一种自泄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738391 阅读:1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26 14: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泄压装置,属于轧钢设备领域。它包括装置本体,所述的装置本体的一端为入口端,另一端为出口端,装置本体的内部有入口腔、弧形腔和过钢空腔;所述的入口腔、弧形腔和过钢空腔依次相连,分别从装置本体的入口端分布到装置本体的出口端;所述的入口腔位于入口端的内部;所述的弧形腔为喇叭形,入口腔和过钢空腔为圆筒形;所述的出口端有泄压槽;所述的泄压槽穿透装置本体与过钢空腔相通,泄压槽均匀分布在出口端的四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对高速线、棒材表面的冷却水高效主动释放,降低钢材到达水剥离装置时的水量及水压,有效的抑制了冷却水外溢的情况,保证了信号采集的准确性,防止轧钢事故的发生,确保倍尺剪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轧钢设备领域,具体地说,涉及高速线、棒材轧制中对钢材进行穿水冷却时的配套设备,更具体地说,尤其是涉及高速线、棒材轧制中对钢材表面进行冷却时连接穿水冷却装置与水剥离装置的一种自泄压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高速线、棒材轧制设备中,水冷设备的工艺大体相同,即在一组水冷设备中,设有喷水冷却装置(也称为穿水冷却装置),水剥离装置(对钢材进行反向喷水,剥离线、棒材表面冷却水)和气吹扫干燥装置(进一步实现钢材表面残留水的清除),其组成分布依次为:喷水冷却装置、水剥离装置和气吹扫干燥装置。其原理是:高速线、棒材按轧制方向经轧机高速轧制后,钢材本体温度升高,需要对其进行水冷却处理(以控制合适的奥氏体晶粒大小以及达到钢材成品性能的要求)。工作时,线、棒材首先进入喷水冷却装置,进行喷水冷却作业,线、棒材冷却后随即进入水剥离装置,对线、棒材表面水、氧化铁皮进行剥离,最后进入气吹扫干燥装置,对钢材表面进行除水干燥处理,使钢材从内到外均匀冷却。随着钢材轧制速度进一步提升,传统的喷水冷却装置与水剥离装置之间的封水性已不适应于新的轧制工艺的要求。线、棒材从喷水冷却装置出来时带有大量的水,水剥离装置工作时对线、棒材表面的喷水方向与线、棒材的运动方向相反,形成水剥离装置的喷水与线、棒材从喷水冷却装置带出来的水形成对喷,使得冷却水外溢,导致钢材表面冷却水残留过量,过量的冷却水产生的水雾致使检测信号采集、反馈及处理产生偏差,从而影响了倍尺剪工作的准确性,极易造成倍尺剪的误剪或错剪,严重时会导致重大的窜钢事故的发生,给安全生产带来重大隐患。中国专利号200910197056.X,公开日2010年10月06日,公开了一份名称为一种在线穿水冷却方法及设备的专利文件,该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在线穿水冷却方法及设备,该方法通过注水系统将在线穿水冷却设备外槽中的水抽出并注入内槽,使内槽水位高于辊道上表面,当内槽水位高于槽上的进料口及出料口时,水由进料口及出料口溢流出内槽,被冷却件在辊道的驱动下由进料口进入内槽,并在水中穿过,最后由出料口传送出内槽,完成穿水冷却过程。与现有技术相比,该专利技术可以实现被冷却件的均匀冷却,实现被冷却件上面与下面的冷却强度基本相同的目标,且设备结构简单、投资低,可通过在穿水冷却区域设置搅拌或喷液的方法实现提高冷却强度的目的。但是该专利吹扫装置工作时,吹扫装置的喷水会与钢材表面从穿水冷却装置带出来的冷却水发生对喷,使得钢材表面冷却水残留过量,过量的冷却水会产生水蒸气致使对红外信号的采集、反馈及处理产生偏差。
技术实现思路
要解决的问题针对现有高速线、棒材在冷却阶段,水剥离装置工作时存在水剥离装置的喷水与冷却水发生对喷,过量的冷却水产生的水雾致使检测信号采集、反馈及处理产生偏差,影响后续信号的采集与检验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自泄压装置,该装置对冷却水高效主动释放,降低冷却水到达水剥离装置时的水量及水压,有效的抑制了冷却水外溢,避免产生大量水蒸气的情况,保证了检测信号采集的准确性,保障安全生产和轧制现场环境的美观。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自泄压装置,包括装置本体,所述的装置本体的一端为入口端,另一端为出口端,装置本体的内部有入口腔、弧形腔和过钢空腔;所述的入口腔、弧形腔和过钢空腔依次相连,分别从装置本体的入口端分布到装置本体的出口端;所述的入口腔位于入口端的内部;所述的弧形腔为喇叭形,入口腔和过钢空腔为圆筒形;所述的出口端有泄压槽;所述的泄压槽有N个,N等于4-16 ;所述的泄压槽穿透装置本体与过钢空腔相通,泄压槽均匀分布在出口端的四周。优选的,所述的泄压槽的形状为中间一个长方形加上两端各一个半圆组成;过钢空腔的半径为R,所述的长方形的宽度L等于3R/4,长方形的长度等于3R-8R。优选的,所述的入口腔、弧形腔和过钢空腔都是回转对称体,入口腔、弧形腔和过钢空腔的中心对称线重合。更优选的,所述的弧形腔与过钢空腔的连接处为过钢空腔端口 ;设定弧形腔的侧壁上任意一点B,B到过钢空腔端口所在平面的垂直距离为X,B到弧形腔的中心对称线的垂直距离为Y,过钢空腔3的半径为R ;所述的X、Y的关系为Y2-X2=R2。更优选的,所述的X大于等于^§ R。优选的,所述的N等于8。优选的,所述的装置本体中段还包括水冷装置。更优选的,所述的泄压槽处还有红外信号检测仪。有益效果采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与已有的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I)本专利技术装置本体的一端为入口端,另一端为出口端,装置本体的内部有入口腔、弧形腔和过钢空腔;入口腔、弧形腔和过钢空腔依次相连,分别从装置本体的入口端分布到装置本体的出口端,出口端有泄压槽,泄压槽有4-16个,泄压槽穿透装置本体与过钢空腔相通,泄压槽均匀分布在出口端的四周,使用时,在喷水冷却装置与水剥离装置之间加入本专利技术,对高速线、棒材表面的冷却水高效主动释放,降低钢材到达水剥离装置时的水量及水压,有效的抑制了冷却水外溢的情况,保证了检测信号的采集,从而保证了安全生产的可靠度;(2)本专利技术的泄压槽均匀分布在出口端的四周,能迅速释放高速线材表面的冷却水,使得钢体表面冷却效果好,同时本专利技术的一体式结构设计,具有使用与安装方便的优占.(3)本专利技术泄压槽的形状为中间一个长方形加上两端各一个半圆组成,过钢空腔的半径为R,所述的长方形的宽度L等于3R/4,长方形的长度等于3R-8R,这样的设计使得钢材表面的泄水速度最合适;(4)本专利技术弧形腔与过钢空腔的连接处为过钢空腔端口,设定弧形腔的侧壁上任意一点B,B到过钢空腔端口所在平面的垂直距离为X, B到弧形腔的中心对称线的垂直距离为Y ;X、Y的关系为Y2-X2=R2时,这样得到的弧形腔的侧壁保持一个最佳曲线,适应现有高速线、棒材运动速度快的特点,当钢材撞击到弧形腔的侧壁上时,保证钢材顺利进入过钢空腔的同时,对弧形腔的侧壁的损伤比较小,使用寿命长,维护成本低;(5)本专利技术X大于等于%沒R,这样弧形腔的最大开口半径要大于等于2R,能保证高速钢材顺利进入过钢空腔;(6)本专利技术泄压槽有8个时,使用效果最好;(7)本专利技术对于弧形腔的曲线设计,也能满足未来高速线、棒材加工速度进一步提高的要求;(8)本专利技术的装置本体中段还包括水冷装置,这样可以作为对喷水冷却装置的补充调节,冷却效果更好。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图1的A-A剖视放大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入口端处的局部剖视放大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入口腔、弧形腔与过钢空腔的连接关系示意图。图中:1、入口端;2、装置本体;3、过钢空腔;4、泄压槽;5、入口腔;11、弧形腔;12、过钢空腔端口 ; 14、中心对称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如图1、图2、图3所示,一种自泄压装置,包括装置本体2,装置本体2的一端为入口端I,另一端为出口端,装置本体2的内部有入口腔5、弧形腔11和过钢空腔3 ;入口腔5、弧形腔11和过钢空腔3依次相连,分别从装置本体2的入口端I分布到装置本体2的出口端;入口腔5位于入口端I的内部;弧形腔11为喇叭形,入口腔5和过钢空腔3为圆筒形;入口腔5、弧形腔11和过钢空腔3都是回转对称体,入口腔5、弧形腔11和过钢空腔3的中心对称线重合,都为中心对称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泄压装置,包括装置本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装置本体(2)的一端为入口端(1),另一端为出口端,装置本体(2)的内部有入口腔(5)、弧形腔(11)和过钢空腔(3);所述的入口腔(5)、弧形腔(11)和过钢空腔(3)依次相连,分别从装置本体(2)的入口端(1)分布到装置本体(2)的出口端;所述的入口腔(5)位于入口端(1)的内部;所述的弧形腔(11)为喇叭形,入口腔(5)和过钢空腔(3)为圆筒形;所述的出口端有泄压槽(4);所述的泄压槽(4)有N个,N等于4?16;所述的泄压槽(4)穿透装置本体(2)与过钢空腔(3)相通,泄压槽(4)均匀分布在出口端的四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林郑祎群
申请(专利权)人:马鞍山市天亿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