轧机和用于轧机的吹扫和润滑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8727585 阅读:2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24 19: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轧机的吹扫和润滑系统。吹扫和润滑系统包括吹扫装置和润滑装置。吹扫装置包括:第一吹扫喷头,配置为从上工作辊和带板之间的辊缝移除润滑液;带板吹扫喷头,配置为清洁带板的表面;第二吹扫喷头,配置为清洁上工作辊和上中间辊的辊缝;以及边缘吹扫喷头,配置为将残余润滑液从带板边缘清除。吹扫装置的各个喷头均位于轧制线上方。润滑装置包括第一润滑液喷头,配置为确保两个工作辊之间的辊缝的润滑;第二润滑液喷头,配置为确保在上中间辊和上支承辊之间的润滑和清洁,以及冷却喷头,包括至少两个喷嘴行,且配置为喷射冷却液以确保上下工作辊的冷却。还提供了一种包括上述吹扫和润滑系统的轧机。该系统能够在轧机中实现高效和经济的清洁、润滑和冷却。(*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轧机,以及用于轧机的吹扫和润滑系统,特别是冷轧机,譬如冷连轧机,可逆式冷轧机,和用于冷轧机的吹扫和润滑系统。
技术介绍
在轧制过程中,需要对辊缝,及辊缝和带板之间进行润滑,而且需要对辊子进行冷却。适当的冷却(例如适当的多个区域冷却)和润滑将有助于带板的板形控制。在轧制工艺中,特别是带板冷轧和后续工艺中,带板表面需要尽可能的清洁。因此,需要在轧机的入口和出口侧上具有强力、高效的吹扫系统,以便于移除在带板表面上的冷却剂和润滑剂。然而,现有的乳化液冷却和润滑系统不是非常有效,特别是对带板平面度的影响方面不能实现有效的控制。没有考虑吹扫系统的位置和角度,辊缝和带板表面不能得到所需的清洁程度。为了获得更好的冷却润滑和吹扫效果,大部分轧机只是增大乳化液和压缩空气的流量,这即不高效也不经济。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轧机的吹扫和润滑系统,其能够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陷,高效和经济地实现轧机的润滑和清洁。在第一方面中,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轧机的吹扫和润滑系统。轧机包括上工作辊和下工作辊,相应的上支承辊和下支承辊,以及位于上工作辊和上支承辊之间的下中间辊和位于下工作辊和下支承辊之间的下中间辊,轧制线位于上工作辊和下工作辊之间,在轧制期间被轧制件沿着轧制线穿过上工作辊和下工作辊之间的辊缝,被轧制件进入工作辊之间的一侧称为轧机的输入侧,而轧制得到的产品从工作辊之间输出的一侧称为轧机的输出侧。吹扫和润滑系统包括吹扫装置和润滑装置。吹扫装置包括:第一吹扫喷头,固定或集成在轧机的上部带板偏转装置上,配置为喷出气流以从上工作辊和带板之间的辊缝移除润滑液;带板吹扫喷头,固定或集成在轧机的上部带板偏转装置上,配置为喷出气流以清洁带板的表面;第二吹扫喷头,配置为喷出气流以清洁上工作辊和上中间辊的辊缝;以及边缘吹扫喷头,配置为喷出气流以将残余润滑液从带板边缘清除。吹扫装置的各个喷头均位于轧制线上方。每种喷头数量均可以为至少一个,且在轧机的输出侧各设置至少一个第一吹扫喷头、至少一个带板吹扫喷头、至少一个第二吹扫喷头和至少一个边缘吹扫喷头。润滑装置包括:第一润滑液喷头,配置为喷射润滑液以确保两个工作辊之间的辊缝的润滑;第二润滑液喷头,配置为喷射润滑液以确保在上中间辊和上支承辊之间的润滑和清洁,以及冷却喷头,配置为喷射冷却液以确保上下工作辊的冷却。第一润滑液喷头和冷却喷头的数量可以分别为至少二个,且在轧机输入侧的轧制线上方和下方各设置至少一个第一润滑液喷头和至少一个冷却喷头。第二润滑液喷头数量为至少一个,且在轧机输入侧轧制线上方设置至少一个第二润滑液喷头。采用上述方案的吹扫和润滑系统仅包括位于轧制线上方的吹扫喷头。也就是说,吹扫装置的第一吹扫喷头、第二吹扫喷头、带板吹扫喷头和边缘吹扫喷头均位于轧制线上方,而在轧机的轧制线下方不存在任何吹扫喷头。这大大简化了系统并节省了大量压缩空气。而且,润滑装置只有第一润滑液喷头和冷却喷头位于轧制线下方。这使得系统需要更少量的乳化液,而且系统中使用的管道、存储器和阀相关的成本得到降低。而且,尽管在轧制过程中轧机使用了更少量的喷头,本技术的轧机仍能够确保轧制过程中所需的润滑和冷却条件和所需的带板表面洁净度。在轧机为连轧机的情形下,各吹扫喷头可以仅设置在轧机的输出侧,而润滑装置的各喷头可以仅设置在轧机的输入侧。优选地,每种吹扫喷头数量均为一个,且均设置在轧机的输出侧上,且第一润滑液喷头和冷却喷头的数量分别为二个,且分别在轧机输入侧的轧制线上方和下方各设置一个第一润滑液喷头和一个冷却喷头,第二润滑液喷头数量为一个且设置在轧机输入侧的轧制线上方。该情形特别适合于连轧机的应用。优选地,每种喷头数量可以均为至少两个,且在轧机的输入侧和输出侧各设置至少一个第一吹扫喷头、至少一个带板吹扫喷头、至少一个第二吹扫喷头和至少一个边缘吹扫喷头。第一润滑液喷头和冷却喷头的数量可以分别为至少四个,且分别在轧机输入侧和输出侧的轧制线上方和下方各设置至少一个第一润滑液喷头和至少一个冷却喷头。第二润滑液喷头数量为至少两个,且分别在轧机输入侧和输出侧的轧制线上方各设置至少一个第二润滑液喷头。这种情形特别适合于可逆轧机的应用。优选地,第一吹扫喷头、第二吹扫喷头、带板吹扫喷头和边缘吹扫喷头的数量均为两个,且在轧机的输入侧和输出侧各设置一个第一吹扫喷头、一个带板吹扫喷头、一个第二吹扫喷头和一个边缘吹扫喷头。该布置采用简单的吹扫喷头设置的同时还确保了实现所需的带板清洁度。优选地,第一润滑液喷头和冷却喷头的数量分别为四个,且分别在轧机输入侧和输出侧的轧制线上方和下方各设置一个第一润滑液喷头和一个冷却喷头。优选地,第二润滑液喷头数量为两个,且分别在轧机输入侧和输出侧的轧制线上方各设置一个第二润滑液喷头。该布置实现了润滑装置的简单的喷头设置同时,还确保轧机操作所需的润滑和冷却。优选地,润滑液和冷却液可以彼此相同或不同,由此可以更加灵活的选择适当的液体用于润滑或冷却。优选地,冷却喷头包括至少两个喷嘴行,其相对于轧制线形成不同的角度,由此使得冷却喷头的喷淋范围更大。优选地,第一润滑液喷头、第二润滑液喷头和冷却喷头为大致平行于工作辊轴向方向布置的细长杆的形式,从而可以实现跨工作辊轴向长度的润滑和冷却。优选地,冷却喷头为大致平行于工作辊轴向方向布置的细长杆的形式,冷却喷头包括平行于工作辊轴向方向布置的至少两个喷嘴行,每个喷嘴行相对于轧制线成不同角度。优选地,冷却喷头为大致平行于工作辊轴向方向布置的细长杆的形式且包括至少两个喷嘴行,冷却喷头的至少两个喷嘴行沿该轴向方向分为多个喷嘴段,喷嘴段中每一个可独立地关闭或开启,且位于轧机同一侧的冷却喷头的相应喷嘴段同步地关闭或开启。通过上述分段可控的冷却喷头设置,可以在工作辊的轴向方向上进行分段/分区域润滑和冷却,提高所轧制的带板产品的平面度。优选地,第一吹扫喷头和带板吹扫喷头固定或集成在轧机的上部带板偏转装置上。这样的布置使得轧机的结构更加紧凑。在第二方面中,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轧机的吹扫和润滑系统。轧机包括上工作辊和下工作辊,以及相应的上支承辊和下支承辊,轧制线位于上工作辊和下工作辊之间,在轧制期间被轧制件沿着轧制线穿过上工作辊和下工作辊之间的辊缝,被轧制件进入工作辊之间的一侧称为轧机的输入侧,而轧制得到的产品从工作辊之间输出的一侧称为轧机的输出侧。吹扫和润滑系统包括吹扫装置和润滑装置。吹扫装置包括:第一吹扫喷头,配置为喷出气流以从上工作辊和带板之间的辊缝移除润滑液;带板吹扫喷头,配置为喷出气流以清洁带板的表面;第二吹扫喷头,配置为喷出气流以清洁上工作辊和上支承辊的辊缝;以及边缘吹扫喷头,配置为喷出气流以将残余润滑液从带板边缘清除。吹扫装置的各个喷头均位于轧制线上方。每种喷头数量可以均为至少一个,且在轧机的输出侧各设置至少一个第一吹扫喷头、至少一个带板吹扫喷头、至少一个第二吹扫喷头和至少一个边缘吹扫喷头。润滑装置包括:第一润滑液喷头,配置为喷射润滑液以确保两个工作辊之间的辊缝的润滑;第二润滑液喷头,配置为喷射润滑液以确保上支承辊的润滑和清洁,以及冷却喷头,配置为喷射冷却液以确保上下工作辊的冷却。第一润滑液喷头和冷却喷头的数量可以分别为至少二个,且在轧机输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轧机的吹扫和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轧机包括上工作辊(R1)和下工作辊,相应的上支承辊(R3)和下支承辊,以及位于上工作辊(R1)和上支承辊(R3)之间的上中间辊(R2)和位于下工作辊和下支承辊之间的下中间辊,轧制线(P)位于上工作辊(R1)和下工作辊之间,在轧制期间被轧制的带板沿着轧制线(P)穿过上工作辊(R1)和下工作辊之间,被轧制件进入工作辊之间的一侧称为轧机的输入侧,而轧制得到的产品从工作辊之间输出的一侧称为轧机的输出侧,所述吹扫和润滑系统包括吹扫装置和润滑装置,所述吹扫装置包括:第一吹扫喷头(1a),配置为喷出气流以从上工作辊(R1)和带板之间的辊缝移除润滑液;带板吹扫喷头(1b),配置为喷出气流以清洁带板的表面;第二吹扫喷头(2),配置为喷出气流以清洁上工作辊(R1)和上中间辊(R2)的辊缝;以及边缘吹扫喷头(3),配置为喷出气流以将残余润滑液从带板边缘清除;其中吹扫装置的各个喷头均位于轧制线(P)上方,且每种吹扫喷头数量均为至少一个,且在轧机的输出侧设置至少一个第一吹扫喷头(1a)、至少一个带板吹扫喷头(1b)、至少一个第二吹扫喷头(2)和至少一个边缘吹扫喷头(3),所述润滑装置包括:第一润滑液喷头(4),配置为喷射润滑液以确保上工作辊(R1)和下工作辊之间的辊缝的润滑;第二润滑液喷头(6),配置为喷射润滑液以确保在上中间辊(R2)和上支承辊(R3)之间的润滑和清洁,以及冷却喷头(5),配置为喷射冷却液以确保上、下工作辊的冷却;其中第一润滑液喷头(4)和冷却喷头(5)的数量分别为至少二个,且分别在轧机输入侧的轧制线(P)上方和下方各设置至少一个第一润滑液喷头(4)和至少一个冷却喷头(5),第二润滑液喷头(6)数量为至少一个,且在轧机输入侧的轧制线(P)上方设置至少一个第二润滑液喷头(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轧机的吹扫和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轧机包括上工作辊(Rl)和下工作辊,相应的上支承辊(R3)和下支承辊,以及位于上工作辊(Rl)和上支承辊(R3)之间的上中间辊(R2)和位于下工作辊和下支承辊之间的下中间辊,轧制线(P)位于上工作辊(Rl)和下工作辊之间,在轧制期间被轧制的带板沿着轧制线(P)穿过上工作辊(Rl)和下工作辊之间,被轧制件进入工作辊之间的一侧称为轧机的输入侧,而轧制得到的产品从工作辊之间输出的一侧称为轧机的输出侧,所述吹扫和润滑系统包括吹扫装置和润滑装置, 所述吹扫装置包括: 第一吹扫喷头(la),配置为喷出气流以从上工作辊(Rl)和带板之间的辊缝移除润滑液; 带板吹扫喷头(lb),配置为喷出气流以清洁带板的表面; 第二吹扫喷头(2),配置为喷出气流以清洁上工作辊(Rl)和上中间辊(R2)的辊缝;以及 边缘吹扫喷头(3),配置为喷出气流以将残余润滑液从带板边缘清除; 其中吹扫装置的各个喷头均位于轧制线(P)上方,且每种吹扫喷头数量均为至少一个,且在轧机的输出侧设置至少一个第一吹扫喷头(la)、至少一个带板吹扫喷头(lb)、至少一个第二吹扫喷头(2)和至少一个边缘吹扫喷头(3), 所述润滑装置包括: 第一润滑液喷头(4),配置为喷射润滑液以确保上工作辊(Rl)和下工作辊之间的辊缝的润滑; 第二润滑液喷头(6),配置为喷射润滑液以确保在上中间辊(R2)和上支承辊(R3)之间的润滑和清洁,以及 冷却喷头(5),配置为喷射冷却液以确保上、下工作辊的冷却; 其中第一润滑液喷头(4)和冷却喷头(5)的数量分别为至少二个,且分别在轧机输入侧的轧制线(P)上方和下方各设置至少一个第一润滑液喷头(4)和至少一个冷却喷头(5),第二润滑液喷头(6)数量为至少一个,且在轧机输入侧的轧制线(P)上方设置至少一个第二润滑液喷头(6)。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每种吹扫喷头数量均为一个,且均设置在轧机的输出侧上,且第一润滑液喷头(4)和冷却喷头(5)的数量分别为二个,且分别在轧机输入侧的轧制线(P)上方和下方各设置一个第一润滑液喷头(4)和一个冷却喷头(5),第二润滑液喷头(6 )数量为一个,且设置在轧机输入侧的轧制线(P )上方。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每种吹扫喷头数量均为至少两个,且在轧机的输入侧和输出侧各设置至少一个第一吹扫喷头(la)、至少一个带板吹扫喷头(lb)、至少一个第二吹扫喷头(2)和至少一个边缘吹扫喷头(3)。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润滑液喷头(4)和冷却喷头(5)的数量分别为至少四个,且分别在轧机输入侧和输出侧的轧制线(P)上方和下方各设置至少一个第一润滑液喷头(4)和至少一个冷却喷头(5),第二润滑液喷头(6)数量为至少两个,且分别在轧机输入侧和输出侧的轧制线(P)上方各设置至少一个第二润滑液喷头(6)。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吹扫喷头(la)、第二吹扫喷头(2)、带板吹扫喷头(1b)和边缘吹扫喷头(3)的数量均为两个,且在轧机的输入侧和输出侧各设置一个第一吹扫喷头(la)、一个带板吹扫喷头(lb)、一个第二吹扫喷头(2)和一个边缘吹扫喷头(3),且第一润滑液喷头(4)和冷却喷头(5)的数量均为四个,且分别在轧机输入侧和输出侧的轧制线(P)上方和下方各设置一个第一润滑液喷头(4)和一个冷却喷头(5),第二润滑液喷头(6)数量为两个,且分别在轧机输入侧和输出侧的轧制线(P)上方各设置一个第二润滑液喷头(6)。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喷头(5)包括至少两个喷嘴行,该至少两个喷嘴行相对于轧制线(P)形成不同的角度。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润滑液和冷却液彼此相同。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润滑液喷头(4)、第二润滑液喷头(6)和冷却喷头(5)为大致平行于工作辊轴向方向布置的细长杆的形式。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冷却喷头(5)为大致平行于工作辊轴向方向布置的细长杆的形式,且包括平行于工作辊轴向方向布置的至少两个喷嘴行,每个喷嘴行相对于轧制线(P)成不同角度。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冷却喷头(5)为大致平行于工作辊轴向方向布置的细长杆的形式且包括至少两个喷嘴行,冷却喷头(5)的至少两个喷嘴行沿该轴向方向分为多个喷嘴段,喷嘴段中每一个可独立地关闭或开启,且位于轧机同一侧的冷却喷头(5)的相应喷嘴段同步地关闭或开启。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吹扫喷头(Ia)和带板吹扫喷头(Ib)固定或集成在轧机的上部带板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霏安斯加尔·拉德克
申请(专利权)人:西门子VAI金属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奥地利;AT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