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辊轧机的刮油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691825 阅读:2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13 02: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辊轧机的刮油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上平台(2),设于机架内上部并可上下滑移,上平台的下方设有能绕自身轴线旋转的上刮油辊(4a);下平台(3),设于机架内下部并可上下滑移,下平台的下方设有能绕自身轴线旋转的下刮油辊(4b);两个开合液压缸(5),分别固定在上平台上的两侧,开合液压缸的活塞杆(51)向下穿过上平台后与下平台固定,机架左右两侧的侧壁上分别设有一个阻挡下平台继续上移的限位柱(11)。通过开合液压缸的工作,带动上下平台相对开合,确保上下刮油辊与钢带接触充分,将钢带上的轧延油刮除干净,有效解决生产中由于钢带与钢带之间因有轧延油而产生的滑带与偏卷现象。(*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除油效果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辊轧机的刮油机构
技术介绍
在生产过程中刮油辊呈直线型运行作业,现有的用于辊轧机的刮油机构因无法将钢带上的轧延油刮除干净,故存在以下缺陷:1、由于刮油钢辊无法钢带上附着轧延油刮出干净,钢带在生产中滑动易产生偏卷现象。2、因钢带有偏卷的现象,造成板形控制系统无法做出相应的控制,造成钢卷板形不佳。3、钢带上轧延油附着过多时,在生产中会突发性滑带现象,容易造成人员工伤事故。4、在产生偏卷或滑带状况时,须整体人员进行处理,且停机耗时较多。5、在生产过程中偏卷造成的品质缺陷及半成品浪费等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将钢带上的轧延油刮除干净用于辊轧机的刮油机构。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辊轧机的刮油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上平台,设于机架内上部并可上下滑移,上平台的下方设有能绕自身轴线旋转的上刮油辊;下平台,设于机架内下部并可上下滑移,下平台的下方设有能绕自身轴线旋转的下刮油辊;两个开合液压缸,分别固定在上平台上的两侧,各开合液压缸的活塞杆向下穿过上平台后与下平台固定,机架左右两侧的侧壁上分别设有一个阻挡下平台继续上移的限位柱。作为改进,上述下平台与机架的底面之间设有调节水平装置,调节水平装置包括调节包括两个调节螺杆,各调节连杆固定在机架的底面两侧,调节螺杆上螺纹连接有调节螺母,调节螺杆的上端穿设在下平台底部的凹腔内,凹腔内设有压缩弹簧,压缩弹簧套设的调节螺杆上,压缩弹簧的上端支撑在凹腔的上内壁上,压缩弹簧的下端则直接或间接支撑在调节螺母上。通过转动调节螺母,以调整下平台两侧压缩弹簧的弹力,使其对下平台的支撑保证下平台处于水平状态,这样能更好确保下刮油辊与钢带表面接触,刮油效果更佳。在钢带保持在轧制中心线位置时,刮油辊工作面接触钢带,亦需要保持在轧制中心线,调节水平装置用来调整刮油辊工作面,使刮油辊工作面保持在轧制中心线位置,否则会影响钢带的板形状况。上述调节螺杆上套设有挡圈,挡圈搁置在调节螺母上并能进入凹腔内上下移动,所述压缩弹簧的下端支撑在所述挡圈上。挡圈能支架压缩弹簧的接触面积。当钢带上的轧延油附着过多时,在生产中会突发性发生滑带现象,容易造成人员工伤事故,上述上平台上设有上气压式调节系统,上气压式调节系统包括多个间隔固定在上平台上的上气缸,上气缸的活塞杆下端固定有上轴承座,上轴承座上安装有两个与所述上刮油辊接触的上轴承;所述下平台上设有下气压式调节系统,下气压式调节系统包括多个间隔固定在上平台上的下气缸,下气缸的活塞杆上端固定有下轴承座,下轴承座上安装有两个与所述下刮油辊接触的下轴承。此气压式调节系统主要是根据生产中钢带的板形状况与刮油效果来决定气压大小,使刮油辊工作面产生弯曲,更能紧密贴合钢带表面,更有效地除去钢带表面附有的轧制油。另外通过改变气缸的气压调节参数,使刮油辊与钢带接触更合适,刮油效果达到最佳,使钢卷生产过程中不易造成滑带现象,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上述上轴承座侧部设有上导向销,上导向销穿设在位于上平台内的导向孔内;所述下轴承座侧部设有下导向销,下导向销穿设在位于下平台内的导向孔内。上述上刮油辊和下刮油辊为纤维刮油辊或钢辊。一般一套生产设备需要两个刮油机构,我们可在靠近主机设备中的刮油机构中的刮油辊采用纤维刮油辊,而在远离主机设备中的刮油机构中的刮油辊采用钢辊,大辊径纤维刮油辊,起到了初步刮除钢带表面附着的轧延油。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通过开合液压缸的工作,带动上下平台相对开合,确保上下刮油辊与钢带更好且充分接触,将钢带上的轧延油刮除干净,有效解决生产中由于钢带与钢带之间因有轧延油而产生的滑带与偏卷现象,从而生产出合格、高质量的广品,提闻了生广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的A处放大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上气压式调节系统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下气压式调节系统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 5所示,为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一种用于辊轧机的刮油机构,包括机架I ;上平台2,设于机架I内上部并可上下滑移,上平台2的下方设有能绕自身轴线旋转的上刮油辊4a;下平台3,设于机架I内下部并可上下滑移,下平台3的下方设有能绕自身轴线旋转的下刮油辊4b ;两个开合液压缸5,分别固定在上平台2上的两侧,各开合液压缸的活塞杆51向下穿过上平台2后与下平台3固定,机架I左右两侧的侧壁上分别设有一个阻挡下平台3继续上移的限位柱11。上刮油辊4a和下刮油辊4b可以为纤维刮油辊或钢辊。钢带在生产过程中由设备主机到纤维刮油辊进行钢带表面轧延油初步刮除,再经由钢辊进行细刮除。如图3所示,下平台2与机架I的底面之间设有调节水平装置,调节水平装置包括调节包括两个调节螺杆6,各调节连杆6固定在机架I的底面两侧,调节螺杆6上螺纹连接有调节螺母61,调节螺杆6的上端穿设在下平台3底部的凹腔31内,凹腔31内设有压缩弹簧62,压缩弹簧62套设的调节螺杆6上,压缩弹簧62的上端支撑在凹腔31的上内壁上,压缩弹簧62的下端则直接或间接支撑在调节螺母61上。调节螺杆6上套设有挡圈63,挡圈63搁置在调节螺母61上并能进入凹腔31内上下移动,压缩弹簧62的下端支撑在挡圈63上。如图4所示,上平台2上设有上气压式调节系统,上气压式调节系统包括七个间隔固定在上平台上的上气缸7a,上气缸的活塞杆7al下端固定有上轴承座8a,上轴承座8a上安装有两个与上刮油辊4a接触的上轴承9a,上轴承座8a侧部设有上导向销8al,上导向销Sal穿设在位于上平台内的导向孔21内;如图5所示,下平台3上设有下气压式调节系统,下气压式调节系统包括七个间隔固定在上平台上的下气缸7b,下气缸的活塞杆7bl上端固定有下轴承座8b,下轴承座8b上安装有两个与下刮油辊4b接触的下轴承%,下轴承座8b侧部设有下导向销8bl,下导向销8bl穿设在位于下平台内的导向孔32内。本刮油机构的工作原理及过程如下:正常状态下,上平台2和下平台3在两个开合液压缸5的作用下打开,需要进行刮油时,两个开合液压缸的活塞杆51上移,带动下平台3及其上的下刮油辊4b上移,直至下平台3的上表面与限位柱11接触,下平台3不能再继续上移,此时,开合液压缸的活塞杆51会继续上移,由于下平台3不能再继续上移,根据相对运动的原理,上平台2及其上的上刮油辊4a会相对下平台3下移,上、下刮油辊4a、4b分别与钢带10的上下表面接触,当钢带10通过上、下刮油辊4a、4b后,刮油辊会将钢带10上的轧延油刮除。通过转动调节螺母61,以调整下平台两侧压缩弹簧62的弹力,使其对下平台3的支撑保证下平台3处于水平状态,这样能更好确保下刮油辊4b与钢带10表面接触,刮油效果更佳。通过改变气缸的气压调节参数,使刮油辊与钢带接触更合适,刮油效果达到最佳,使钢卷生产过程中不易造成滑带现象,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辊轧机的刮油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上平台(2),设于机架(1)内上部并可上下滑移,上平台(2)的下方设有能绕自身轴线旋转的上刮油辊(4a);下平台(3),设于机架(1)内下部并可上下滑移,下平台(3)的下方设有能绕自身轴线旋转的下刮油辊(4b);两个开合液压缸(5),分别固定在上平台(2)上的两侧,各开合液压缸的活塞杆(51)向下穿过上平台(2)后与下平台(3)固定,机架(1)左右两侧的侧壁上分别设有一个阻挡下平台(3)继续上移的限位柱(1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辊轧机的刮油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I); 上平台(2),设于机架(I)内上部并可上下滑移,上平台(2)的下方设有能绕自身轴线旋转的上刮油辊(4a); 下平台(3),设于机架(I)内下部并可上下滑移,下平台(3)的下方设有能绕自身轴线旋转的下刮油辊(4b); 两个开合液压缸(5),分别固定在上平台(2)上的两侧,各开合液压缸的活塞杆(51)向下穿过上平台(2)后与下平台(3)固定,机架(I)左右两侧的侧壁上分别设有一个阻挡下平台(3)继续上移的限位柱(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辊轧机的刮油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平台(2)与机架(I)的底面之间设有调节水平装置,调节水平装置包括调节包括两个调节螺杆出),各调节连杆(6)固定在机架(I)的底面两侧,调节螺杆(6)上螺纹连接有调节螺母(61),调节螺杆(6)的上端穿设在下平台(3)底部的凹腔(31)内,凹腔(31)内设有压缩弹簧(62),压缩弹簧¢2)套设的调节螺杆(6)上,压缩弹簧¢2)的上端支撑在凹腔(31)的上内壁上,压缩弹簧¢2)的下端则直接或间接支撑在调节螺母¢1)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辊轧机的刮油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礼强廖百祥杜向辉江梅全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奇亿金属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