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煤气化废水总氮去除率的吸附降解同步脱氮装置及其废水处理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732454 阅读:3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26 10:49
一种提高煤气化废水总氮去除率的吸附降解同步脱氮装置及其废水处理方法,它涉及废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提高总氮去除率的装置及其废水处理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是要解决现有煤气化废水处理技术不能同时总氮的高效去除和低成本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一种提高煤气化废水总氮去除率的吸附降解同步脱氮装置包括吸附区、降解吸附区、一级三相分离区、短程硝化反硝化区、二级三相分离区和泵;所述的吸附区内设有颗粒活性碳;所述降解吸附区内设有粉末活性碳、活性污泥、曝气装置和搅拌器;所述短程硝化反硝化区内设有曝气装置和搅拌器。方法:一、吸附处理;二、降解吸附处理;三、短程硝化反硝化;即得到处理后的水。本发明专利技术可用于煤气化废水的处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废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提高总氮去除率的装置及其废水处理方法。
技术介绍
国内外煤气化废水治理一直是研究的难点,这主要是由于煤气化废水中含有高浓度单元酚、多元酚、杂环芳烃、长链烷烃以及氨氮。目前国内外主要采用物化工艺、生化工艺或二者相结合进行煤气化废水的处理。这些方法包括膜生物处理工艺、流化床处理工艺、厌氧生物处理工艺、高级氧化技术、芬顿氧化、混凝及吸附处理工艺等,其中最经济实用的工艺为缺氧、好氧生物处理组合工艺。为了实现煤气化废水中高浓度的难以生物降解的有毒有机物、氨氮等污染物,两级两相厌氧工艺被选择作为生物降解的第一步。然而,出水中依然含有高浓度氨氮、色度和难降解芳香烃类、杂环化合物,若直接用曝气池、生物滤池,则会因为进水污染物负荷过高致使出水不达标,造成处理事故。并且,在已经运用的高负荷好氧生物处理工艺中,虽然C0D、酚类及的去除率一直比较理想,但是好氧生物工艺中总氮的去除率受到限制,总氮的去除率只能达到50%飞0%,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厌氧出水中依然含有不可忽略的多环和杂环类化合物,它们的毒性对硝化菌和反硝化菌产生抑制效应,另一方面废水可生化性不高,致使反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提高煤气化废水总氮去除率的吸附降解同步脱氮装置,其特征在于提高煤气化废水总氮去除率的吸附降解同步脱氮装置包括吸附区(3)、降解吸附区(11)、一级三相分离区(20)、短程硝化反硝化区(14)、二级三相分离区(28)和泵(12);所述的吸附区(3)和降解吸附区(11)之间设置第一隔板(1),所述的降解吸附区(11)和短程硝化反硝化区(14)之间设置第二隔板(2);所述的吸附区由第一隔板(1)、池左壁(13?1)、池前壁(13?2)、池后壁(13?3)、吸附区进水口(3?1)、底部进水管(4)、配水槽装置(5)、若干个内装颗粒活性碳的网兜(6)、放空管(7)、放空管阀门(8)、颗粒阻截装置(9...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高煤气化废水总氮去除率的吸附降解同步脱氮装置,其特征在于提高煤气化废水总氮去除率的吸附降解同步脱氮装置包括吸附区(3)、降解吸附区(11)、一级三相分离区(20)、短程硝化反硝化区(14)、二级三相分离区(28)和泵(12);所述的吸附区(3)和降解吸附区(11)之间设置第一隔板(1),所述的降解吸附区(11)和短程硝化反硝化区(14)之间设置第二隔板(2); 所述的吸附区由第一隔板(I)、池左壁(13-1)、池前壁(13-2)、池后壁(13-3)、吸附区进水口(3-1)、底部进水管(4)、配水槽装置(5)、若干个内装颗粒活性碳的网兜(6)、放空管(7)、放空管阀门(8)、颗粒阻截装置(9)和第一出水堰(10)组成;所述的吸附区(3)的池体由第一隔板(I)、池左壁(13-1)、池前壁(13-2)和池后壁(13-3)围成,所述的吸附区进水口(3-1)设置在池左壁(13-1)的底部,所述的配水槽装置(5)设置在吸附区(3)的底部,且配水槽装置(5)的两侧固定连接在池前壁(13-2)和池后壁(13-3)上,所述的底部进水管(4)通过吸附区进水口(3-1)与配水槽装置(5)连通,所述的若干个内装颗粒活性碳的网兜(6)设置在吸附区(3)内,所述的放空管(7)设置在池前壁(13-2)外侧的底部,放空管阀门(8)设置在放空管(7)上,所述的颗粒阻截装置(9) KL设置在第一隔板(I)上,所述的第一出水堰(10)与第一隔板(I)的上端固定连接; 所述的降解吸附区(11)由第一隔板(I)、第二隔板(2)、池前壁(13-2)、池后壁(13-3)、若干个吸附降解区搅拌器(17)、降解吸附区曝气管(18)、若干个吸附降解区曝气头(19)和降解吸附区出水口(11-1)组成;所述的降解吸附区(11)的池体由第一隔板(I)、第二隔板(2)、池前壁(13-2)和池后壁(13-3)围成,所述的第二隔板(2)由第二上部隔板(2-1)、第一挡板(21-1)和第二下部隔板(2-2)组成,所述的第一档板(21-1)悬空设置在第二上部隔板(2-1)和第二下部隔板(2-2)之间,且第二上部隔板(2-1)、第一档板(21-1)和第二下部隔板(2-2)的两侧分别固定连接在池前壁(13-2)和池后壁(13-3)上,所述的若干个吸附降解区搅拌器(17)均布设置在降解吸附区(11)的底部,所述的降解吸附区曝气管(18)设置在降解吸附区(11)的底部,所述的若干个吸附降解区曝气头(19)均布设置在降解吸附区曝气管(18)上,所述的第一档 板(21-1)的下端与第二下部隔板(2-2)的上端之间的开口作为降解吸附区出水口(11-1); 所述的一级三相分离区(20)由一级三相分离装置(21)和第二出水堰(24)组成;所述的一级三相分离装置设置在降解吸附区出水口(11-1),所述的一级三相分离装置由第一档板(21-1)、第二挡板(21-2)、第三挡板(21-3)、池前壁(13-2)和池后壁(13_3)围成,第一档板(21-1)和第二挡板(21-2)之间设有污泥回流缝,污泥回流缝同时作为降解吸附区出水口( 11-1),第二挡板(21-2)和第三挡板(21-3)之间设有出水缝(22),第一档板(21-1)和第三挡板(21-3)之间设有气缝(23),第一档板(21-1)和第二挡板(21-2)之间的夹角为α,其中α为30° 45°,第一档板(21_1)和第三挡板(21_3)之间的夹角为β,其中β为30° 45°第二挡板(21-2)的下端与第二下部隔板(2-2)的上端固定连接,第二挡板(21-2)的上端与第二出水堰(24)的堰板(24-1)的下端固定连接,第二挡板(21_2)的两侧固定连接在池前壁(13-2)和池后壁(13-3)上,第三挡板(21-3)的上端与第二上部隔板(2-1)的下端固定连接,第三挡板(21-3)的两侧固定连接在池前壁(13-2)和池后壁(13-3)上,第三挡板(21-3)的下端设置在第二挡板(21-2)和第二出水堰(24)的堰板(24_1)之间,所述的第二出水堰(24)设置在一级三相分离装置(21)的出水缝(22)处,所述的第二出水堰(24)由第二上部隔板(2-1)、第三挡板(21-3)、第二出水堰(24)的堰板(24_1)、池前壁(13-2)和池后壁(13-3)围成,第二出水堰(24)的堰板(24_1)的两侧固定连接在池前壁(13-2)和池后壁(13-3)上,且第二出水堰(24)的堰板(24-1)的顶端位置低于第二上部隔板(2-1)的顶端位置; 所述的短程硝化反硝化区(14)由第二出水堰(24)的堰板(24-1)、第二挡板(21-2)、第二下部隔板(2-2)、池前壁(13-2)、池后壁(13-3)、池右壁(13-4)、若干个短程硝化反硝化区搅拌器(25)、短程硝化反硝化区曝气管(26)、若干个短程硝化反硝化区曝气头(27)和短程硝化反硝化区出水口(14-1)组成;所述的短程硝化反硝化区的池体由第二出水堰(24)的堰板(24-1)、第二挡板(21-2)、第二下部隔板(2-2)、池前壁(13-2)、池后壁(13-3)和池右壁(13-4)围成,所述的池右壁(13-4)由上部池右壁(13-4-1)、第四档板(29-1)和下部池右壁(13-4-2)组成,所述的第四档板(29-1)悬空设置在上部池右壁(13-4-1)和下部池右壁(13-4-2)之间,且上部池右壁(13-4-1)、第四档板(29-1)和下部池右壁(13-4-2)的两侧分别固定连接在池前壁(13-2)和池后壁(13-3)上;所述的若干个短程硝化反硝化区搅拌器(25)均布设置在短程硝化反硝化区(14)的底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洪军赵茜庄海峰方芳徐春艳刘音颂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