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型水域内网箱养殖的污水处理装置和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732449 阅读:1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26 10: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大型水域内网箱养殖的污水处理装置和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集污斗,集污斗设置于网箱的底部,集污斗与排污管连通,再与中部的气液混合器相连接,气液混合器的排气口与输气管连接;排污管尾部的排污口与筛网箱连通,筛网箱的出水口与集污池连通,集污池内设有生物菌挂膜,输气管伸入所述集污池中,并与曝气管连接,曝气管横向布置,并位于所述生物菌挂膜下方;集污池内还固定设置过滤池,过滤池采用纱绢过滤,过滤池的出水口与生态浮岛处理系统连通;生态浮岛处理系统固定在所述集污池的侧面,其内设有水流通道,水流通道内种有水生植物,集污池内的水进入水流通道,净化后排入大型水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属于水产养殖

技术介绍
大型水域,例如湖泊,水库等,一般均会进行淡水鱼的养殖,对于这些水域附近的渔民来说,养殖淡水鱼是他们维持生计的基本方式。然而,近些年来,大型水域内淡水鱼养殖的密度逐年提高,而养殖模式都为开放式养殖,造成水体被鱼类的排泄物的污染比较严重。一旦鱼病爆发,殃及整个水域,养殖户损失严重。而且大型水域一般为开放式,范围广,养殖的淡水鱼区域划分比较困难,分配和捕捞也具有一定难度。因此目前很多大型水域都会集中布置网箱,网箱与网箱相连形成渔排,方便投饲和管理。通过封闭和半封闭网箱来养殖淡水鱼,可以将残饵和鱼类粪便限制在网箱集污斗内;定期对网箱内的水进行置换,减小了水体的污染,并限制了污染的范围。同时,通过网箱养殖可以大大简化捕鱼的工作,提高了经济效益。虽然使用网箱养殖缩小了大型水域污染的范围,但是,网箱内的水仍然要定期排放到水域内,久而久之难免会对水体造成严重的污染。而大型水域内的网箱置于开放水域内,无法效仿工业养鱼的网箱,将污水定期排放到下水道内。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际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大型水域内进行网箱养殖时,无法效仿工业养鱼的网箱,将污水定期排放到下水道内,网箱内的水只能定期排放到周围水域内,久而久之对水体造成严重的污染。本专利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大型水域内网箱养殖的污水处理装置,包括集污斗2,所述集污斗2设置于网箱I的底部,所述集污斗2与排污管3连通,所述排污管3头部与中部气液混合器相连4,所述气液混合器4的排气口与输气管5连接;所述排污管3尾部的排污口与筛网箱7连通,所述筛网箱7的出水口与集污池8连通,所述集污池8内设有生物菌挂膜6,所述输气管5伸入所述集污池8中,并与曝气管9连接,所述曝气管9横向布置,并位于所述生物菌挂膜6下方;所述集污池8内还固定设置过滤池11,所述过滤池11采用纱絹过滤,所述过滤池11的出水口与生态浮岛处理系统10连通;所述生态浮岛处理系统10固定在所述集污池8的侧面,其内设有水流通道,所述水流通道内种有水生植物,集污池8内的水进入所述水流通道,净化后排入所述大型水域。进一步的,所述水生植物为:菖蒲、鸢尾、美人蕉、花叶芦竹等中的一种或几种。 进一步的,所述网箱与网箱相互连接形成渔排,所述排污池与所述渔排的各个网箱分别连通。一种使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装置进行污水处理的方法,包括以下过程:a)打开所述气液混合器4进气的阀门,对所述气液混合器4内注入压缩空气,气液混合器中的压缩空气在水压的作用下,带动集污斗内的污物和水,沿排污管3向上流动,把污水注入筛网箱7进行初过滤,去除较大颗粒的污物,同时,压缩空气进入输气管5 ;b)污水经所述筛网箱7过滤,流入集污池8,输气管5中的压缩空气流入曝气管9,并经曝气管9的曝气孔射出;c)污水经富氧曝气、生物菌挂膜6的处理,得到初步净化;d)污水进入过滤池11,经过纱絹过滤,将固体颗粒物阻隔在过滤池之外;e)过滤池11内的水流进入生态浮岛处理系统10,经所述水流通道净化后流入周围的开放水域。进一步的,污水在所述生态浮岛处理系统10内停留约I个月时间。本专利技术的特点在于:设置集污斗,再通过设置排污管3,并利用压缩空气作为提取污水的动力进行排污,同理,还可以利用另一路压缩空气提取水域较深处的清澈低温水,注A到养殖网箱内补充新的养殖水;压缩空气还能作为集污池中污水净化的富氧曝气的气源,一举多得;此外,通过设置筛网箱7对污水进行了第一步过滤净化,滤除一部分颗粒物,再通过曝气系统将污水自下而上做上提运动,富氧曝气,经过生物菌挂膜6,主要滤除污水中的氨、氮,起到了第二次过滤净化的作用,再通过过滤池11的膜过滤作用,将固体颗粒物阻隔在过滤池11之外,起到第三次过滤净化的作用,最后通过生态浮岛处理系统10的第四次净化作用,主要滤除污水中的悬浮物,削减污水的化学需氧量,从而完成整个污水净化的过程。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I)氨、氮的削减量达到85%_95% ;2)悬浮物的去除率达到70%_95% ;3)化学需氧量的削减量达到75%_95% ;4)经过处理后的养殖污水得到了净化处理,符合了一般大型水域的排放要求,实现了绿色环保养殖和可持续养殖方式。附图说明图1是网箱及其污水处理装置的立面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部分结构放大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大型水域内网箱养殖的污水处理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其中1、网箱,2、集污斗,3、排污管,4、气液混合器,5、输气管,6、生物菌挂膜,7、筛网箱,8、集污池,9、曝气管,10、生态浮岛处理系统,11、过滤池。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参见图1-图3,一种大型水域内网箱养殖的污水处理装置,包括集污斗2,集污斗2设置于网箱I的底部,集污斗2与排污管3连 通,排污管3与中部的气液混合器4相连接,气液混合器4的进气口与输气管5连接;排污管5尾部的排污口与筛网箱7连通,筛网箱7的出水口与集污池8连通,集污池8内设有生物菌挂膜6,输气管5伸入集污池8中,并与曝气管9连接,曝气管9横向布置,并位于生物菌挂膜6下方;集污池8内还固定设置过滤池11,过滤池11采用纱絹过滤,过滤池11的出水口与生态浮岛处理系统10连通;生态浮岛处理系统10固定在集污池8的侧面,其内设有水流通道,水流通道内种有水生植物,集污池8内的水进入所述水流通道,净化后排入所述大型水域。水生植物为:菖蒲、鸢尾、美人蕉、花叶芦竹等的一种或几种。过滤池11采用纱絹作为过滤膜。网箱与网箱相互连接形成渔排,排污池与所述渔排的各个网箱分别连通。参见图1-图3,一种使用上述的污水处理装置进行污水处理的方法,包括以下过程:a)打开所述气液混合器4进气的阀门,对气液混合器4内注入压缩空气,气液混合器中的压缩空气在水压的作用下,带动集污斗内的污物和水,沿排污管3向上流动,把污水注入筛网箱7进行初过滤,去除较大颗粒的污物,同时,压缩空气进入输气管5 ; b)污水经所述筛网箱7过滤,流入集污池8,输气管5中的压缩空气流入曝气管9,并经曝气管9的曝气孔射出;c)污水经富氧曝气、生物菌挂膜6的处理,得到初步净化;d)污水进入过滤池11,经过纱絹过滤,将固体颗粒物阻隔在过滤池之外;e)过滤池11内的水流进入生态浮岛处理系统10,经所述水流通道净化后流入周围的开放水域。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网箱养殖的污物收集、提升,物理过滤、富氧曝气、生物挂膜和生物浮床处理工艺,有效处理网箱养殖水体中的氨氮、硝酸盐及亚硝酸盐、有机污染物、磷及污损生物等工艺流程和方法;在养殖网箱的底部用细网或PVC材料做成漏斗形状,漏斗形状的下部安装一个金属材料的集污斗,集污斗的下部开有排污口,通过排污管与气液混合器相连接,通过压缩空气把集污斗内的残饵、鱼粪便等污物提升到集污池内。首先对提升的收集物进行筛网过滤,过滤掉一定颗粒大小的颗粒物,其余的小颗粒物和养殖污水灌入集污池内,通过富氧曝气、生物挂膜区的处理后上溢到集污池旁边的过滤池过滤,然后进入生态浮岛处理系统,被处理的污水在处理区停留一个月时间。经过处理后的养殖污水最终净化效果:氨氮的削减量达到85%-95%,SS(悬浮物)的去除率达到70%-95%,COD (化学需氧量)的削减量达到75%-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大型水域内网箱养殖的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集污斗(2),所述集污斗(2)设置于网箱(1)的底部,所述集污斗(2)与排污管(3)连通,所述排污管(3)头部与中部气液混合器相连(4),所述气液混合器(4)的排气口与输气管(5)连接;所述排污管(3)尾部的排污口与筛网箱(7)连通,所述筛网箱(7)的出水口与集污池(8)连通,所述集污池(8)内设有生物菌挂膜(6),所述输气管(5)伸入所述集污池(8)中,并与曝气管(9)连接,所述曝气管(9)横向布置,并位于所述生物菌挂膜(6)下方;所述集污池(8)内还固定设置过滤池(11),所述过滤池(11)采用纱绢过滤,所述过滤池(11)的出水口与生态浮岛处理系统(10)连通;所述生态浮岛处理系统(10)固定在所述集污池(8)的侧面,其内设有水流通道,所述水流通道内种有水生植物,集污池(8)内的水进入所述水流通道,净化后排入所述大型水域。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型水域内网箱养殖的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集污斗(2),所述集污斗(2)设置于网箱(I)的底部,所述集污斗(2)与排污管(3)连通,所述排污管(3)头部与中部气液混合器相连(4),所述气液混合器(4)的排气口与输气管(5)连接; 所述排污管(3)尾部的排污口与筛网箱(7)连通,所述筛网箱(7)的出水口与集污池(8 )连通,所述集污池(8 )内设有生物菌挂膜(6 ),所述输气管(5 )伸入所述集污池(8 )中,并与曝气管(9)连接,所述曝气管(9)横向布置,并位于所述生物菌挂膜(6)下方; 所述集污池(8)内还固定设置过滤池(11),所述过滤池(11)采用纱絹过滤,所述过滤池(11)的出水口与生态浮岛处理系统(10)连通; 所述生态浮岛处理系统(10)固定在所述集污池(8)的侧面,其内设有水流通道,所述水流通道内种有水生植物,集污池(8)内的水进入所述水流通道,净化后排入所述大型水域。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生植物为:菖蒲、鸢尾、美人蕉、花叶芦竹中的一种或几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中伟江涛刘平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