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南京大学专利>正文

多级复合藕联人工湿地系统及其应用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8732443 阅读:2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26 10: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级复合藕联人工湿地系统及其应用。该系统由单体湿地床子系统、水动力调配子系统和湿地藕联子系统组成。单体湿地床分为潜流型与表流型,内部设置三类基质层,基质中种植水生植物;水动力调配子系统包括布水与集水系统。表流型与潜流型湿地构成藕联子系统的主体,通过开启不同的调节阀,可形成串联、并联、串并联等不同的处理组合。该系统通过构筑不同类型的湿地床形成不同类别的污水处理单元,再将其优化组合成一个有机系统,多层次分级处理污水,以提高人工湿地的净污能力。附图说明:AA:配水池;BB:布水主管;CC:流量调节器;DD:第一级湿地床;EE:水泵;FF:蓄水池;GG:布水支管;HH:第二级湿地床;II:第三级湿地床;JJ:集水管;KK:排水管;LL:藕联控制阀;图中箭头为水流方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污水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多级复合藕联人工湿地系统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经专利及文献检索,目前人工湿地处理污水大都局限于单一的湿地类型。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专利技术的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增氧系统(专利号200810197811),其特征是利用在底部设置排空管,以最优化增氧条件间歇曝气来提高脱氮效果,并利用垂直流湿地净化污水。北京师范大学专利技术的分段式自由表面流人工湿地处理方法及系统(专利号CN200410062269.9),将已有河道改造成分段式自由表面流人工湿地,使地表径流通过具有不同污染物去除倾向的自由表面流人工湿地模块,在微生物-植物-填料-水生动物的联合作用下使污染得到净化。但单纯的表流或潜流湿地系统存在一些问题,表流湿地具有投资少、操作简单、运行费用低等特点,但存在不能充分发挥基质和植物根系的作用,以及占地面积较大、水力负荷率较小、去污能力有限等缺点;潜流湿地具有对BOD、COD去除效果好、保温性能好、处理效果受气候影响小等优点,但是由于自身的构造,潜流湿地存在供氧不足的缺陷,限制了脱氮效果。就潜流湿地而言,水平潜流人工湿地控制相对复杂,脱氮除磷效果不如垂直流人工湿地;而垂直潜流人工湿地硝化能力虽高于水平潜流湿地,但对有机物的去除能力不如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如何实现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的优化配置,提高人工湿地对污水的处理效率,是工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组合型湿地是一种新的人工湿地工艺,与单一类型人工湿地相比,它对污染物具有较高的去除效果。目前检索到的专利大都是将垂直流和水平流或潜流和表流直接串联,并没有组合方式上的设计。如山东大学专利技术的潜流一表流复合型人工湿地(专利号CN101113050A),污水先进入潜流层,由潜流层集水池到达表流层,净化后由集水池排出。比利时路森博格基础大学为了运用构造人工湿地提高城镇污水的净化率,将一系列不同的人工湿地床串联形成多种污水处理系统。试验结果发现最完善和高效率的系统是由3个连续的湿地床组成:第一级为水生植物湿地床,紧接着第二级为表流植物湿地床,最后第三级为垂直流湿地床。但表流型与潜流型湿地多级复合藕联的工艺技术旨在针对不同的处理对象,采用不同组合方式、组合顺序及相应的水力负荷应用于污水处理的可行性。因此,面向我国环境保护的需要,深入开展该类技术研发,以获得更高的污水处理效率是非常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需要解决的问题 是通过优化组合和多级处理,提高净污效率,构建复合藕联人工湿地系统及其在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处理中的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本专利技术所述多级复合藕联人工湿地系统由单体湿地床子系统、水动力调配子系统和湿地藕联子系统三个部分构成。单体湿地床子系统:单体湿地床子系统由床体、基质和水生植物组成,床体壁厚15cm,均由普通砖与水泥构筑而成,采用加厚聚乙烯膜作壁面防渗处理;同时为保证出水顺畅,床底沿水流方向均设置0.5%的坡度;湿地床分为潜流型与表流型两类。潜流型湿地床的长、宽、高分别为100 cm、60 cm、90 cm ;在短边侧设置两隔板,隔板距短边均为15 cm,进水端隔板高85 cm,底部以60 cm宽X 15 cm高的矩形开口与基质相通,出水端隔板高75 cm ;布水管方向与床体宽度方向一致,采用5 cm 口径的PVC管,长度60cm,布水管两端封闭,布水管自起始端向末端每隔5 cm开有直径为2 cm的布水圆孔,共8个布水圆孔,两端布水圆孔距离布水管两端各4.5 cm;布水管的进水孔直径5 cm,上边距离湿地床外壁顶端5 cm,位于湿地床宽壁的中上部,距离宽壁垂直边各27.5 cm ;水流经进水孔、布水圆孔进入床体的布水区,由底部矩形开口进入湿地,经基质和植物共同作用后由表层漫出,并经出水隔板流入床体的集水区,再经出水孔流出;出水口直径5cm,距离湿地床底部和靠近一侧的床壁边均为5 cm ;见图1。表流型湿地床的长、宽、高分别为100 cm、60 cm、90 cm ;为与潜流型湿地床污水处理效果做比较,表流型湿地床内也设置两隔板,两隔板距最近侧面均为15 cm;布水管沿床体长度方向延伸45 cm,布水管的进水孔上边距离湿地床外壁顶端5 cm,布水管采用5 cm 口径的PVC管,位于湿地床宽壁的中上部,距离宽壁垂直边各27.5 cm ;布水管一端与进水孔连接,末端封闭,从进水隔板开始向末端每隔4 cm开有直径为2 cm的布水圆孔共5个,保证系统的均匀布水;水流由表面进入湿地,一部分由表面漫出,一部分自上而下由距离湿地床底部35 cm的出水小孔流出,出水小孔孔径为2 cm,每两个出水小孔间隔5cm,共6个,两端出水小孔距离表流型湿地床内壁边11.5 cm,水流经表面漫流和出水小孔进入集水区,再经出水孔流出;出水口直径5 cm,距离湿地床底部和靠近一侧的床壁边均为5 cm;见图2。单体湿地床中的基质层厚度为60 cm,共分3层;从下至上,第一层为砾石层,高度20 cm,粒径5 —10 mm ;第二层为陶粒层,高度20 cm,粒径10 —25 mm ;第三层为鹅卵石层,高度20 cm,粒径20 — 40 mm ;见图3。基质表层单独种植水葱或鸢尾,种植密度为6株/m2。水动力调配子系统:该系统由配水池、蓄水池、水泵、流量调节器、布水主管、布水支管、集水管和排水管组成。配水池和蓄水池体积相同,其长、宽、高分别为200 cm、150 cm、100 Cm,污水首先进入配水池,配水池底部高于第一级湿地床5 Cm,第一级湿地床的出水经水泵提升送入蓄水池,水泵型号BQW9-22-2.2,额定扬程22 m,额定功率2.2 kw ;蓄水池比第二级湿地系统高5 cm,之间通过布水主管连接,为了控制和测定进水流量,每一级湿地系统前,安装含有流量控制阀和电磁流量计的流量调节器;流量控制阀通径0.6 cm,控制流量27 L/min。电磁流量计口径0.6 cm ;同理,每级湿地系统均比下一级湿地系统高5 cm ;第二级湿地系统的出水经过布水主管和布水支管分配到第三级湿地系统;布水主管采用5 cm口径的PVC管,长度为100 cm,布水支管采用2 cm 口径的PVC管,长度为50 cm,第二级湿地系统中相邻两个湿地床的布水管长度为47 cm,第三级湿地系统中相邻两个湿地床的布水管长度为96 cm;最后一级湿地系统中排出的水进入5 cm 口径的集水管,集水管外接可调高度的排水管将处理后的污水收集后排出,排水管为内径10 cm的PVC管;见图4。湿地藕联子系统:该系统由三级六个单体湿地床、藕联控制阀和联通管道组成,第一级湿地单元为I个湿地床;第二级为3个湿地床;第三级2个湿地床;藕联控制阀门口径4P6,位于每个湿地床之前,共6个,分别为控制阀1、11、111、1¥、乂、/1,通过控制阀的开与关,实现湿地床的组合方式变化;联通管道用于连接各级湿地床及水动力调配子系统,将其组成不同方式;包括主管与支管,主管口径5 cm,长度100 cm,支管口径2 cm,长度50 cm;第二级湿地系统中相邻两个湿地床的联通管长度为47 cm,第三级湿地系统中相邻两个湿地床的联通管长度为96 cm ;当第一级为表流型湿地床,且控制阀I开,第二级中的潜流湿地床前控制阀II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级复合藕联人工湿地系统,其特征是由以下三个部分构成:(1)单体湿地床子系统:由床体、基质和水生植物组成;为保证出水顺畅,床底沿水流方向均设置0.5%的坡度,湿地床分为潜流型与表流型两类;潜流型湿地床的长、宽、高分别为100?cm、60?cm、90?cm,在短边侧设置两隔板,两隔板距短边均为15?cm,进水端隔板高85?cm,底部以60?cm宽×15?cm高的矩形开口与基质相通,出水端隔板高75?cm;表流型湿地床的长、宽、高分别为100?cm、60?cm、90?cm,为与潜流型湿地床污水处理效果做比较,表流型湿地床内也设置两隔板,两隔板距最近侧面均为15?cm;由两级并联湿地床与另一级单体湿地床构成串联组合;湿地基质共分3层,从下至上,第一层为砾石层,第二层为陶粒层,第三层为鹅卵石层,采用生长态势良好的水葱和鸢尾两种湿地植物幼苗单独栽种于基质上,种植密度为6?株/?m2;(2)水动力调配子系统:包括布水和集水系统;布水系统由配水池、蓄水池、水泵、流量调节器、布水主管和多条布水支管组成;集水系统由集水管和排水管组成;(3)湿地藕联子系统:将表流型、潜流型湿地系统进行藕联,此子系统包括三级六个单体湿地床、藕联控制阀和联通管道,第一级湿地单元为1个湿地床;第二级为3个湿地床;第三级2个湿地床;藕联控制阀门口径4P6,位于每个湿地床之前,共6个,分别为控制阀Ⅰ、Ⅱ、Ⅲ、Ⅳ、Ⅴ、Ⅵ;联通管道包括主管与支管,用于连接各级湿地床及水动力调配子系统,主管口径5?cm,长度100?cm,支管口径2?cm,长度50?cm;第二级湿地系统中相邻两个湿地床的联通管长度为47?cm,第三级湿地系统中相邻两个湿地床的联通管长度为96?cm;以单体湿地床为对象,可变元素是湿地床类型;将这些元素通过单体湿地床前的藕联控制阀进行开和关来产生65种串联、并联及串并联形式。...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级复合藕联人工湿地系统,其特征是由以下三个部分构成: (1)单体湿地床子系统:由床体、基质和水生植物组成;为保证出水顺畅,床底沿水流方向均设置0.5%的坡度,湿地床分为潜流型与表流型两类;潜流型湿地床的长、宽、高分别为100 cm、60 cm、90 cm,在短边侧设置两隔板,两隔板距短边均为15 cm,进水端隔板高85 cm,底部以60 cm宽X 15 cm高的矩形开口与基质相通,出水端隔板高75 cm ;表流型湿地床的长、宽、高分别为100 cm、60 cm、90 cm,为与潜流型湿地床污水处理效果做比较,表流型湿地床内也设置两隔板,两隔板距最近侧面均为15 cm ;由两级并联湿地床与另一级单体湿地床构成串联组合;湿地基质共分3层,从下至上,第一层为砾石层,第二层为陶粒层,第三层为鹅卵石层,采用生长态势良好的水葱和鸢尾两种湿地植物幼苗单独栽种于基质上,种植密度为6株/ m2 ; (2)水动力调配子系统:包括布水和集水系统;布水系统由配水池、蓄水池、水泵、流量调节器、布水主管和多条布水支管组成;集水系统由集水管和排水管组成; (3)湿地藕联子系统:将表流型、潜流型湿地系统进行藕联,此子系统包括三级六个单体湿地床、藕联控制阀和联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安树青任丽君汪晓燕殷盛来王庆夏露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