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船用柴油机气缸盖钻孔用的立体操作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72903 阅读:2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钻孔用的立体操作平台,该立体操作平台包括底座、中心轴、蜗轮、蜗杆、平台支撑件、工作平台和定位盘,底座上固定有中心轴,中心轴上有平台支撑件和蜗轮,蜗杆啮合于蜗轮的下部,工作平台通过锥形轴承和第二轴承设置于平台支撑件上,工作平台上设有定位盘。利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种操作平台可以辅助钻床精确加工出诸如气缸盖上的冷却水孔等位置比较复杂孔,可以进行其他对角度有特殊要求的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柴油机,特别是一种用于柴油机气缸盖冷却水孔钻孔的立体操作平台。
技术介绍
柴油机的气缸盖是柴油机中的重要工件,它在工作过程中承受着燃油燃烧的高温和巨大的燃烧爆发压力。为了降低气缸盖的工作温度,气缸盖上设置有多个冷却水孔,是为了对工作中高温气缸盖起到冷却作用。气缸盖上的冷却水孔是按照设计要求分布在气缸盖顶部的圆周方向上,并且与气缸盖的中心轴线成一定夹角,该冷却水孔的不同加工钻孔方式对气缸盖的质量很大的影响。现有技术中,对于气缸盖上冷却水孔的加工通常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采用在数控加工中心上进行钻孔,通过数控的主轴角度调整和工作台转动来达到对气缸盖上冷却水孔的加工要求;另一类是使用的普通工装,在普通钻床上经过多次的角度调整后,进行钻孔而达到气缸盖上冷却水孔的加工要求。现有技术中的数控加工中心加工气缸盖上冷却水孔的方法,具有加工精度高的优点,但是存在着生产成本高的缺点,因为对气缸盖上冷却水孔的加工而购置庞大的数控加工中心,不仅仅造成资源的浪费还存在气缸盖上冷却水孔的加工质量与其它设备不配套的缺点。现有技术中的利用普通工艺装备夹具和钻床加工气缸盖冷却水孔的方法,主要存在着钻孔操作前期准备工作周期长,角度调整复杂和加工质量不满足要求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钻孔用的立体操作平台。该立体操作平台与普通钻床配合使用对气缸套和其它类似部件进行加工,将钻床钻孔的配套工装设计成可在水平面和垂直面两个方向进行角度调整的结构,从而使气缸盖加工能在普通钻床上进行加工,可节省操作人员使用普通钻孔工装时大量的角度调整和夹持固定的时间。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钻孔用的立体操作平台,该立体操作平台包括底座、中心轴、蜗轮、蜗杆、平台支撑件、工作平台和定位盘所述底座的侧面呈 形,该底座的底部为一矩形的平板,该平板上有垂直于所述平板且相对的左侧支撑板和右侧支撑板,左侧支撑板和右侧支撑板上各设有一个轴承孔,两个轴承孔内固定有两个第一轴承;所述的平台支撑件的侧面呈“∏”形,结构包括顶部的支撑板和垂直于支撑板且相对的两个侧板,每个侧板上各开有一个相对的轴孔,支撑板中心为一圆形孔,支撑板的一侧设有一突台,该突台的上半部突出于支撑板的边缘;所述的工作平台上部为圆形的平台板,下部为同轴的圆形台墩,该圆形台墩的底部开有多个均匀分布的螺孔;所述的中心轴的两端固定于位于底座上的两个第一轴承中,中心轴穿过所述的轴孔固定所述的平台支撑件,所述中心轴上靠近右侧支撑板内侧固定有所述的蜗轮,该蜗轮的底部啮合有所述的蜗杆,所述的中心轴与蜗轮、平台支撑件连接处均设有键,所述的圆形台墩透过平台支撑件上的圆形孔,所述的平台板的底端与支撑板之间设有套于圆形台墩的第二轴承,突出于圆形孔的圆形台墩上套有一锥形轴承,该锥形轴承的外圈抵于平台板的底部,一个半径较圆形台墩半径大的圆形定位板通过螺栓和所述的螺孔固定于圆形台墩的底部,圆形定位板紧贴于锥形轴承的内圈,所述的平台板上同轴固定有圆环形的定位盘,定位盘内侧的平台板上开有两个螺栓孔;所述的左侧支撑板上设有一可抵于平台支撑件上侧板的第一锁紧螺栓,所述的突台突出于支撑板边缘的部分上设有一自下而上可抵于平台板底部的第二锁紧螺栓,所述底座的右侧支撑板的外侧刻有半圆形的第一刻度盘,所述的中心轴透出于右侧支撑板的端部设有一个指于第一刻度上的第一刻度指针,所述的平台板的外侧圆周上刻有第二刻度盘,所述的支撑板的一侧设有可指于第二刻度盘上的第二刻度指针。所述的平台支撑件的支撑板上表面开有第二轴承的定位凹槽。平台支撑件的支撑板下表面开有锥形轴承的定位凹槽。所述的第二轴承的外侧设置有一筒状的防护套。本专利技术钻孔用的立体操作平台固定于钻孔机床上,将需要进行钻孔的工件固定于该立体操作平台的上部,利用操纵蜗杆带动蜗轮转动进行垂直方向的角度调整,转动圆形的工作平台进行水平方向的角度调整,进而将工件上需要进行钻孔的位置处于垂直状态后,通过第一锁紧螺栓和第二锁紧螺栓进行角度固定,开动钻床加工出需要的孔。本专利技术的技术优点本专利技术的立体操作平台可以任意对固定于其工作平台上的工件进行水平面和垂直面的角度调整,进而对其上的工件进行多角度的旋转定位,达到该工件最佳的加工平面和加工角度,配合普通机床进行工件上任意角度孔的精确加工。本专利技术的立体操作平台的制作简单,与普通机床配合使用加工出的工件精度高,达到或超过了工件加工的设计要求。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钻孔用的立体操作平台的结构正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种钻孔用的立体操作平台中底座的正视半剖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种钻孔用的立体操作平台中底座的A-A向剖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一种钻孔用的立体操作平台中底座的俯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一种钻孔用的立体操作平台中底座的右视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一种钻孔用的立体操作平台中平台支撑件的正视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一种钻孔用的立体操作平台中平台支撑件的左视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一种钻孔用的立体操作平台中平台支撑件的俯视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一种钻孔用的立体操作平台中工作平台的正视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一种钻孔用的立体操作平台中工作平台的俯视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钻孔用的立体操作平台的实施例的操作示意图。图中,1-底座 101-平板 102-左侧支撑板 103-右侧支撑板2-蜗轮 3-蜗杆4-第一刻度指针 5-第一轴承6-第一紧锁螺栓 7-中心轴 8-键 9-平台支撑件901-支撑板 902-侧板 903-圆形孔 904-轴孔905-突台 10-锥形轴承 11-第二刻度指针12-第二紧缩螺栓 13-工作平台 131-平台板 132-圆形台墩133-螺孔 134-螺栓孔14-定位盘15-螺栓16-圆形定位板17-第三轴承18-防护套 19-气缸盖20-压板螺栓 21-压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来对本专利技术一种钻孔用的立体操作平台进行进一步的说明,但不能因此而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请看图1,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钻孔用的立体操作平台的结构正视图。由图可以看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操作平台包括底座1、中心轴7、蜗轮2、蜗杆3、平台支撑件9、工作平台13和定位盘14。将底座1固定于机床工作台上,旋动蜗杆3带动蜗轮2转动,进而带动中心轴7转动,可使平台支撑件9绕中心轴7在一定角度内转动,平台支撑件9上的工作平台13可绕其中心轴圆周旋转实现立体操作平台的立体转动。该立体操作平台的组成部分的结构如下请看图2、图3、图4、图5,图2本专利技术一种钻孔用的立体操作平台中底座的正视半剖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种钻孔用的立体操作平台中底座的A-A向剖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一种钻孔用的立体操作平台中底座的俯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一种钻孔用的立体操作平台中底座的右视图。由图可以看出,所述底座1侧面呈 形,底座1的底部为一个矩形的平板101,矩形平板101的边缘设有多个可将该底座1固定的定位螺孔,该底座1的上部位于矩形的平板101上有垂直于所述平板101且相对的左侧支撑板102和右侧支撑板103,左侧支撑板102和右侧支撑板103上各设有一个轴承孔104,所述底座1的右侧支撑板103的外侧刻有半圆形的第一刻度,右侧支撑板103与平板101夹角处有一蜗杆3的固定件,蜗杆3固定于该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钻孔用的立体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该立体操作平台包括底座(1)、中心轴(7)、蜗轮(2)、蜗杆(3)、平台支撑件(9)、工作平台(13)和定位盘(14):所述底座(1)的侧面呈*形,该底座(1)的底部为一矩形的平板(101),该平板(101)上有垂直于所述平板(101)且相对的左侧支撑板(102)和右侧支撑板(103),左侧支撑板(102)和右侧支撑板(103)上各设有一个轴承孔(104),两个轴承孔(104)内固定有两个第一轴承(5),所述的平台板(103)的底端与支撑板(901)之间设有套于圆形台墩(132)的第二轴承(17);所述的平台支撑件(9)的侧面呈“∏”形,结构包括顶部的支撑板(901)和垂直于支撑板(901)且相对的两个侧板(902),每个侧板(902)上各开有一个相对的轴孔(904),支撑板(901)中心为一圆形孔(903),支撑板(901)的一侧设有一突台(905),该突台(905)的上半部突出于支撑板(901)的边缘;所述的工作平台(13)上部为圆形的平台板(131),下部为同轴的圆形台墩(132),该圆形台墩(132)的底部开有多个均匀分布的螺孔(133);所述的中心轴(7)的两端固定于位于底座(1)上的两个第一轴承(5)中,中心轴(7)穿过所述的轴孔(904)固定所述的平台支撑件(9),所述中心轴(7)上靠近右侧支撑板(103)内侧固定有所述的蜗轮(2),该蜗轮(2)的底部啮合有所述的蜗杆(3),所述的中心轴(7)与蜗轮(2)、平台支撑件(9)连接处均设有键(8),所述的圆形台墩(132)透过平台支撑件(9)上的圆形孔(903),平台板(131)下表面与支撑板(901)上表面之间的圆形台墩(132)上套有一第二轴承(17),突出于圆形孔(903)的圆形台墩(132)上套有一锥形轴承(10),该锥形轴承(10)的外圈抵于平台板(131)的底部,一个半径较圆形台墩(132)半径大的圆形定位板(16)通过螺栓(15)和所述的螺孔(133)固定于圆形台墩(903)的底部,圆形定位板(16)紧贴于锥形轴承(10)的内圈,所述的平台板(131)上同轴固定有圆环形的定位盘(14),定位盘(14)内侧的平台板(131)上开有两个螺栓孔(134);所述的左侧支撑板(102)上设有一可抵于平台支撑件(9)上侧板(902)的第一锁紧螺栓(6),所述的突台(905)突出于支撑板(901)边缘的部分上设有一自...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应书秦琪良
申请(专利权)人:沪东重机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