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孔放电加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722892 阅读:2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22 16:46
在细孔放电加工装置中构成为具备电极引导件(13),该电极引导件(13)在工件(14)附近隔着加工液的液膜沿Z轴方向引导加工用电极(11)的下部,并在将电极引导件(13)固定于工件附近的壳体(17)内具备收容高压加工液(22c)的高压加工液收容室(9),在高压加工液收容室(9)的下端具备高压加工液喷射口(9a),该高压加工液喷射口(9a)被限制为超细微地大于电极直径的口径,使直径与借助于细孔放电加工而形成的入口部放电加工孔径(35a)大致相等的高压加工液(22c)的喷射流几乎不扩散地侵入放电加工间隙,由此,提供一种可高效率地进行加工屑自放电加工间隙的排出且可高速地进行小径孔的放电开孔加工的细孔放电加工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用于开设相对细径乃至微细径的孔的加工液自如流动方式的细孔放电加工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细孔放电加工机因与刻模放电加工相比加工速度较快,故而广泛用于线切割放电加工的线电极插通用的加工起始孔或飞机零件、汽车用零件加工等的孔加工。关于加工液自如流动方式的细孔放电加工装置,其使用棒状或管状加工用电极将加压加工液供给至工件的加工位置以冷却加工用电极,并同时在加工用电极的前端面与工件的电极对置部位之间施加脉冲电压、重复进行脉冲放电而进行放电加工,能够高速穿孔加工出电极直径的数十倍深的细孔。供给至加工位置(加工中的孔)的加压加工液包含由于放电加工而产生的加工屑、气体等,且通过放电加工间隙(电极直径与工件孔径的间隙)向放电加工孔的入口侧开口部流通而排出,并且与加压加工液一并排出。加工液的供给对电极与工件间的放电加工间隙的冷却、促进加工屑及气体的排出等为必需的,但在加工细且深的孔时,将大量液体供给至放电加工间隙极其困难。因此,以往虽尝试提高加工液的供给泵压力而供给高压液,但因孔较细且较深,故而难以供给及流通充足的加工液。并且, 存在加工屑熔融而作为熔融附着物堆积于加工孔的入口侧开口的角部处的倾向。如图5所示,以往,通过管状电极喷射加工液,并且借助于与电极分离地配置的加工液喷射喷嘴朝向斜下方的放电加工位置喷射加工液。详细而言,即便在放电开孔加工中,为了使加工周边的加工屑进行排出移动,还进行了使用有喷嘴的侧面喷射。在棒状电极的使用中,使用配置于电极的斜上方的喷射喷嘴进行加工液喷射,但存在以下问题:工件的加工部入口侧开口部的至少一半处于淹没于喷射加工液中的状态,加工碎屑的排出口经常集中于与喷射方向为相反侧的部位,在加工效率下降的状态下频繁发生二次放电,从而加工孔成为以加工液喷射方向为长度方向的椭圆状。并且,若以提高加工屑的排出为目的而增加加工液喷射压力,则存在以下问题:挤压电极侧面的矢量力增加,使电极向喷嘴的喷射方向靠近而引起振动,放电加工变得不稳定,因机械因素及加工液流量不足所导致的二次放电现象迭加,成为形成椭圆孔的主要因素。在专利文献I中提出有如下细孔放电加工装置:以被沿Z轴方向进给且旋转驱动的电极保持器来保持较细的管状电极的上端部,以电极引导件引导该管状电极的下部,自该管状电极的上端通过该管状电极内将加工液以喷流状态供给至放电加工孔内,并同时使该管状电极旋转且沿Z轴方向进给,来进行细孔放电加工,并且除上述加工液的供给以外,还自配置于放电加工孔的斜上方的多个部位的喷射喷嘴喷射液体压力至少2MPa以上的加工液,由此将附着于加工孔的入口侧开口的角部处的碎屑吹散,抑制熔融附着物的产生。在专利文献2中提出有以被沿Z轴方向进给并且旋转驱动的中空主轴来保持较细的管状电极的细孔放电加工装置。在专利文献2中,不存在专利文献I所示的引导管状电极的下部的电极引导件。自该管状电极的上端通过该管状电极内将加工液以喷流状态供给至放电加工孔内,并同时使该管状电极旋转且沿Z轴方向进给,来进行细孔放电加工。通过使穿过管状电极内的加工液为1.5Hz以上的脉动流且以喷流状态供给至放电加工孔内,来将加工屑自电极与工件间的放电加工间隙排出。专利文献3、4采用如下加压加工液供给方式:以包围棒状电极或管状电极的方式供给加压加工液,在为管状电极的情况下还并用通过筒状空间进行供给的方式。在专利文献3中提出有如下细孔放电加工装置:以被沿Z轴方向进给且旋转驱动的电极保持器保持棒状电极或管状电极的上端部,以电极引导件引导该管状电极的下部,将加压加工液以自该电极的上端包围电极外表面内的方式供给至电极保持器,并从电极保持器至电极下端,通过从设置于电极保持器的电极穿过的引导孔以包围电极外表面内的方式以喷流状态供给,以进行细孔放电加工。在专利文献4中提出有如下细孔放电加工装置:以被沿Z轴方向进给并且旋转驱动的电极保持器保持棒状电极或管状电极的上端部,且以电极引导件引导该电极的下部,将加压加工液以自该电极的上端包围电极外表面内的方式供给至电极保持器,借助于设置于该电极保持器的喷射器结构向供给至电极保持器的加压加工液中混入高压气体,将混入有该气体的加压加工液通过电极引导件的引导孔以包围电极外表面的方式供给至电极下端,将工件固定于真空抽吸箱内,一面以自该箱的底部对该箱内进行真空抽吸的真空抽吸装置进行真空抽吸,一面进行细孔放电加工。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05-169322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05-185326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1-287119号公报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4-115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根据专利文献1、2所公开的技术,在使用电极直径0.2mm以下的管状电极进行开孔用放电加工的情况下,受加工液粘性与管路阻力的影响,通过电极内通路所供给的加压加工液减少,因此加工孔内表面与管状电极之间的放电加工间隙中的流通量减少,因此利用加压加工液进行的加工碎屑的排出不良。因此产生二次放电现象或短路现象,放电加工速度显著降低,产生无法实现作为此种放电加工装置的特长的高速加工的不良情况。因此,若以增加加工液喷射流量为目的而增加加工液压力,则由于管状电极的管的内部厚度不均匀等而使本来直线状的管产生应变或挠曲,从而无法进行加工。并且,在使用棒状电极的情况下,虽然使用喷嘴喷射向加工孔的入口侧开口部自斜向喷射加工液,但若电极直径为0.2mm以下,则加工碎屑的排出会不充分,此情况与管状加工用电极的情形相同,同样也产生上述的不良情况。对于专利文献3中所公开的技术,存在来自加工部的污液侵入电极引导件内而使电极引导件堵塞,从而无法进行长时间的稳定的电极进给的问题,这已经在专利文献4中被指出,专利文献4中所公开的技术解决了该问题。根据专利文献3所公开的技术,自上方的电极保持器流下的高压加工液22c暴露于大气中导致压力降低而流入电极引导件的漏斗部,由于积留于该漏斗部内的加工液的挤出压力,加工液会自电极引导件向放电加工中的孔流下。因此,该加工液在不具有较大的喷射压力的状态下以较厚的膜覆盖电极表面地流下,且比放电加工中的孔的直径大地扩散并向该孔放射,因此,该加压加工液向放电加工间隙的侵入供给无法充分进行,并且积留于孔周围的水消失,加压加工液成为阻碍通过放电加工而产生的加工屑从放电加工间隙排出的障壁,因此加工屑的排出无法充分进行。因此,会花费较多加工时间,无法提高加工效率。根据专利文献4所公开的技术,自电极引导件朝向放电加工中的孔放射的加压加工液含有高压气体,因此,在到达加工中的孔之前会较大地扩散,因此,该加压加工液向放电加工间隙的侵入供给无法充分进行,因此,加工屑的排出无法充分进行。因此,会花费较多的加工时间,无法提高加工效率。并且,在使用电极直径0.15mm以下的棒状电极进行加工深度超过加工孔径的十倍的加工的情况下,根据需要在利用喷嘴向侧面喷射加工液的基础上还并用电极的跃升(jump)动作而进行加工屑的排出,但借助于跃升扩大加工间隙的期间无法进行加工而成为引起加工效率降低的主要原因,因此,即便在加工深度较大的情况下,也期望使足量的加压加工液到达孔底部的供给方式。如图5所示,就以往的使用有加工液喷射喷嘴的自一个方向进行的加工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细孔放电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电极引导件,该电极引导件在工件附近隔着加工液的液膜而沿Z轴方向引导为棒状电极或管状电极的加工用电极的下部,在将上述电极引导件固定于工件附近的壳体内,具备收容高压加工液的高压加工液收容室,在上述高压加工液收容室的下端具备高压加工液喷射口,该高压加工液喷射口被限制为超细微地大于电极直径的口径,使直径与借助于细孔放电加工而形成的入口部放电加工孔径大致相等的高压加工液喷射流几乎不扩散地侵入至放电加工间隙。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细孔放电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电极引导件,该电极引导件在工件附近隔着加工液的液膜而沿Z轴方向引导为棒状电极或管状电极的加工用电极的下部, 在将上述电极引导件固定于工件附近的壳体内,具备收容高压加工液的高压加工液收容室, 在上述高压加工液收容室的下端具备高压加工液喷射口,该高压加工液喷射口被限制为超细微地大于电极直径的口径,使直径与借助于细孔放电加工而形成的入口部放电加工孔径大致相等的高压加工液喷射流几乎不扩散地侵入至放电加工间隙。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细孔放电加工装置,其中,该细孔放电加工装置还具备: 轴,其保持上述加工用电极; 加压加工液分配室,其用于将加压加工液导入至上述轴的内部,被上述加工用电极穿过,且具有喷射孔; 液槽,其在上述电极引导件的上侧,用于收容自上述加压加工液分配室的喷射孔喷射且包围加工用电极地流下的加压加工液,且在加工用电极为管状电极时,以连通状态面对上述加工用电极的内部通路并分配加压加工液;以及 储液槽,其用于自上述液槽通过溢流液流下管收容溢流液。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细孔放电加工装置,其中, 上述细孔放电加工装置构成为:借助于加工液泵使上述储液槽内的加工液分支为上述加压加工液与上述高压加工液地进行循环。4.如权利要求1至3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铃木荣次下田祐太
申请(专利权)人:亚士德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