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孔放电加工电极管夹持时的定位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50058 阅读:3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细孔放电加工电极管夹持时的定位方法及装置,系搭配弹性体及电极管的夹头而实施,其方法先以一刚性体的中央设配合电极管外径的穿孔,再以刚性体容纳并限制弹性体,然后该刚性体嵌置于夹头上端内,复将电极管穿透刚性体及弹性体的中央,而自然被限制在刚性体的中央;其装置包括一刚性体,该刚性体包括一框环以容纳并限制弹性体,刚性体的中央设穿孔供电极管穿透。前述方法及装置的刚性体设有定位心管以嵌于夹头上而定位,并于定位心管下方设斜锥状的导孔连接穿孔以利电极管穿透。该方法及装置能将小直径电极管亦准确夹在夹头中心的定位方法及定位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细孔放电加工电极管夹持时的定位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细孔放电加工时,其电极管必须夹持在夹头的正中心,因为在钻孔时,电极管必须旋转,并由电极管中喷出高压(约100atm以上)的加工液,而,目前细孔放电加工电极管夹持定位手段,系如图5所示,以一弹性材质的橡胶垫片A直接穿于电极管B的上端,而橡胶垫片A另搭置在具有切沟而成夹爪状的夹头C上,夹头C则容纳于夹筒D内,且因夹筒D下端的夹头螺帽D1与夹筒D的相对螺合,令夹头C迫合夹住电极管B,同时夹头C上端的橡胶垫片A被挤压并迫紧夹筒D,从而密封夹筒D内侧与电极管外侧之间,进而达到防漏的功效。然而,因通过电极管B的加工液压力极大(约100atm),故夹筒D与夹头C挤迫橡胶垫片A的力相对亦大(必须至少大于加工液的压力才能止漏/甚至于达到加工液压力的数倍),进而产生下列缺点1、橡胶垫片A不耐用夹头C上端为内凹(或称中空)形态,橡胶垫片A受力过大,必然会令橡胶垫片A底部陷入夹头C的切沟及其上端的空腔内,导致橡胶垫片A底部局部永久变形,且周围向外扩张(直径加大)而令橡胶垫片A使用2~3次就得丢弃,甚至在安装调整时即因无法止漏而必须更换。2、电极管B端容易变形同时,因上述永久变形的缘故,且由于挤迫橡胶垫片A的力必须极大,否则无法止漏,造成永久变形后的挤迫力要比以前更大,橡胶垫片A更容易再永久变形,如此恶性循环下,不但橡胶垫片A很快就报废,且橡胶变形时亦会挤迫电极管B,故当电极管B的管径较小时,电极管B也很容易被挤压变形而损坏。3、电极管B容易偏移而被夹扁由于橡胶垫片A本身也没有定位,橡胶垫片A在夹头C螺合受力时,就会因已贴抵夹筒D,而夹筒D又相对夹头C旋转,橡胶垫片A极容易随夹筒D偏转或位移,进而连带使电极管B偏移掉入夹头C的切沟C1内,如图6所示,尤其当电极管B的管径小于夹头C的切沟C1时时,在夹头C的夹持状况即如图中所示,电极管B很容易跑到一侧的切沟C1中被夹扁而损坏。由上述可知,习用电极管夹持定位方法系直接以夹头C去夹持电极管B而定位,橡胶垫片A的功用只有止漏,没有定位作用,导致夹头C内的电极管B在被夹头C完全夹妥前会局部偏摆,而不幸衍生如上述电极管B被夹扁的缺失,业界早就亟思改善。当然,习用电极管夹持定位装置仍系仅以夹头C直接夹住电极管B而定位。因此,电极管夹持定位方法与装置,必须另行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细孔放电加工电极管夹持时的定位方法及装置,其在细孔放电加工电极管夹持时,能将小直径电极管亦准确夹在夹头中心的定位方法及定位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细孔放电加工电极管夹持时的定位方法,系搭配弹性体及电极管夹具的夹头而实施,其中a.利用一刚性体以容纳并限制弹性体;b.利用该刚性体嵌置于夹头上端内定位;c.将电极管穿透刚性体及弹性体之中央。另,进一步在步骤a前将刚性体的中央设置配合电极管外径的穿孔,而在步骤c中,同时以前述穿孔限制电极管位于夹头的中央。在步骤a中,该刚性体延伸一定位心管供电极管穿透,而步骤b以刚性体的定位心管嵌于夹头上端内而定位。更进一步,在步骤a中,该刚性体的定位心管外侧上段的外径微大于下段外径的斜锥状,而步骤b时,以刚性体的定位心管上段嵌入夹头上端内并定位。另外,在步骤a中,该刚性体的定位心管下端设有斜锥状的导孔,而步骤c时,电极管自夹头下方穿入该导孔而穿透刚性体及弹性体。一种细孔放电加工电极管夹持时的定位装置,系搭配弹性体及电极管夹具的夹头而实施,其包括一刚性体,该刚性体包括一框环以容纳并限制弹性体,并刚性体中央具有穿孔供电极管穿透,刚性体嵌置于夹头上端内。该刚性体中央的穿孔内径配合电极管外径以限制电极管在夹头内不会摆动。该刚性体中央延伸一定位心管供电极管穿透,并刚性体的定位心管嵌置于夹头上端内。该刚性体的定位心管外侧上段的外径微大于下段外径的斜锥状,以利刚性体的定位心管嵌入夹头上端内并定位。该刚性体的定位心管下端设有斜锥状的导孔,导孔与刚性体的穿孔连接。采用上述方案后,由于本专利技术仍系以一弹性体供电极管一端穿透以防漏,而在弹性体下设置了刚性体,以容纳并限制弹性体,且以该刚性体嵌置于夹头内,电极管则穿透刚性体及弹性体的中央,借以同时辅助弹性体及电极管相对夹头定位,以利夹头准确夹持。由于弹性体下段不会陷入夹头内而产生局部永久变形,且弹性体嵌入刚性体的框环中并受限,故在迫紧时无法横向(水平)变形,只会在垂直向产生变形,反而在不需要大的迫紧力时即轻易抵住夹筒内壁,而产生极佳的密封止漏效果,换言之,夹头螺帽与夹筒的相对螺合,只要较少的螺合圈数,即较小的迫紧力量,即可令弹性体发挥密封止漏功效,而上述较小的迫紧力量远低于弹性体的疲劳强度,根本不会令弹性体永久变形。此外,由于刚性体的框环底面与定位心管的外侧壁相互垂直,而刚性体的框环底面系搭置于夹头顶面,定位心管必然亦垂直于夹头顶面,故,当定位心管嵌于夹头上端内时,定位心管的中心线自然与夹头的中心线重叠,亦即定位心管中心的电极管自然位于夹头的中心上。由上述可知,本专利技术确实具有下列优点1、弹性体正常使用寿命长因弹性体底部平坦且与下半段均受限制,受压后不会产生不规则变形,故迫紧力量只要稍大于加工液的压力,并迫紧力量仍在弹性体的疲劳强度下,即可达到密封效果。经实验结果,弹性体使用超过100次仍可使用。2、弹性体与电极管容易定位由于刚性体嵌于夹头,且弹性体下段被框限在刚性体内,而电极管上段又穿嵌于弹性体,并电极管亦穿过刚性体的定位心管。故,相对而言,弹性体与电极管系定位于夹头内。3、电极管自然对准夹头的中心线刚性体的定位心管中心线自然对应重叠于夹头的中心线,且以刚性体中央的穿孔限制电极管,电极管的中心线即对应重叠于夹头的中心线。4、电极管端不会变形因迫紧力量只要稍大于加工液的压力即可达到密封效果,故,电极管端不会因弹性体过度挤压变形而挤坏。5、电极管不会被夹偏也不会被夹扁因电极管的中心线自然对应重叠于夹头的中心线,电极管被夹头夹持时受力均匀,不会被夹偏也不会被夹扁。6、导孔可利于将电极管导入定位心管与穿孔,从而方便使用者操作,且可避免细的电极管(例如0.3mm以下)上段在装入弹性体前已折弯损坏。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方法实例的流程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装置实例的构造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装置实例的组合剖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装置实例的使用示意图;图5为习用装置实例的组合剖视图;图6为习用装置实例的使用示意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1刚性体2 弹性体3 夹头4电极管5 夹筒 11 框环111 穿孔 12 定位心管 121 导孔21 穿孔 31 空腔 32 切沟51 夹头螺帽 A 橡胶垫片 B 电极管C夹头 D 夹筒 C1 切沟D1 夹头螺帽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细孔放电加工电极管夹持时的定位方法实例,请参阅图1所示,系搭配弹性体及电极管夹具的夹头而实施,该弹性体(例如橡胶)可穿设电极管的上端,其中a.利用一刚性体以容纳并限制弹性体;b.利用该刚性体嵌置于夹头上端内定位;c.将电极管穿透刚性体及弹性体的中央。另,进一步在步骤a前将刚性体的中央设置配合电极管外径的穿孔,而于步骤c中,同时以前述穿孔限制电极管,使电极管在夹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细孔放电加工电极管夹持时的定位方法,系搭配弹性体及电极管夹具的夹头而实施,其特征在于:a.利用一刚性体以容纳并限制弹性体;b.利用该刚性体嵌置于夹头上端内定位;c.将电极管穿透刚性体及弹性体之中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东汉
申请(专利权)人:台一电子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