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挡杆减震圈的减震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707660 阅读:2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17 08: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换挡杆减震圈的减震结构,包括换挡杆、盖板、换挡球头和减震圈,所述换挡球头安装于换挡杆的一端,在换挡球头的顶端设置有盖板,盖板的顶部设置有减震圈,所述减震圈通过一次包胶注塑与换挡杆紧密贴合,减震圈通过二次包胶注塑与换挡球头紧密贴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减震圈通过包胶注塑于换挡杆一体,减少装配工艺;提高使用者在换挡过程中的手感舒适性;确保产品零件的稳定可靠。(*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领域,特别涉及到一种改进型的换挡机构操作杆用减震圈的减震结构。
技术介绍
操作杆的减震通常采用聚氨酯弹性体材料,传统的操作杆一般直接采用PA66+GF30注塑。在实际使用中,驾驶员在施加作用力在换挡杆上进行挂挡,由于挂挡过程中由于驾驶员施加的作用力大小不一致,有部分驾驶员也会采取用比较大的作用力挂挡。采用传统结构的操作杆往往会在驾驶员用力过猛时与换挡机构本身的挡位限位面发生猛烈状态,在无数次的滥用力撞击下,操作杆自身和换挡机构的限位面可能发生塑性形变,严重的话机构本身的性能会有所下降,可能导致有潜在的安全隐患,对驾驶员的生命安全也造成一定的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型的换挡机构操作杆用减震圈的减震结构,通过将操作杆的整体注塑改为多次包塑,减震圈的区域作为操作杆的第一次注塑,第二次注塑使换挡球头与减震区紧密相连,作为换挡过程中的滥用力发生时的减震圈,从而实现本技术的目的。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换挡杆减震圈的减震结构,包括换挡杆、盖板、换挡球头和减震圈,所述换挡球头安装于换挡杆的一端,在换挡球头的顶端设置有盖板,盖板的顶部设置有减震圈,所述减震圈通过一次包胶注塑与换挡杆紧密贴合,减震圈通过二次包胶注塑与换挡球头紧密贴合。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盖板、换挡球头和减震圈均设有安装孔,换挡杆依次穿过安装孔后连接固定盖板、换挡球头和减震圈。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一次包胶注塑在减震圈和换挡杆的紧密贴合处设置聚氨酯弹性体材料层,二次包胶注塑在减震圈和换挡球头设置PA66层。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减震圈通过包胶注塑于换挡杆一体,减少装配工艺;提高使用者在换挡过程中的手感舒适性;确保产品零件的稳定可靠。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述的换挡杆减震圈的减震结构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如图1所示,本技术所述的换挡杆减震圈的减震结构,包括换挡杆100、盖板110、换挡球头120和减震圈130,所述换挡球头安装于换挡杆的一端,在换挡球头的顶端设置有盖板,盖板的顶部设置有减震圈,所述减震圈通过一次包胶注塑与换挡杆紧密贴合,减震圈通过二次包胶注塑与换挡球头紧密贴合。优选的,所述盖板、换挡球头和减震圈均设有安装孔,换挡杆依次穿过安装孔后连接固定盖板、换挡球头和减震圈。优选的,所述一次包胶注塑在减震圈和换挡杆的紧密贴合处设置聚氨酯弹性体材料层,二次包胶注塑在减震圈和换挡球头设置PA66层。本技术所述的减震圈的结构是通过聚氨酯弹性体材料直接包胶注塑于金属材质(20#)的换挡杆上,然后再由PA66的材料包胶注塑换挡球头,使得弹性材质的减震圈位于换挡杆与换挡球头的中间位置,在整个换挡过程中,减震圈与盖板的接触面撞击缓冲达到减震的功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减震圈通过包胶注塑于换挡杆一体,减少装配工艺;提高使用者在换挡过程中的手感舒适性;确保产品零件的稳定可靠。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权利要求1.换挡杆减震圈的减震结构,包括换挡杆、盖板、换挡球头和减震圈,所述换挡球头安装于换挡杆的一端,在换挡球头的顶端设置有盖板,盖板的顶部设置有减震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圈通过一次包胶注塑与换挡杆紧密贴合,减震圈通过二次包胶注塑与换挡球头紧密贴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挡杆减震圈的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换挡球头和减震圈均设有安装孔,换挡杆依次穿过安装孔后连接固定盖板、换挡球头和减震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挡杆减震圈的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次包胶注塑在减震圈和换挡杆的紧密贴合处设置聚氨酯弹性体材料层,二次包胶注塑在减震圈和换挡球头设置PA66层。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换挡杆减震圈的减震结构,包括换挡杆、盖板、换挡球头和减震圈,所述换挡球头安装于换挡杆的一端,在换挡球头的顶端设置有盖板,盖板的顶部设置有减震圈,所述减震圈通过一次包胶注塑与换挡杆紧密贴合,减震圈通过二次包胶注塑与换挡球头紧密贴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减震圈通过包胶注塑于换挡杆一体,减少装配工艺;提高使用者在换挡过程中的手感舒适性;确保产品零件的稳定可靠。文档编号F16H59/02GK202937791SQ20122062063公开日2013年5月15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21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21日专利技术者俞玉权, 卫慰平, 顾为华, 干飚 申请人:德韧干巷汽车系统(上海)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换挡杆减震圈的减震结构,包括换挡杆、盖板、换挡球头和减震圈,所述换挡球头安装于换挡杆的一端,在换挡球头的顶端设置有盖板,盖板的顶部设置有减震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圈通过一次包胶注塑与换挡杆紧密贴合,减震圈通过二次包胶注塑与换挡球头紧密贴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玉权卫慰平顾为华干飚
申请(专利权)人:德韧干巷汽车系统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