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滚动轴承,具备彼此相对旋转的内圈(2)及外圈(3)、夹设在内圈(2)与外圈(3)之间的多个滚珠(4)、配置在内圈(2)与外圈(3)之间并沿着圆周方向等间隔地保持滚珠(4)的保持器(5),该保持器(5)在沿着轴向面对的两个环状体(10)的对置面上且在周向的多个部位形成有收容滚珠(4)的半球状的凹坑(12),使对置面对接而使两个环状体(10)结合,其中,在环状体(10)的轴向端部的内径侧及外径侧设置沿着径向延伸的突缘部(18),并在内圈(2)或外圈(3)的与突缘部(18)对应的部位设置凹槽(20、21),通过该凹槽(20、21)和突缘部(18)形成迷宫(19)。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滚动轴承,在内圈与外圈之间装入有将滚动体保持为滚动自如的合成树脂制的保持器。
技术介绍
例如,在具有发动机的车辆的传动装置的齿轮支承轴中,广泛地使用深槽球轴承或角接触球轴承等各种滚动轴承。这种球轴承的主要部分包括:在外径面上形成有内侧滚道面的内圈;配置在该内圈的外侧且在内径面上形成有外侧滚道面的外圈;滚动自如地夹设在内圈的内侧滚道面与外圈的外侧滚道面之间的多个滚珠;配置在内圈与外圈之间,沿着圆周方向等间隔地保持各滚珠的保持器。该内圈或外圈的任一方装配于壳体等的固定部分,另一方装配于旋转轴等的旋转部分。当在油浴润滑下使用该球轴承时,旋转的保持器如泵的压缩机那样发挥作用,通过内外圈与保持器之间而向轴承内部过量地引入润滑油。如此引入的润滑油在轴承内部由滚珠和保持器搅拌,因此由于其搅拌阻力而轴承的转矩(发热)增大。尤其是在电动车辆或混合动力车辆中,由于被输入高速的电动机旋转,因此旋转轴等的旋转部分处于高旋转的倾向。其结果是,前述的搅拌阻力的影响无法忽视。因此,提出了各种设有限制润滑油的向轴承内部的流入的机构的轴承(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2)。专利文献I公开的轴承装置中,突缘部以朝径向内方的方式形成在保持器的小径端侧,圆板状的迷宫形成构件面向突缘部而以压接状态配设在该轴承装置的内圈的小径侧端面上,从而在保持器的小径端侧的突缘部与迷宫形成构件之间构成迷宫结构。通过形成为这样的结构,能抑制润滑油过量地被引入到轴承内部的情况。另外,专利文献2公开的滚动轴承中,在内外圈与保持器之间设有微小的引导间隙,该保持器的润滑剂流入侧端面为倾斜面,而且,保持器的内径面为倾斜面。在该滚动轴承中,在内外圈与保持器之间设置微小的引导间隙,该保持器的润滑剂流入侧端面为倾斜面,由此抑制润滑油过量地被引入到轴承内部的情况。而且,通过使保持器的内径面为倾斜面,能够将过量地流入到轴承内部的润滑油积极地向轴承外部排出。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108956号公报专利文献2:W02009/131139A1专利技术的概要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然而,在专利文献I公开的轴承装置中,用于在其与保持器的突缘部之间形成迷宫结构的迷宫形成构件需要与轴承部件分开,必须在装置内的狭小的空间内以压接状态安装在内圈的小径侧端面上。其结果是,部件个数增加,迷宫形成构件的组装也非常困难,因此存在难以实现紧凑化、部件个数及组装工时的削减的问题。另外,在专利文献2公开的滚动轴承中,即便在内外圈与保持器之间设置微小的引导间隙,并使该保持器的润滑剂流入侧端面为倾斜面,但由于润滑油从轴承外部流入的直线性的路径的存在,因此对润滑油向轴承内部流入的抑制效果受到限定。而且,为了积极地排出润滑油而使保持器的内径面为倾斜面时,考虑到也存在润滑油从排出润滑油一侧反向流入的情况,也可以说是容易将润滑油向轴承内部引入的结构,结果适得其反。而且,若使保持器的内径面为倾斜面,则保持器成为轴向非对称形状,在高速旋转下由于离心力引起的保持器的变形而滚珠可能从凹坑脱落或与内外圈等其他部件发生干涉。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鉴于前述的问题点而提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会增加部件个数或组装工时,实现成本减少,且能可靠地抑制润滑油向轴承内部过量流入的情况的滚动轴承。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作为用于实现前述的目的的技术手段,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滚动轴承,具备彼此相对旋转的内圈及外圈、夹设在内圈与外圈之间的多个滚动体、配置在内圈与外圈之间并沿着圆周方向等间隔地保持滚动体的保持器,该保持器在沿着轴向面对的两个环状体的对置面上且在周向的多个部位形成有收容滚动体的半球状的凹坑,使对置面对接而使两个环状体结合,滚动轴承的特征在于,在环状体的轴向端部的内径侧或外径侧中的至少一方设置沿着径向延伸的突缘部,并在内圈或外圈的与突缘部对应的部位设置凹槽,通过该凹槽和突缘部形成迷宫。需要说明的是,“内径侧或外径侧中的至少一方”包括将突缘部仅设置在内径侧的情况、将突缘部仅设置在外径侧的情况、将突缘部设置在内径侧及外径侧这双方的情况这全部情况。在本专利技术中,在环状体的轴向端部的内径侧或外径侧中的至少一方设置沿着径向延伸的突缘部,并在内圈或外圈的与突缘部对应的部位设置凹槽,通过该凹槽和突缘部形成迷宫,由此,通过突缘部和凹槽构成的迷宫可靠地抑制润滑油流入轴承内部的情况。而且,由于保持器是在环状体的轴向端部设有突缘部的轴向对称形状,因此在高速旋转下负载有离心力时,构成保持器的两个环状体彼此相互抑制其变形,从而能够抑制保持器的变形,能够避免滚动体从凹坑脱落或与内外圈等其他部件发生干涉。而且,由于通过一体设于环状体的突缘部和一体形成于内外圈的凹槽来形成迷宫,因此仅进行保持器和内外圈的形状变更即可,从而实现部件个数及组装工时的削减而成本减少化变得容易。本专利技术优选突缘部的轴向厚度为0.15mm以上且为滚动体的直径的20%以下。这样的话,若将突缘部的轴向厚度限制为前述的范围,则能够确保突缘部的强度且突缘部的成形变得容易,轴承的轴向尺寸也不会变大。需要说明的是,当突缘部的轴向厚度比0.15mm小时,容易发生突缘部的强度不足或成形不良,当大于滚动体的直径的20%时,伴随着保持器的轴向尺寸的变大而内外圈的轴向尺寸变大,而使轴承大型化。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突缘部可以是沿着与轴向正交的方向延伸的形状、或沿着相对于与轴向正交的方向倾斜的方向延伸的形状的任一者。无论突缘部为哪种形状,都能够通过突缘部和内外圈的凹槽形成迷宫。需要说明的是,在使突缘部相对于与轴向正交的方向倾斜时,其倾斜方向可以是轴向外侧或轴向内侧的任一者。本专利技术的保持器优选保持器使一方的环状体的凹坑的周向端部外径侧沿着轴向延伸而形成外径侧凸部,使该外径侧凸部的内周面能够与滚动体抵接,并使内径侧凹陷而形成内径侧凹部,并且,使另一方的环状体的凹坑的周向端部内径侧沿着轴向延伸而形成内径侧凸部,使该内径侧凸部的内周面能够与滚动体抵接,并使外径侧凹陷而形成外径侧凹部,通过将外径侧凸部向外径侧凹部插入并将内径侧凸部向内径侧凹部插入而使外径侧凸部与内径侧凸部在轴向上卡合,使外径侧凸部与内径侧凸部的卡合面以前端侧比外径侧凸部及内径侧凸部的基端侧的壁厚变厚的方式相对于轴向倾斜。这样的话,通过使外径侧凸部与内径侧凸部在轴向上卡合,而沿着该外径侧凸部与内径侧凸部的卡合面产生摩擦力。而且,通过使外径侧凸部与内径侧凸部的卡合面以前端侧比外径侧凸部及内径侧凸部的基端侧的壁厚变厚的方式相对于轴向倾斜,而出现沿着外径侧凸部与内径侧凸部的卡合面的法线方向产生的反力的轴向分量。通过沿着该外径侧凸部与内径侧凸部的卡合面产生的摩擦力与沿着该卡合面的法线方向产生的反力的轴向分量的叠加作用,即使在因高旋转而负载有大的离心力的情况下,也能够可靠地防止两个环状体的轴向的分离。在本专利技术中,优选使外径侧凸部与内径侧凸部的卡合面的倾斜角度为5°以上。若如此设定倾斜角度,则容易抑制因高旋转而负载有大的离心力时的卡合面的变形,能够使反力的轴向分量可靠地作用于卡合面,容易确保两个环状体的结合力。需要说明的是,当卡合面的倾斜角度小于5°时,在因高旋转而负载有大的离心力的情况下,难以抑制卡合面的变形,难以使反力的轴向分量可靠地作用于卡合面。在本专利技术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滚动轴承,具备彼此相对旋转的内圈及外圈、夹设在所述内圈与所述外圈之间的多个滚动体、配置在所述内圈与所述外圈之间并沿着圆周方向等间隔地保持所述滚动体的保持器,所述保持器在沿着轴向面对的两个环状体的对置面上且在周向的多个部位形成有收容滚动体的半球状的凹坑,使所述对置面对接而使两个环状体结合,所述滚动轴承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环状体的轴向端部的内径侧或外径侧中的至少一方设置沿着径向延伸的突缘部,并在所述内圈或外圈的与所述突缘部对应的部位设置凹槽,通过该凹槽和所述突缘部形成迷宫。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鱼住朋久,
申请(专利权)人:NTN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