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源模块及包含光源模块的表面照明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697466 阅读: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13 03: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光源模块和包含光源模块的表面照明设备,其中光源模块具有复数个气流通道且包括散热装置、发光装置及壳体,散热装置包括复数个散热鳍片,每两个相邻的散热鳍片定义出空隙,发光装置与散热装置接触并包括复数个发光组件,壳体容纳散热装置及发光装置,且包括复数个相互对应的第一穿孔及第二穿孔,第一、第二穿孔为对应于散热装置的复数个空隙,以形成复数个气流通道。(*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光源模块及包含该光源模块的表面照明设备,尤指一种可提升散热效果并兼顾使用者安全性的光源模块及包含该光源模块的表面照明设备。
技术介绍
传统的表面照明设备一般使用荧光灯,例如荧光灯管,但荧光灯管无法提供稳定的光源,且寿命较短、功率较高而较为耗电,更因其内填充有水银蒸气而可能污染环境。而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具有寿命长、省能源及环境友好等特点,目前已有使用LED为光源模块的表面照明装置。然而,LED在工作时会产生热能,若无法有效散逸LED所产生电热流的废热,将导致发光效率的下降。为了克服相关问题,如TW专利M403603、M375294与美国专利US7067473皆提及使用LED配合散热装置来进行散热的相关技术,虽然其引入了热对流技术,但其仅限于提升散热装置内部或散热装置与LED之间的对流效果。至于中国专利CN201159444也应用了热对流的技术,但热能有可能于对流的过程中滞留于散热片之间。此外,目前的直下式LED光源模块的结构如图1所示,直下式LED光源模块I包括LED光源(未图示)、外罩11、散热装置12和基座13,其中LED光源设置于散热装置12上并由外罩11覆盖,而散热装置12则与基座13连接,以经由基座13将直下式LED光源模块I安置于表面照明设备上。为了散逸LED光源产生的热能,散热装置12沿着基座13轴向分布有复数个散热鳍片121,以利用散热鳍片121的面积来提升辐射散热效果。然而,随着散热鳍片121的面积增加,直下式LED光源模块I的整体体积也随之增加;此外,为了避免影响散热效果,散热鳍片121是外露的,因此使用者在更换直下式LED光源模块I时有误触散热鳍片121而烫伤的风险。TW专利M412304也公开了直下式LED光源模块,而M431992则揭露了侧向式LED光源模块,然其仍无法克服于有限空间中提升散热装置与外界的对流散热效果并同时兼顾使用者安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已知光源模块的相关缺点,本技术提供一种光源模块及具有该光源模块的表面照明设备,以兼顾散热效果及使用者的安全。本技术的光源模块具有复数个气流通道,且包括:散热装置,其包括复数个散热鳍片,每两个相邻的散热鳍片定义出空隙;发光装置,其与散热装置接触并包括复数个发光组件;以及壳体,其容纳散热装置及发光装置,壳体包括复数个相互对应的第一穿孔及第二穿孔,第一、第二穿孔系对应于散热装置的复数个空隙,以形成复数个气流通道。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散热装置具有接触面,发光装置设置于接触面上。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散热装置的复数个散热鳍片相对于接触面垂直延伸而出。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散热装置更包括肋,而复数个散热鳍片实质上平行于接触面地由肋延伸而出。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发光装置透过热接口材料与散热装置的接触面接触。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散热鳍片的长度实质上大于散热鳍片的宽度,而散热鳍片的宽度实质上小于等于空隙的宽度。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当空隙的宽度实质上为散热鳍片的宽度的两倍时,散热鳍片的长度实质上至少大于其宽度的七倍。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当空隙的宽度实质上等于散热鳍片的宽度时,散热鳍片的长度实质上至少大于其宽度的两倍。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散热装置系选自金属或合金所组成的群组;而发光装置的复数个发光组件选自发光二极管或有机发光二极管。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发光装置更包括光反射空腔,其包括前反射体、后反射体及侧反射体,而发光组件用于向光反射空腔内发光。本技术另提供一种表面照明设备,其系提供表面照明且包括一连接杆、一座体及光源模块,其中连接杆连接于座体和光源模块之间,而光源模块具有复数个气流通道,且包括:散热装置,其包括复数个散热鳍片,每两个相邻的散热鳍片定义出空隙;发光装置,其与散热装置接触并包括复数个发光组件;以及壳体,其容纳散热装置及发光装置,壳体包括复数个相互对应的第一穿孔及第二穿孔,其对应于散热装置的复数个空隙,以形成复数个气流通道。附图说明图1为已知的直下式LED光源模块的结构。图2A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光源模块示意图。图2B为图2A的爆炸图。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散热装置结构图。图4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散热装置结构图。图5为使用本技术的表面照明设备的实施例。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提供一种光源模块,其可解决光源模块于使用时的散热问题,同时避免使用者误触散热装置而受伤。请参阅图2A并配图2B,其分别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光源模块及其爆炸图。如图2A及图2B所示,光源模块2具有复数个气流通道20,且包括散热装置21、发光装置22以及壳体23,散热装置21包括复数个散热鳍片211,且两相邻的散热鳍片211之间定义出一空隙212,此外,散热装置21包括一接触面213。发光装置22与散热装置21的接触面213接触并包括复数个发光组件221,且与散热装置21共同容纳于壳体23中。壳体23包括复数个相互对应的第一穿孔231和第二穿孔232,当散热装置21与发光装置22容纳于壳体23时,第一穿孔231及第二穿孔232是对应于散热装置21的复数个空隙212,以形成复数个气流通道20。请再参阅图2B,在本实施例中,散热装置21可选自热传导效果佳的金属或合金所组成的群组,例如:铜、铝合金等,且其可为金属挤型结构,举例而言,本实施例的散热装置21可为以铝合金A16063所制成的铝挤型散热装置,但不以此为限,任何具有优良热传导效果且可形成散热鳍片211和空隙212的材料皆可用作本技术的散热装置21。而发光装置22可包括复数个选自发光二极管(LED)或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Diode, OLED)的发光组件221,发光组件221可设置于电路板222上,此外,本实施例的发光装置22更可包括光反射空腔223,光反射空腔223包括前反射体223a、后反射体223b及侧反射体223c,发光组件221及电路板222设置于光反射空腔223的一侧并与前反射体223a、后反射体223b和侧反射体223c共同组成一密闭空间。前反射体223a可包括高效反射体,例如:光反射式偏光称光片(DBEF),而后反射体223b和侧反射体223c则可选自高反射率反射片(ESR)或银反射片,但不以此为限。当发光组件221朝光反射空腔223投射光源时,便可利用前反射体223a、后反射体223b及侧反射体223c均匀混光而使光得以由前反射体223a投射而出。在本实施例中,壳体23包括上壳体23a和下壳体23b,其中壳体23的复数个第一穿孔231设置于上壳体23a,而复数个第二穿孔232则设置于下壳体23b并对应于第一穿孔231,第一、第二穿孔231、232的形状和数量实质上并无限制,其对应于散热装置21的两相邻鳍片211间的空隙212即可。此外,下壳体23b包括一出光区233,使发光装置22的光得以由出光区233投射而出。请参阅第图3,其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散热装置结构图。如图3所示,散热装置21包括散热鳍片211、接触面213和两相邻散热鳍片211之间所定义出的空隙212,在本实施例中,散热鳍片211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光源模块,其具有复数个气流通道,且包括:散热装置,其包括复数个散热鳍片,每两个相邻的该散热鳍片定义出空隙;发光装置,其与该散热装置接触并包括复数个发光组件;以及壳体,其容纳该散热装置及该发光装置,该壳体包括复数个相互对应的第一穿孔及第二穿孔,该复数个第一穿孔及该第二穿孔对应于该散热装置的该复数个空隙,以形成该复数个气流通道。

【技术特征摘要】
1.种光源模块,其具有复数个气流通道,且包括: 散热装置,其包括复数个散热鳍片,每两个相邻的该散热鳍片定义出空隙; 发光装置,其与该散热装置接触并包括复数个发光组件;以及 壳体,其容纳该散热装置及该发光装置,该壳体包括复数个相互对应的第一穿孔及第二穿孔,该复数个第一穿孔及该第二穿孔对应于该散热装置的该复数个空隙,以形成该复数个气流通道。2.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模块,其中该散热装置具有接触面,该发光装置设置于该接触面上。3.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源模块,其中该散热装置的该复数个散热鳍片相对于该接触面垂直延伸而出。4.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源模块,其中该散热装置进一步包括肋,该复数个散热鳍片实质上平行于该接触面地由该肋延伸而出。5.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源模块,其中该发光装置系透过热接口材料与该散热装置的该接触面接触。6.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模块,其中每一该散热鳍片的长度实质上大于每一该散热鳍片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国泰
申请(专利权)人:三M新设资产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