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光结构及包含该反光结构的反光物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350429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9 18:26
一种反光结构及包含该反光结构的反光物品,所光结构包括一黏着层、一透明微珠结构层以及一反射层。黏着层包括一第一表面及一第二表面。透明微珠结构层设置于黏着层的第一表面,且包括至少一微珠区域及至少一无珠区域,微珠区域包括多个透明微珠,其部分嵌于黏着层的第一表面。反射层设置于黏着层的第一表面及透明微珠结构层之间,且至少披覆透明微珠结构层的微珠区域的多个透明微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反光结构及包含该反光结构的反光物品
本技术涉及一种反光结构,特别是关于一种反光物品及其反光结构。
技术介绍
在现今生活中,业者开始着手研究开发并制造具有回归反射(retroreflection)功能的反光物品,以满足消费者各式各样的需求。简单来说,回归反射反光物品具有使入射光朝向光源射回的能力,而可将此独特能力广泛应用于促进夜间可见度的物品上,例如交通安全及警告标志。此外,亦可将此功能应用于各式服装及配件上,以提升安全。举例来说,当在昏暗的情况下,来车可能会将光线照射至前方穿着具有反光性的衣物(例如外套、上衣、背心或裤子)、运动鞋或配件(例如帽子、护腕或背包)的使用者上,藉由反光物品反射此光线,车上的驾驶得以及早注意到前方的使用者,进而避免撞击而产生事故。另外,除了安全需求外,为了提升服饰以及配件外观的多样性,亦可将反光材质贴附于其上,进而美化服饰或配件的外观装饰性。然而,在此非安全需求的考虑上,往往需要在一般情况下,能够突显出反光材质的高光泽的装饰性;在昏暗并确有光线直射时,仍能提供一定程度的反射光,进而提升安全性。因此,提供一种反光结构,能够在一般情况突显出反射材质的高光泽感,并于光线照射时依旧能提供回归反射反射性并提升使用者的可见度,是大众所企盼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为达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提供这样一种反光结构,其包括一黏着层、一透明微珠结构层以及一反射层。黏着层包括一第一表面及一第二表面。透明微珠结构层设置于黏着层的第一表面,且透明微珠结构层包括至少一微珠区域及至少一无珠区域。微珠区域包括多个透明微珠,其部分嵌于黏着层的第一表面。反射层设置于黏着层的第一表面及透明微珠结构层之间,且反射层至少披覆透明微珠结构层的微珠区域的多个透明微珠。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第二实施例,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反光结构还包括一透明聚合层,其夹设于反射层与透明微珠结构层的微珠区域的至少一部分的复数微珠的间,及设于无珠区域的至少一部分的反射层上。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第三实施例,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反光结构还包括一承载结构层,其可移除地与透明微珠结构层接触,承载结构层包含相互对应的一保护面及一接触面,接触面与透明微珠结构层接触。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第四实施例,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的反光结构中的承载结构层还包括一阻黏层,其位于接触面并对应于透明微珠结构层的无珠区域。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第五实施例,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反光结构以黏着层的第二表面覆着于一对象。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第六实施例,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反光结构中的微珠区域及无珠区域的面积比例为1:9至9: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第七实施例,根据本专利技术第六实施例的反光结构中的微珠区域及无珠区域的面积比例为1:9至2: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第八实施例,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反光结构中的反射层的材质选自铝、银、介质镜或其组合。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第九实施例,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反光结构中的黏结层还包括一第一接着层及一第二接着层,第一接着层包括第一表面,而第二接着层包括第二表面。根据本技术的一第十实施例,提供一种反光物品,包括一物件(对象)及一种反光结构。反光结构包括一黏着层、一透明微珠结构层以及一反射层。黏着层包括一第一表面及一第二表面,其系以第二表面附着于物件(对象)。透明微珠结构层设置于黏着层的第一表面,且透明微珠结构层包括至少一微珠区域及至少一无珠区域。微珠区域包括多个透明微珠,其部分嵌于黏着层的第一表面。反射层设置于黏着层的第一表面及透明微珠结构层之间,且反射层至少披覆透明微珠结构层的微珠区域的多个透明微珠。附图说明为更清楚解释本专利技术及其优点所能达成的功效,现将本专利技术配合附图,并以实施例的表达形式详细说明如下。图1为根据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一反光结构的剖切示意图;图2为图1的反光结构设置于一对象的示意图;图3为根据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一反光结构的剖切示意图;图4为根据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的一反光结构的剖切示意图;图5为根据本技术第四实施例的一反光结构的剖切示意图;图6为根据本技术第五实施例的一反光结构的剖切示意图;图7为根据本技术第六实施例的一反光结构的剖切示意图;图8为图7的反光结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9为图7的反光结构设置于一对象(物件)的示意图;及图10为根据本技术第七实施例的图7的反光结构设置于一对象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更清楚了解本创作的特征、内容与优点及其所能达成的功效,现配合附图并以实施例的表达形式详细说明如下,而其中附图仅为示意及辅助说明书之用,故不应就附的图的比例与配置关系解读、局限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图1为根据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一反光结构1的剖切示意图。请参照图1,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提供一种反光结构1,其包括一黏着层11、一透明微珠结构层12以及一反射层13。黏着层11包括一第一表面112及一第二表面114,第一表面112及第二表面114彼此相对应。黏着层11用以黏着第一表面112及第二表面114上的其他层膜或结构。透明微珠结构层12设置于黏着层11的第一表面112上,且透明微珠结构层12包括至少一微珠区域122(beadedregion)及至少一无珠区域124(unbeadedregion)。微珠区域122包括多个透明微珠126(bead),透明微珠126部分嵌于黏着层11的第一表面112,以形成至少一个的微珠组(beadcluster)。微珠区域122及无珠区域124的范围依据设计需求预先定义。“无珠区域124”是指实质上不具有透明微珠126的一区域,然而,可能在设置(例如以印刷或沈积的方式)的过程中,会有些许透明微珠126落入无珠区域124内,而使无珠区域124含有或可含有些许透明微珠126。在本技术中,透明微珠126的直径约为20至120微米(μm),并可由玻璃或陶瓷组成物所制成。此外,适当厚度的黏着层11可提供透明微珠126一定程度的支撑。反射层13设置于黏着层11的第一表面112上,且反射层13至少披覆透明微珠结构层12的微珠区域122的多个透明微珠126,亦即,微珠区域122的透明微珠126附着有一反射层13,且反射层13介于透明微珠126和黏着片11的第一表面112之间,使反射层13可以利用微珠区域122内的透明微珠126,以实现回归反射(retroreflection)。在本技术中,具有回归反光特性的反光结构1,能在昏暗环境下有助于眼睛在光源探照时即刻感视物体。详细来说,当光线沿着一方向照射至透明微珠126时,光线折射穿越至透明微珠126内再经由反射层13反射回透明微珠表面再折射出去,这样反射光即可以相同的方向返回光源处。如此,对于位于光源附近的观察者,反光结构1会显得极为醒目。以车头灯作为光源为例,由于反光结构1使光线反射时不易散射,进而加强了反光结构1的穿戴者和在光源附近的观察者(例如驾驶)之间强烈的对比。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反射层13除可披覆透明微珠结构层12的微珠区域122的多个透明微珠126外,另可延伸至透明微珠结构层12的无珠区域124,因此当光线照射至无珠区域124时,可产生镜面反射(mirrorreflection)。即,当光线照射至无珠区域124时,会与光源相同的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反光结构,包括:黏着层,包括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透明微珠结构层,设置于所述黏着层的所述第一表面,且包括至少一微珠区域及至少一无珠区域,所述微珠区域包括多个透明微珠,其部分嵌于所述黏着层的所述第一表面;以及反射层,其设置于所述黏着层的所述第一表面及所述透明微珠结构层之间,且至少披覆所述透明微珠结构层的所述微珠区域的所述多个透明微珠。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反光结构,包括:黏着层,包括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透明微珠结构层,设置于所述黏着层的所述第一表面,且包括至少一微珠区域及至少一无珠区域,所述微珠区域包括多个透明微珠,其部分嵌于所述黏着层的所述第一表面;以及反射层,其设置于所述黏着层的所述第一表面及所述透明微珠结构层之间,且至少披覆所述透明微珠结构层的所述微珠区域的所述多个透明微珠。2.如权利要求1的反光结构,其还包括:透明聚合层,其夹设于所述反射层与所述透明微珠结构层的所述微珠区域的至少一部分的所述多个微珠之间,及设于所述无珠区域的至少一部分的所述反射层上。3.如权利要求1的反光结构,还包括:承载结构层,其可移除地与所述透明微珠结构层接触,所述承载结构层包含相互对应的一保护面及一接触面,所述接触面与所述透明微珠结构层接触。4.如权利要求3的反光结构,其中所述承载结构层还包括:阻黏层,其位于所述接触面并对应于所述透明微珠结构层的所述无珠区域。5.如权利要求1的反光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伍乐民施里·尼瓦斯
申请(专利权)人:三M新设资产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美国,US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