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重庆大学专利>正文

铸件表面缺陷修补新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69711 阅读:2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为铸件表面缺陷修补的新方法。该方法突破了传统的熔焊焊补工艺,对待补表面加工清理后进行热喷涂处理,在填充同质材料塞子与待补表面间置入一薄层低熔点的液相过渡层,然后在大气环境中加压、加热、保温、冷却。该工艺焊补铸铁件的全过程可控制在10~35min内,接头的连接强度可等于或高于母材,色泽与母材一致,硬度与母材之差可调节在±25(HB)内,且无微隙裂纹,达到了机械工业部的要求。本发明专利技术操作简便、修补效率高,有较高的经济效益。(*该技术在200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铸件表面缺陷的修补方法。也适用于不同母材金属之间的对接。铸件表面缺陷难以避免,因为它涉及从原材料到熔炼、浇铸、凝固成形的每一工艺过程。在铸造行业中,为提高产品的成品率,就需对铸件表面缺陷进行修补。以机床导轨的修补为例,根据机械工业部提出的要求(1)修补处与母体的硬度差不得超过HB25度,(2)修补后的色泽应与母体基本一致。但目前所有的修补方法均达不到规定的标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修补质量问题。如冷焊焊补法,在焊补处及其热影响区极易形成硬化相及显微裂纹等缺陷。热焊焊补法,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产生硬化相,但由于需将工件预热,因而耗能大、效率低、工艺复杂、质量不稳定、铸件易产生应力及变形等缺点。而且,两种方法均难以解决色泽一致性问题。近年来,工厂较普遍采用了镍基焊条冷焊焊补法,但其色泽、硬度均不能达到与母材一致,因而应用受到限制。此外,若取与母材相同材料加工成锥销形,再用机械力压入缺陷处,或用金属粉末调以强力金属化学粘结剂填入缺陷内,此等方法修补结果均有明显修补痕迹,因而应用受限。全国每年仅机床床身导轨缺陷而报废的铸件即达500~1000万元/年(包括加工费用的损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铸件表面缺陷修补的新方法,其特征是:a、对待补孔用钻削加工方法清理为规则孔;b、用与母材同质的材料加工成与该孔同形塞子;c、对待补孔表面和填充塞子表面进行热喷涂保护处理;d、在待补表面置入一薄层低熔点的液相过渡层;e、放 入上述与母体同质填充塞子;f、在大气环境中,加压(0.1-3Kg/mm↑[2])、加热(600℃-950℃)、保温(1-30min)、再缓冷至常温。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涛钱翰城陈万志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5[中国|重庆]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