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电嘴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69633 阅读:1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制造导电嘴(5)的方法,该导电嘴由一芯体(1)和一嘴体(2)组成,芯体(1)用以将焊接电流供给熔化电极(4),嘴体(2)用以接收芯体(1),导电嘴(5)的中央部分形成有一通孔(3),供熔化电极(4)通过其中之用,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用将芯体(1)和嘴体(2)锻造成型;和将芯体(1)压合入嘴体(2)中。(*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熔化电极式电弧焊炬用的导电嘴的一种制造方法。附图说明图1示出了一种现有技术的导电嘴5,导电嘴5的中心有一通孔3供接收熔化电极(例如焊丝)之用。导电嘴具有将焊丝送到焊接点的引导功能和将焊接电流供给焊丝的供电功能。导电嘴5有一丝扣部分6,它通过丝扣部分6与焊炬的接合装到焊炬上。由于导电嘴5是通过其与焊丝的接触给焊丝供应焊接电流,而且与导电嘴5保持接触的一部分焊丝在焊接电流供给焊丝时被加热到高温,通孔3在焊丝通过其中馈送时就会过度磨损,从而使导电嘴5发挥不了上述引导和供电的作用。为避免这种麻烦事,将整个导电嘴5用高温下的耐磨性能优异的铬铜合金制成。图2(a)和2(b)示出了另一种现有技术的具有通孔3的导电嘴5′。对各种不同直径的焊丝4,导电嘴5′的通孔3分别具有0.9毫米、1.0毫米、1.2毫米、1.4毫米、1.6毫米等直径,这样就可以根据待焊接的材料选择适当的焊丝4和相应的导电嘴5′。但由于通孔3直径不同的诸导电嘴5′其各外形大致上彼此相同,因此各导电嘴5′上都标有表示通孔3直径的识别标记(例如“M12”表示1.2毫米),这样,电焊工就可以将导电嘴5′彼此加以区别。按惯例,通常是把导电嘴51的外周面制成多个扁平面5a,这样,用板手夹住扁平面5a使丝扣部分6与焊炬接合就可以将导电嘴5′固定到焊炬上。现有技术的导电嘴5′是通过机械加工六角形棒制取的。但上述一般的导电嘴是由价昂的整个地铬铜合金制成的,因而材料成本大大提高,而且机械加工较困难。此外,鉴于丝扣部分6的攻丝过程是将转动着的导电嘴5′压在固定的圆模(板牙)上进行的,因而导电嘴5′在丝扣部分6的轴向上的转动不稳定,并且也不可能在转动着的的导电嘴上打上识别标记。因此在导电嘴5′上打识别标记是在攻丝工序之后进行的。也就是说,现有技术的导电嘴5′其丝扣部分6是通过用圆模将一部分六角棒进行攻丝制取的,即将六角棒加工成丝扣部分6的直径。这时,传到导电嘴5′的转动变得不稳定,因而不可能在给丝扣部分6攻丝的同时打上识别标记。另一方面,当需要在六角棒的所有六个扁平面上个个都上打识别标记时,就需要进行六次打标记的工序。另一方面,大家都知道,导电嘴系分为芯体和嘴体两部分的。芯体有一个通孔供接收焊丝用,嘴体有一个孔供将芯体压合入自身之中。但在该已知方法中,芯体的通孔和嘴体的孔是通过钻孔形成的。此外,嘴体具有丝扣部分,供将自身固定到焊炬上之用,而且丝扣部分是通过机械加工加工成其应有的直径的。因此导电嘴的材料损耗达其总原料的25重量%左右。另外,在该已知方法中,在钻孔过程中钻头是可能会断掉的,而且钻孔过程约需要8秒钟。因此,为了消除一般制造方法中内在的上述缺点,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按功能分成芯体和嘴体的导电嘴的一种制造方法,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用锻造法加工芯体和嘴体;将芯体压合入嘴体中,或将芯体预先压合入嘴体中;在锻造期间将芯体与嘴体压焊起来。在本专利技术的制造方法中,嘴体丝扣部分的攻丝和在嘴体上打上表示芯体通孔直径的识别标记的工序是在下一步滚压导电嘴的滚压工序中同时进行的。在本专利技术的制造方法中,包括引导焊丝和供应焊接电流给焊丝的通孔的最小部分(芯体)是由耐热和耐磨性能优异的硬质导电金属制成,嘴体则由价廉的导电金属制成。由于嘴体占导电嘴的大部分,因而总的说来大大降低了导电嘴的材料成本。另一方面,在本专利技术的制造方法中,接收焊丝的通孔和往其中压合芯体的孔系借助锻造的方法分别在芯体和嘴体上形成的。因而导电嘴的材料损耗可以减少到整个导电嘴材料的1重量%以下。此外,鉴于通孔和孔分别在芯体和嘴体上的形成是用锻造而不是用钻孔法,因而不会发生在钻通孔和孔过程中钻头断掉的事故,因此实验表明,用锻造的方法在芯体和嘴体上形成通孔和孔分别只需要0.5-0.8秒的时间。此外,在本专利技术的制造方法中,由于在丝扣部分上滚压丝扣和在导电嘴上打上表示芯体通孔直径的识别标记(这传统上是在分开的工序上进行的)可以在一个工序中同时进行,因而减少了工序数。另外,由于丝扣滚压和标记工序之后的外观检查只需要进行一次,从而减少了检查导电嘴的负担。通过下面参照附图结合一些最佳实施例进行的说明即可清楚了解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和特点。附图中图1是现有技术导电嘴(业已谈到)的剖视图;图2(a)和2(b)是另一现有技术导电嘴(业已谈到)的正视图和侧视图;图3(a)和3(b)分别为按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制造的导电嘴的正视图和侧视图;图4(a)是与图3(a)类似的视图,特别示出了图3(a)的一个改进方案;图4(b)是沿图4(a)中Ⅳ(b)-Ⅳ(b)线截取的剖视图;图5(a)至5(d)是示出了图4(a)中的导电嘴所采用的各种结构的剖视图;图6(a)至6(h)的视图示出了锻制图3(a)导电嘴芯体的各工序;图7(a)至7(g)的视图示出了锻制图3(a)导电嘴嘴体的各工序;图8(a)至8(e)的视图示出了用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制造方法锻制导电嘴的各工序;图9(a)至9(e)的视图示出了用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制造方法锻制导电嘴嘴体的各工序;图10是图8(e)的芯体已预先压合入图9(e)的嘴体中的情况的透视图;图11(a)至11(c)的视图示出了锻制图10的芯体和嘴体的各工序;图12(a)是在图3(a)的导电嘴嘴体上进行丝扣滚压和打标记用的对置着的活动和固定模件的侧视图;图12(b)则为图12(a)活动模件的正视图。在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说明之前,应该指出的是,在附图的若干视图中,同样的部件都用同样的编号表示。现在参看各附图。图3(a)和3(b)中示出了用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制造方法制造出来的导电嘴5。导电嘴5包括芯体1和嘴体2,并具有丝扣部分6用以将嘴体2固定到焊炬上(图中未示出)。芯体1形成有通孔3,嘴体2则形成有孔2a,以往其中压合芯体1之用。为将焊接电流供给焊丝4,芯体1的通孔3的直径取得比焊丝4的直径大0.2毫米左右。芯体1和嘴体2系通过将芯体1压合入嘴体2中可靠的固定在一起的。因此在馈送焊丝4时,芯体1固定在嘴体2上而不致在轴向上被推出嘴体2外。另一方面,即使加到导电嘴5上的焊接电流大时,芯体1与嘴体2之间的紧密接触部分也几乎不发热。导电嘴5借助于丝扣部分6固定到焊炬上。如图3(a)和3(b)所示的那样,嘴体2外周面上形成有两个扁平面17,因此用板手夹住扁平面17使丝扣部分6与焊炬接合就可以把导电嘴5固定到焊炬上。扁平面17从来是用机加工方法形成的。但在本专利技术中,扁平表面17是用锻造法与嘴体的锻制同时形成的,不会有金属屑产生。图4(a)和4(b)示出了导电嘴5经改进后得出的导电嘴5A。图5(a)至5(b)示出了导电嘴5A中采用的各种结构。图5(a)中,孔2a通过嘴体2的一部分轴向延伸,从而使芯体1通过嘴体2的该部分轴向延伸。图5(b)中,孔2a通过嘴体2延伸,从而使芯体1通过嘴体2延伸。图5(c)和5(d)中,芯体1的前端和后端分别形成阶梯部分7用以防止芯体1滑出嘴体2外,从而增强了芯体1与嘴体2之间的机械联接。下面参看图6(a)至6(h)说明锻制导电嘴5的芯体1的各工序。开始时,从圆棒上切取一个坯件,如图6(a)所示。然后将坯件的一端制成图6(b)所示的形状,再在坯件的另一端形成一个凹口,如图6(c)所示。接着从坯件的一端穿孔,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制造导电嘴(5)的方法,该导电嘴由芯体(1)和嘴体(2)组成,芯体(1)用以将焊接电流供给熔化电极(4),嘴体(2)用以接收所述芯体(1),该导电嘴(5)中央部分形成有一通孔(3),供所述熔化电极(4)通过其中之用,  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将所述芯体(1)和所述嘴体(2)锻造成形;  将所述芯体(1)压合入所述嘴体(2)中。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芳中实柘植光雄山本尚男尾滕俊章芝野尚树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