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高凤麟专利>正文

一种轮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693419 阅读:1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13 02: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轮胎,它包括胎面层,胎面层上设有若干个凸起的摩擦块和若干个沟槽,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警示层,所述的警示层位于胎面层的下方并与胎面层为一体,所述警示层顶部与沟槽底部的距离为1.6mm。当车胎磨损到一定程度后,内部的警示层便会显露出来,提醒车主及时更换轮胎,可有效防止事故,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警示效果明显,防止轮胎过度磨损的轮胎。(*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轮胎
技术介绍
汽车轮胎在使用过程中,很容易因为磨损过度而需要更换轮胎,一般胎面沟槽小于1.6mm时就应更换轮胎,因为此时轮胎的排水性能和抗扎性能都会大幅下降。在过度磨损的轮胎上,胎面花纹无法将轮胎下方的积水排出,从而会导致车辆失控。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虽然很多轮胎上设置有轮胎磨损标记,但还是不易明显辨别轮胎表面的磨损是否过度,致使过度磨损的轮胎也不能得到及时的更换,增加驾驶失控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警示效果明显,防止轮胎过度磨损的轮胎。本技术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轮胎,包括胎面层,胎面层上设有若干个凸起的摩擦块和若干个沟槽,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警示层,所述的警示层位于胎面层的下方并与胎面层为一体,所述警示层顶部与沟槽底部的距离为1.6mm。当车胎磨损到一定程度后,内部的警示层便会显露出来,提醒车主及时更换轮胎,可有效防止事故。本技术所述警示层厚度为1.6mm。本技术所述的胎面层和警示层均为橡胶制成。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警示层顶部与沟槽底部的距离为1.6_。当车胎磨损到一定程度后,内部的警示层便会显露出来,提醒车主及时更换轮胎,可有效防止事故。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技术的解释而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参见图1至图2,本实施例中的一种轮胎,它是由胎冠、胎肩、胎侧和胎圈构成的一个整体,其改进部分是胎冠的胎面层I部分,胎面层I由若干个凸起的摩擦块11和若干个沟槽12构成,警示层2位于胎面层I下方,胎面层2和警示层I为一体,胎面层I和警示层2均为橡胶制成,其中警示层2所使用的橡胶材料为红色。警示层2顶部与沟槽12底部的距离为1.6mm,警示层2厚度为1.6mm。轮胎在使用长时间后轮胎表面的磨损使内部的警示层2显露出来变成红色,提醒车主及时更换轮胎。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其零、部件的形状、所取名称等可以不同,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技术结构所作的举例说明。凡依据本技术专利构思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者简单变化,均包括于本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轮胎,包括胎面层,胎面层上设有若干个凸起的摩擦块和若干个沟槽,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警示层,所述的警示层位于胎面层的下方并与胎面层为一体,所述警示层顶部与沟槽底部的距离为1.6m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轮胎,包括胎面层,胎面层上设有若干个凸起的摩擦块和若干个沟槽,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警示层,所述的警示层位于胎面层的下方并与胎面层为一体,所述警示层顶部与沟槽底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凤麟
申请(专利权)人:高凤麟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