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轮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957181 阅读: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3-03 01: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轮胎,在加强层一的基础上增加加强层二,可以显著提升胎圈的强度和刚度,减少轮胎承载时胎圈部位的变形,进而提升胎圈的性能;加强层二的外包端点位于胎体层的外包端点和加强层一的外包端点之上,加强层二的内包端点位于钢丝圈的底部之上,即加强层二能够绕过钢丝圈底部延伸至支撑胶的内侧,该种结构能够更进一步减少轮胎承载时胎圈部位的变形,减少胎体层反包端点位置、加强层一外包端点和加强层一内包端点的应变,同时降低胎体层反包端点位置、加强层一外包端点和加强层一内包端点位置的应力集中度,大幅度减少端点位置的橡胶生热,增强了轮胎的承载性能和耐用性,延长了轮胎的使用寿命,提高了行车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轮胎
,特别涉及一种轮胎。
技术介绍
目前,子午线轮胎的胎圈无论是安装在5°斜底轮辋的有内胎轮胎还是安装在15°深槽轮辋上的无内胎轮胎,其胎圈一般采用在胎体反包层上包一层U型钢帘线加强层或再在U型钢帘线加强层外侧包一层或多层尼龙包布结构。众所周知,轮胎在使用时胎圈部位会发生曲挠变形,在胎体反包端点和U型加强层外端点位置产生较大的应变和应力集中,应变能在这两个端点位置聚集发热,易导致端点位置橡胶发热过高而发生粘合失效或烧焦,从而使轮胎的承载性能和耐用性不强,严重影响轮胎的使用寿命和行车安全。因此,如何增强轮胎的承载性能和耐用性,延长轮胎的使用寿命,提高行车安全,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轮胎,以增强轮胎的承载性能和耐用性,延长轮胎的使用寿命,提高行车安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种轮胎,包括胎冠、胎侧和胎圈,所述胎冠包括胎面及胎冠增强件,所述胎侧使所述胎冠径向向内延伸,所述胎圈包括加强层一、加强层二、钢丝圈、支撑胶和胎体层,所述胎体层的一端位于所述钢丝圈的底部,以翻转方式包裹所述钢丝圈,其端点反包至所述支撑胶的外侧,所述加强层一以U型方式包在所述钢丝圈、所述支撑胶和所述胎体层的外侧,所述加强层一的外端点与所述胎体层的外包端点位置径向错开,所述加强层一的内端点位于所述支撑胶的下侧或内侧;所述加强层二以U型方式包在所述加强层一的外侧,所述加强层二的外包端点位于所述胎体层的外包端点和所述加强层一的外包端点之上,所述加强层二的内包端点位于所述钢丝圈的底部之上;所述加强层一和所述加强层二为钢帘线层。优选的,在上述轮胎中,所述钢丝圈的横截面为六边形、四边形、圆形或椭圆形。优选的,在上述轮胎中,所述支撑胶由一种或多种橡胶挤出成型,当所述支撑胶由多种不同的橡胶挤出而成时,所述支撑胶的大端用较硬的橡胶,所述支撑胶的小端用较软的橡胶。优选的,在上述轮胎中,所述加强层一的钢帘线排布方向相对所述轮胎的径向方向倾斜;所述加强层二的钢帘线排布方向相对所述轮胎的径向方向倾斜或平行。优选的,在上述轮胎中,所述加强层一和所述加强层二的钢帘线倾斜交叉排布。优选的,在上述轮胎中,所述加强层一的外包端点位于所述胎体层的外包端点之上或者所述加强层一的外包端点位于所述胎体层的外包端点之下。优选的,在上述轮胎中,所述加强层二的内包端点位于所述加强层一的内包端点之上或者所述加强层二的内包端点位于所述加强层一的内包端点之下。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轮胎包括胎冠、胎侧和胎圈,胎圈包括加强层一、加强层二、钢丝圈、支撑胶和胎体层,在加强层一的基础上增加加强层二,可以显著提升胎圈的强度和刚度,减少轮胎承载时胎圈部位的变形,进而提升胎圈的性能;加强层二的外包端点位于胎体层的外包端点和加强层一的外包端点之上,加强层二的内包端点位于钢丝圈的底部之上,即加强层二能够绕过钢丝圈底部延伸至支撑胶的内侧,该种结构能够更进一步减少轮胎承载时胎圈部位的变形,减少胎体层反包端点位置、加强层一外包端点和加强层一内包端点的应变,同时降低胎体层反包端点位置、加强层一外包端点和加强层一内包端点位置的应力集中度,大幅度减少端点位置的橡胶生热,增强了轮胎的承载性能和耐用性,延长了轮胎的使用寿命,提高了行车安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第一种实施例提供的轮胎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第二种实施例提供的轮胎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第三种实施例提供的轮胎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第四种实施例提供的轮胎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第五种实施例提供的轮胎的结构示意图。1、胎冠,2、胎侧,31、加强层一,32、加强层二,33、钢丝圈,34、支撑胶,35、胎体层。【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轮胎,以增强轮胎的承载性能和耐用性,延长轮胎的使用寿命,提尚彳丁车安全。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图5,图1为本专利技术第一种实施例提供的轮胎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第二种实施例提供的轮胎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第三种实施例提供的轮胎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第四种实施例提供的轮胎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第五种实施例提供的轮胎的结构示意图。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轮胎,包括胎冠1、胎侧2和胎圈,其中,胎冠1包括胎面及胎冠增强件,胎侧2使胎冠径向向内延伸,胎圈包括加强层一 31、加强层二32、钢丝圈33、支撑胶34和胎体层35,加强层一 31以U型方式包在钢丝圈33、支撑胶34和胎体层35的外侧,加强层一 31的外端点与胎体层35的端点位置径向错开,加强层一 31的内端点位于支撑胶34的下侧或内侧,胎体层35的一端位于钢丝圈33的底部,以翻转方式包裹钢丝圈33,其端点反包至支撑胶34的外壁,胎体层35反包高度设计的相对较高,使得轮胎的抗载能力明显加强。本方案提供的轮胎包括两个加强层,即加强层一 31和加强层二 32,在加强层一 31的基础上再增加加强层二,可以显著提升胎圈的强度和刚度,减少轮胎承载时胎圈部位的变形,提升胎圈的性能。加强层二 32以U型方式包在加强层一 31的外侧,加强层二 32的外包端点位于胎体层35的外包端点和加强层一 31的外包端点之上,加强层二 32的内包端点位于钢丝圈33的底部之上,即增加的这层钢帘线加强层二可以绕过钢丝圈底部延伸至支撑胶的内侧,减少了轮胎承载时胎圈部位的变形,降低胎体层反包端点位置、加强层一外端点和加强层一内端点位置的应变,同时降低胎体层反包端点位置、加强层一外端点和加强层一内端点位置的应力集中度,大幅度减少端点位置橡胶的生热,增强了轮胎承载性能和耐用性,提高了轮胎的使用寿命和行车安全,且可以防止轮胎生产时加强层一内包端点弹开出现胎圈气泡及轮胎使用时加强层一内包端点出现裂口损坏的风险,进一步保证了轮胎的使用强度,增强了轮胎的承载性能和耐用性,保证了轮胎的使用寿命和行车安全。现有技术中的胎圈通常是用一层钢丝加强层再加一层或多层尼龙包布提高胎圈性能,由于尼龙包布强度低,刚性差,对胎圈强度和刚度的增强效果不足,难以满足轮胎在超载条件下的性能要求,且多层尼龙包布工序复杂,步骤繁琐,胎圈内部容易存气,造成生产成本高,本方案中在加强层一的基础上再增加加强层二,加强层二为钢帘线层,可以显著提升胎圈的强度和刚度,减少轮胎承载时胎圈部位的变形,进而提升胎圈的性能,而且只需贴一层钢帘线层,工序简单,效率高,其次对载重轮胎生产厂家来说更重要的是可以减少尼龙帘布压延和裁断设备的投入,从而降低了成本。轮胎在使用时,胎侧2由于受到胎冠1压力和胎辋支撑力的综合作用,会向外侧发生曲挠变形,从而在胎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轮胎,包括胎冠(1)、胎侧(2)和胎圈,所述胎冠(1)包括胎面及胎冠增强件,所述胎侧(2)使所述胎冠径向向内延伸,所述胎圈包括加强层一(31)、加强层二(32)、钢丝圈(33)、支撑胶(34)和胎体层(35),所述胎体层(35)的一端位于所述钢丝圈(33)的底部,以翻转方式包裹所述钢丝圈(33),其端点反包至所述支撑胶(34)的外侧,所述加强层一(31)以U型方式包在所述钢丝圈(33)、所述支撑胶(34)和所述胎体层(35)的外侧,所述加强层一(31)的外端点与所述胎体层(35)的外包端点位置径向错开,所述加强层一(31)的内端点位于所述支撑胶(34)的下侧或内侧,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层二(32)以U型方式包在所述加强层一(31)的外侧,所述加强层二(32)的外包端点位于所述胎体层(35)的外包端点和所述加强层一(31)的外包端点之上,所述加强层二(32)的内包端点位于所述钢丝圈(33)的底部之上;所述加强层一(31)和所述加强层二(32)为钢帘线层。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锦玉徐伟泉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丰力橡胶轮胎有限公司广州市华南橡胶轮胎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