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特别涉及包括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的。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已知一种有具备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的电池端子用连接板。这样的电池端子用连接板例如已被日本特开2002-358945号公开。上述日本特开2002-358945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锂离子二次单电池的连接结构体(电池端子用连接板),其包括板状Al部件(第一部件)和圆环状Cu部件(第二部件),其中该板状Al部件包括供由Cu形成的外部端子部件插入的孔部,该圆环状Cu部件通过过盈配合而配置在Al部件的孔部的内周面。该锂离子二次单电池的连接结构体中,配置在Al部件的孔部的内周面的圆环状Cu部件的内周面与插入到Al部件的孔部中的由Cu形成的外部端子部件的外周面通过焊接而接合。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35894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但是,上述日本特开2002-358945号公报中所公开的锂离子二次单电池的连接结构体中,即使在将圆环状的Cu部件(第二部件)通过过盈配合而配置于Al部件(第一部件)的孔部的内周面的情况下,在对连接结构体施加热时,也会出现因热膨胀而导致Al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1.01.27 JP 2011-0150541.一种电池端子用连接板(2、202、302、402、502、602、702),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部件(3、203、303、403、503、603),包括供由第一金属形成的第一电池端子(Ia)插入的第一孔部(30),和埋入用孔部(31、231、331、431、531、631),该第一部件由与所述第一金属相同的金属形成;和 第二部件(4、204、304、404、504、604、704),包括具有供由与所述第一金属不同的第二金属形成的第二电池端子(Ib)插入的第二孔部(42)且由与所述第二金属相同的金属形成的基材(40、240、340、440、540,640),被埋入到所述第一部件的埋入用孔部中, 在所述第一部件的埋入用孔部与所述第二部件的界面处,形成有由含有所述第一金属和所述第二金属中的至少任一种的金属间化合物形成的金属间化合物层(5、705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端子用连接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金属是Al或Cu中的任一种, 所述第二金属是Al或Cu中的另一种, 所述金属间化合物层的金属间化合物至少含有Al。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端子用连接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部件还包括配置在所述基材的表面上且至少配置在与所述第一部件的界面处、并且由与所述第一金属和所述第二金属不同的第三金属形成的被覆层(41), 所述金属间化合物层的金属间化合物与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的接合强度大于含有所述第一金 属和所述第二金属的金属间化合物,并且,含有所述第一金属或所述第二金属中的任一种和所述第三金属。4.按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端子用连接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金属由与所述第一金属或所述第二金属中的任一种相比离子化倾向较大、且与所述第一金属或所述第二金属中的另一种相比离子化倾向较小的金属形成。5.按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端子用连接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金属是Al或Cu中的任一种, 所述第二金属是Al或Cu中的另一种, 所述第二金属是Ni, 所述金属间化合物层的金属间化合物由Al和Ni形成。6.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端子用连接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由俯视时长边和短边在相同方向上延伸的矩形状板材形成, 所述第二部件的长边和短边分别比所述第一部件的长边和短边短。7.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端子用连接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部件的埋入用孔部在俯视时具有圆形形状, 所述第二部件呈具有所述第二孔部的圆柱形状。8.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端子用连接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部件呈具有所述第二孔部的圆锥台形状, 所述第一部件的埋入用孔部具有与所述第二部件的圆锥台形状对应的形状。9.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端子用连接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部件的埋入用孔部的开口宽度随着从所述第一部件的一个表面(3a)向着另一个表面(3b)去而发生变化。10.按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端子用连接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部件的埋入用孔部的开口宽度随着从所述第一部件的所述一个表面向着所述另一个表面去而逐渐变小。11.按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端子用连接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部件的埋入用孔部的开口宽度随着从所述第一部件的所述一个表面和所述另一个表面向着所述第一部件的厚度方向的大致中央去而变小。1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端子用连接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部件的埋入用孔部在俯视时具有大致圆形形状, 所述第二部件具有圆筒形状,并且在所述第二部件的与所述埋入用孔部接触的外侧面(640c)形成有螺纹部(640d), 所述第二部件以使得所述第二部件的螺纹部与所述第一部件的埋入用孔部的内侧面(631c)螺合的方式被埋入。13.一种电池端子用连接板(2、202、302、402、502、602、702)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第一部件(3、203、303 、403、503、603)设置供由第一金属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织田喜光,山本雅春,石尾雅昭,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新王材料,
类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