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边梁的端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687111 阅读:2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09 06: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下边梁的端部结构,其有效地提高了使载荷在下边梁的车辆前后方向上传递的载荷传递性能。在下边梁(100)的载荷输入部(150)中,下边梁外板(110)的与车辆前后方向正交的截面面积大于下边梁内板(120)的与车辆前后方向正交的截面面积。由此,载荷被充分地分配并输入到下边梁外板(110)。由此,抑制了下边梁内板(120)中向车辆宽度方向内侧弯曲而产生的弯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下边梁的端部结构
技术介绍
下边梁以车辆前后方向为长度方向而被配置于车辆下部的车辆宽度方向两外侧。在车辆的前方碰撞时,载荷经由前轮胎而被传递至下边梁的车辆前方侧端部,从而使冲击载荷被吸收。在专利文献I中公开了一种如下的车辆的侧部车身结构,其被构成为,在纵梁前部与铰链柱下部之间的接合部附近,设置有对下铰链用的安装部进行加强的铰链加强件,并使来自轮胎的冲击载荷经由铰链加强件而被传递至纵梁(参照专利文献I)。此外,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如下的下边梁,其在车辆前后方向前侧部处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的上侧角部上设置有前侧高刚性部,并且在车辆前后方向后侧部处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的下侧角部上设置有后侧高刚性部(参照专利文献2)。在此,在下边梁中,在车辆前方碰撞时,尤其是在偏心碰撞时,前轮胎碰到下边梁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且载荷将集中于下边梁内板侧的情况较多。此外,有时会出现下边梁内板的车辆前后方向前侧端部通过地板面板和横向构件等而受到向车辆宽度方向内侧被牵拉的力的情况。因此,为了不使下边梁内板向车辆宽度方向内侧弯曲,而一般采用如下的方法,即,变更下边梁内板的材质或增加下边梁内板的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下边梁的端部结构,具备: 下边梁,其以车辆前后方向为长度方向而被设置于车辆下部的车辆宽度方向两外侧,且被设定为,配置于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下边梁外板、和配置于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的下边梁内板在车辆上侧及车辆下侧分别被接合的封闭截面结构; 载荷输入部,其被设置在所述下边梁的车辆前方侧端部上,且被构成为,前端部处的所述下边梁外板的与车辆前后方向正交的截面面积大于所述下边梁内板的与车辆前后方向正交的截面面积,并且,从所述前端部朝向车辆后方侧,所述下边梁外板的截面面积减小且所述下边梁内板的截面面积增大。2.一种下边梁的端部结构,具备: 下边梁,其以车辆前后方向为长度方向而被设置于车辆下部的车辆宽度方向两外侧,且被设定为,配置于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下边梁外板、和配置于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的下边梁内板在车辆上侧及车辆下侧分别被接合的封闭截面结构; 载荷输入部,其被设置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须崎孝宏新谷俊介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