卸荷阀和卸荷阀油缸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679620 阅读:2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08 23:46
本发明专利技术给出一种卸荷阀,包括含有三段阶梯轴状通孔的阀壳、含有一个两段阶梯轴状通孔的空心轴状阀座、两个结构相同的两段阶梯状轴圆柱阀体、钢球,一个圆柱阀体置于阀壳内,另一个圆柱阀体置于阀座内,阀座与阀壳套接配合,钢球在两个圆柱阀体之间,使用时,如果使钢球移动不紧密接触阀壳或者阀座边缘,则卸荷阀压力大的一端的流体可以通过卸荷阀向卸荷阀压力小的一端流动,因此卸荷阀具有工作时不会卡死、有双向卸荷的作用;本发明专利技术还给出一种卸荷阀油缸,油缸的活塞内设置上述的卸荷阀,通过卸荷阀贯通活塞两侧的腔室,此卸荷阀油缸具有上述卸荷阀的优点,并且结构紧凑、降低成本、能实现双向缓冲。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卸荷阀和卸荷阀油缸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出现的液体卸荷阀多为内置弹簧的单向卸荷阀和电磁卸荷阀,内置弹簧的单向卸荷阀优点在于组装简单,材料容易更换;电磁卸荷阀的优点在于精度高,可以实施精确控制。两种卸荷阀都在市场上普遍应用。但两者都在某些方面存在缺陷,内置弹簧的单向卸荷缓冲阀中弹簧长时间工作,容易受弹簧疲劳强度的影响,缓冲效果减弱,进而减弱卸荷阀单项的缓冲卸荷能力,而且工作的时容易出现卡死的现象;电磁卸荷阀的缺点在于需要一系列的电气设备来控制卸荷阀的运转,成本太大,而且安装困难。目前,市场上出现的油缸主要采用间隙缓冲和阀缓冲,采用上述结构缓冲时,存在以下缺陷:一、由于同轴度不同,容易引起卡死现象;二、结构不紧凑,占用的空间较大,增加加工成本;三、只能实现单向缓冲。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工作时不会卡死、双向卸荷作用的卸荷阀,和一种结构紧凑、降低成本、能实现双向缓冲的卸荷阀油缸。为了实现上述功能的卸荷阀,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卸荷阀,它包括阀壳、阀座、两个结构相同的圆柱阀体、钢球; 阀壳内有半径依次变小的三段阶梯轴状通孔,分别为第一阶段通孔、第二阶段通孔、第三阶段通孔,在阀壳前端的第一阶段通孔内壁上有螺纹; 阀座为一个空心轴,阀座内有一个两段阶梯轴状通孔,分别为第四阶段通孔和第五阶段通孔,第四阶段通孔位于阀座前端,第五阶段通孔位于阀座后端,第四阶段通孔的直径等于第三阶段通孔,第四阶段通孔的轴向长度等于第三阶段通孔的轴向长度,第五阶段通孔的直径等于第二阶段通孔的直径,第五阶段通孔的轴向长度等于第二阶段通孔轴向长度,阀座外壁上有与阀壳第一阶段通孔内壁上相配合的螺纹; 每个圆柱阀体为一个两段阶梯状轴,分别为第一阶段轴和第二阶段轴,第一阶段轴直径小于第三阶段通孔的直径,第一阶段轴的轴向长度大于第三阶段通孔的轴向长度,第二阶段轴直径小于第二阶段通孔的直径,第二阶段轴直径大于第三阶段通孔,第二阶段轴的轴向长度小于第二阶段通孔的轴向长度; 钢球的直径大于第二阶段通孔的直径,并且小于第一阶段通孔直径; 阀座通过螺纹连接方式安装在阀壳的第一阶段通孔内,使阀座的第五阶段通孔靠近阀壳的第二阶段通孔端面,阀座与第二阶段通孔端面之间有使钢球在第一阶段通孔内轴向方向活动的间隙,一个圆柱阀体置于阀壳内,圆柱阀体的第二阶段轴设置在第二阶段通孔内,圆柱阀体的第一阶段轴与第三阶段通孔相配合;另一个圆柱阀体置于阀座内,圆柱阀体的第二阶段轴设置在第五阶段通孔内,圆柱阀体的第一阶段轴与第四阶段通孔相配合,钢球设置在两个圆柱阀体之间,两个圆柱阀体的轴向长度与钢球直径之和大于阀座与阀壳安装配合后在水平面内的轴向投影长度。安装卸荷阀时,阀壳内先放置一个圆柱阀体,圆柱阀体的第一阶段轴伸出阀壳的第三阶段通孔外,圆柱阀体的第二阶段轴留在阀壳内第二阶段通孔内,再放入钢球;将另一个圆柱阀体放入阀座内,圆柱阀体的第一阶段轴伸出阀座内第四阶段通孔外,圆柱阀体的第二阶段轴留在阀座内第五阶段通孔内,再将放置有圆柱阀体的阀座通过阀座外壁上的螺纹连接在阀壳内的第一阶段通孔中。采用这样的结构时,卸荷阀如果在阀座前端压力大时,流体就会推动圆柱阀体或者钢球向阀壳后端运动,当钢球因压力作用卡在第二阶段通孔的端口上,钢球与第二阶段通孔的端口线接触,达到密封效果,如果此时阀壳后端的圆柱阀体受到来自外部向阀座方向的作用力,作用力的大小大于来自流体施加在圆球和圆柱阀体上的压力,带动钢球和圆柱阀体向阀座方向移动,如果使钢球移动不紧密接触第二阶段通孔或者阀座的第五阶段通孔边缘,则阀壳前端流体可以通过卸荷阀向阀壳后端流动,达到卸荷的作用。卸荷阀如果在阀壳后端压力大时,流体就会推动圆柱阀体或者钢球向阀座前端运动,当钢球因压力作用卡在阀座的第五阶段通孔的端口上,钢球与第五阶段通孔的端口线接触,达到密封效果,如果此时阀座前端的圆柱阀体受到来自外部向阀壳后端方向的作用力,作用力的大小大于来自流体施加在圆球和圆柱阀体上的压力,带动钢球和圆柱阀体向阀座方向移动,如果使钢球移动不紧密接触第二阶段通孔或者阀座的第五阶段通孔边缘,则阀壳后端流体可以通过卸荷阀向阀座前端流动,达到双向卸荷的目的,而且其结构简单在工业上方便加工。此装置的阀壳内有第一卸荷孔,第一卸荷孔一端开口在阀壳的后端面,另一端开口在第二阶段通孔侧壁上;此装置的阀座内有第二卸荷孔,第二卸荷孔一端开口在阀座的前端面,另一端开口在第五阶段通孔的侧壁上,可以更好曾加流体通过面积,达到更好的卸荷效果。此装置第一阶段通孔和第二阶段通孔的衔接处有倒角,使得钢球和阀壳接触跟紧密;此装置第二阶段通孔和第三阶段通孔的衔接有倒角,方便圆柱阀体在阀壳中的活动。 此装置的阀座前端有向外延伸的外凸环,使得阀座方便安装和拆卸。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油缸,包括一端开口的缸体,缸体内有活塞,缸体开口处有导向套,一端连接活塞,另一端伸出导向套外,缸体前后两段都有进油孔,所述油缸的活塞内设置上述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卸荷阀,通过卸荷阀贯通活塞两侧的腔室,显然所述油缸应具有上述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卸荷阀结构的所有有益效果。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卸荷阀阀壳的主视图剖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卸荷阀阀座的主视图剖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卸荷阀阀座的立体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卸荷阀钢球、圆柱阀体、阀座的组装立体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卸荷阀组装后的整体主视图的剖视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卸荷阀油缸活塞的右视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卸荷阀油缸活塞延A-A方向的剖视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卸荷阀油缸的主视图的剖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1至5所示的卸荷阀,它包括阀壳100、阀座200、两个结构相同的圆柱阀体300 和 300’、钢球 400, 阀壳100内有一个三段阶梯轴状通孔,第一阶段通孔101在阀壳100前端,第一阶段通孔101内壁上有螺纹,第二阶段通孔102直径小于第一阶段通孔101,第三阶段通孔103小于第二阶段通孔102,第一阶段通孔101和第二阶段通孔102的衔接处有倒角,第二阶段通孔102和第三阶段通孔103上的衔接有倒角,阀壳100内有两个第一卸荷孔104,第一卸荷孔104 —端开口在阀壳100的后端面,另一端开口在第二阶段通孔102侧壁上; 阀座200为一个空心轴,阀座200内有一个两段阶梯轴状通孔,第四阶段通孔201位于阀座200前端,第五阶段通孔202位于阀座200后端,第四阶段通孔201的直径等于第三阶段通孔103,第四阶段通孔201的轴向长度等于第三阶段通孔103的轴向长度,第五阶段通孔202的直径等于第二阶段通孔102的直径,第五阶段通孔202的轴向长度等于第二阶段通孔102轴向长度,阀座200外壁上有与阀壳100第一阶段通孔101内壁上相配合的螺纹,阀座200前端有向外延伸的外凸环203,阀座200上有四个第二卸荷孔104’,第二卸荷孔104’一端开口在阀座200的前端面,另一端开口在第五阶段通孔202的侧壁上,第二卸荷孔104’均匀圆周分布在第四阶段通孔201周围; 圆柱阀体300和300’为一个两段阶梯状轴,第一阶段轴301、301’直径小于第三阶段通孔103的直径,第一阶段轴301、301’的轴向长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卸荷阀,其特征在于:它包括阀壳、阀座、两个结构相同的圆柱阀体、钢球;阀壳内有半径依次变小的三段阶梯轴状通孔,分别为第一阶段通孔、第二阶段通孔、第三阶段通孔,在阀壳前端的第一阶段通孔内壁上有螺纹;阀座为一个空心轴,阀座内有一个两段阶梯轴状通孔,分别为第四阶段通孔和第五阶段通孔,第四阶段通孔位于阀座前端,第五阶段通孔位于阀座后端,第四阶段通孔的直径等于第三阶段通孔,第四阶段通孔的轴向长度等于第三阶段通孔的轴向长度,第五阶段通孔的直径等于第二阶段通孔的直径,第五阶段通孔的轴向长度等于第二阶段通孔轴向长度,阀座外壁上有与阀壳第一阶段通孔内壁上相配合的螺纹;每个圆柱阀体为一个两段阶梯状轴,分别为第一阶段轴和第二阶段轴,第一阶段轴直径小于第三阶段通孔的直径,第一阶段轴的轴向长度大于第三阶段通孔的轴向长度,第二阶段轴直径小于第二阶段通孔的直径,第二阶段轴直径大于第三阶段通孔,第二阶段轴的轴向长度小于第二阶段通孔的轴向长度;钢球的直径大于第二阶段通孔的直径,并且小于第一阶段通孔直径;阀座通过螺纹连接方式安装在阀壳的第一阶段通孔内,使阀座的第五阶段通孔靠近阀壳的第二阶段通孔端面,阀座与第二阶段通孔端面之间有使钢球在第一阶段通孔内轴向方向活动的间隙,一个圆柱阀体置于阀壳内,圆柱阀体的第二阶段轴设置在第二阶段通孔内,圆柱阀体的第一阶段轴与第三阶段通孔相配合;另一个圆柱阀体置于阀座内,圆柱阀体的第二阶段轴设置在第五阶段通孔内,圆柱阀体的第一阶段轴与第四阶段通孔相配合,钢球设置在两个圆柱阀体之间,两个圆柱阀体的轴向长度与钢球直径之和大于阀座与阀壳安装配合后在水平面内的轴向投影长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卸荷阀,其特征在于:它包括阀壳、阀座、两个结构相同的圆柱阀体、钢球; 阀壳内有半径依次变小的三段阶梯轴状通孔,分别为第一阶段通孔、第二阶段通孔、第三阶段通孔,在阀壳前端的第一阶段通孔内壁上有螺纹; 阀座为一个空心轴,阀座内有一个两段阶梯轴状通孔,分别为第四阶段通孔和第五阶段通孔,第四阶段通孔位于阀座前端,第五阶段通孔位于阀座后端,第四阶段通孔的直径等于第三阶段通孔,第四阶段通孔的轴向长度等于第三阶段通孔的轴向长度,第五阶段通孔的直径等于第二阶段通孔的直径,第五阶段通孔的轴向长度等于第二阶段通孔轴向长度,阀座外壁上有与阀壳第一阶段通孔内壁上相配合的螺纹; 每个圆柱阀体为一个两段阶梯状轴,分别为第一阶段轴和第二阶段轴,第一阶段轴直径小于第三阶段通孔的直径,第一阶段轴的轴向长度大于第三阶段通孔的轴向长度,第二阶段轴直径小于第二阶段通孔的直径,第二阶段轴直径大于第三阶段通孔,第二阶段轴的轴向长度小于第二阶段通孔的轴向长度; 钢球的直径大于第二阶段通孔的直径,并且小于第一阶段通孔直径; 阀座通过螺纹连接方式安装在阀壳的第一阶段通孔内,使阀座的第五阶段通孔靠近阀壳的第二阶段通孔端面,阀座与第二阶段通孔端面之间有使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龙周峻余松崔岗石帅张红霞杨民正王占辉王琨
申请(专利权)人:蚌埠液力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