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微流控芯片中的微凝胶在线原位固定技术,特别提供了一种高通量微凝胶固定方法及其专用微流控芯片。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微流控芯片(microfluidic chip)又称芯片实验室(lab on achip),指的是把生物和化学等领域中所涉及的样品制备、反应、分离、检测等基本操作单元集成或基本集成到一块几平方厘米(甚至更小)的芯片上,由微通道形成网络,以可控流体贯穿整个系统,用以取代常规生物或化学实验室的各种功能的一种技术。最近,基于液滴的微流控技术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与微通道相比较,微液滴具有如下优势:尺寸更小,通量更高,传质传热更加迅速,运输和固定更加灵活,并且可以形成一个相对稳定可控的液滴微环境;因此,在化学和生物学领域的许多高通量分析中,微液滴作为反应器被用于反应条件的筛选(如蛋白结晶、DNA分析等),或者用来包裹各种粒子(包括细胞、细菌等)以进行各种生物学研究。高分子微凝胶是一类具有网状结构的分子内交联的球形体系,其尺寸在微、纳米量级。微凝胶的大小、内部结构和所包含的功能基团的种类等性质都可以简单地通过改变单体组成、交联剂的用量以及制备条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流控芯片为双层结构,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液滴捕获器阵列,每20个液滴捕获器通过细通道连接在一起,同时每个液滴捕获器通过液滴疏运通道连通,且皆布置在液滴疏运通道的上部;下层为T型液滴生成区和液滴疏运通道,一个连续相入口和四个分散相入口相连组成T型液滴生成区的进样端,液滴疏运通道串联在T型液滴生成区之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流控芯片为双层结构,分为上、下两层, 上层为液滴捕获器阵列,每20个液滴捕获器通过细通道连接在一起,同时每个液滴捕获器通过液滴疏运通道连通,且皆布置在液滴疏运通道的上部; 下层为T型液滴生成区和液滴疏运通道,一个连续相入口和四个分散相入口相连组成T型液滴生成区的进样端,液滴疏运通道串联在T型液滴生成区之后。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滴捕获器的结构形状为圆柱体。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滴捕获器总数为80个,并且每20个液滴捕获器为一组连续布置在液滴疏运通道中。4.一种基于权利要求1所述微流控芯片的高通量微凝胶固定方法,基于表面张力原理,其特征在于:将微流控芯片上的连续相和分散相入口通过特氟龙管分别与两个注射泵相连接,在注射泵驱动下,将连续相和分散相分别注入芯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建华,石杨,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