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浅层树脂床的导流装置及树脂床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674144 阅读:2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08 13: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用在高效浅层树脂床的树脂柱端盖的导流装置,特别适用于高效浅层离子交换再生树脂床装置,包括多向导流装置,多向导流装置包括径向导流孔板、轴向导流孔板以及设置在轴向导流孔板底部的阻滞网体,所述轴向导流孔板内设置导流槽,径向导流孔板设置在导流槽内;所述阻滞网体由细网、高目网和粗网组成,细网、高目网和粗网依次安装于轴向导流孔板内。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合理,技术严密,改变了树脂床端部料液流出的流场分布,使得浅层床树脂交换装置的效率很大提高,并且密封可靠,安装简单,加工方便,降低了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在高效浅层树脂床的树脂柱端盖的导流装置,特别适用于高效浅层离子交换再生树脂床装置。
技术介绍
在离子交换设备中,再生树脂床是核心关键部件,它负责吸附脱除料液中的各种需要去除的阴阳离子或盐类。因此,再生树脂床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离子交换设备的性能优劣。浅层床再生树脂装置在外形上通常设计成圆筒形,顶部和底部采用平面端盖板密封,流体通过顶部和底部的端盖板进出再生树脂床装置。再生树脂床的筒体内充填满微粒状的树脂材料,当流体进入再生树脂床后,会先经过一个圆形的流体分布板,以使流体在筒体内发散。分布板内侧会装有阻滞树脂颗粒逸出的高目网。由于高目网的强度和分布板加工限制,分布板中的径向导流槽流道截面一般均较小。当再生树脂床尺寸较小时,可以忽略流体在树脂柱中分散的均匀性。但是,当再生树脂床直径变大后,该设计在再生树脂床装置的实际维护工作中,特别是流体在筒体中心部位的均匀分散性将改变,树脂柱内交换区的梯度分布特性劣化。树脂床装置每运行一段时间后,需要拆开上端盖,进行树脂充填或树脂更换的工作。见前述,由于高目网是缝接固定在周边密封橡皮垫圈上的,反复拆装和压紧,会造成橡胶垫圈的变形曲翘,以及高目网的损坏,造成床体泄漏、树脂逃逸等不良后果。由于上下端分布板密封的需要,分布板需加接出口管颈管,增加了分布板的加工难度,并使得装配的难度加大。这也给端盖拆装、设备维护工作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高效浅层再生树脂床在现有技术中具有上盖板密封及树脂逃逸阻滞构造在实际使用中的固有缺陷,加工困难、流体在筒体内的均匀分散性差、交换区分布劣化等缺点,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流体在整个筒体内能够和树脂均匀流动的再生树脂床端部导流装置及树脂床。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高效浅层树脂床的导流装置,包括多向导流装置,所述的多向导流装置包括径向导流孔板、轴向导流孔板以及设置在轴向导流孔板底部的阻滞网体,所述轴向导流孔板内设置导流槽,径向导流孔板设置在导流槽内;所述阻滞网体由细网、高目网和粗网组成,细网、高目网和粗网依次安装于轴向导流孔板内。使得树脂颗粒不能通过高目网逸出到轴向导流孔板外。在树脂床的轴向截面上,轴向导流孔板在内侧,径向导流槽板在外侧。料液通过上述组件时流向发生改变,但进入组件时是轴向顺流的。作为优选,所述的阻滞网体与轴向导流孔板之间设置有密封胶圈,所述细网、高目网和粗网依次通过螺栓固定在轴向导流孔板内。作为优选,所述的轴向导流孔板的圆周面上开设有细槽,细槽内安装有密封胶圈,以阻滞树脂颗粒从轴向导流孔板与树脂床筒体间的缝隙处逃逸。作为优选,所述的细槽的截面形状为半圆形或弧形。 作为优选,所述的轴向导流孔板上均匀分布有轴向导流孔,用于流体轴向进出。作为优选,所述的径向导流孔板内壁沿板体轴向间隔设置径向辐条槽板,径向辐条槽板与径向导流孔板内壁之间的空间形成径向导流槽,用于流体向中心出口汇集。一种高效浅层树脂床,包括树脂床筒体,树脂床筒体内设置有如上述的导流装置,导流装置放置在树脂柱的端部。作为优选,所述的树脂床筒体内壁上部设置有用于显示树脂装填容量的环形刻度线。作为优选,采用该导流装置的浅层树脂床的端盖密封,采用O型密封圈,代替原有的橡胶垫圈。本专利技术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具有显著的技术效果: 本专利技术结构合理,技术严密,改变了树脂床端部料液流出的流场分布,使得浅层床树脂交换装置的效率很大提高,并且密封可靠,安装简单,加工方便,成本降低。此外,再生树脂床筒体内部由于加设的导流板的作用,使得再生树脂床内交换区的均匀分布,提高了树脂柱的整体利用率和效率,使得吸附和解析都相对容易,极大地提高了填料的利用率和吸附率,同时也降低了再生液的损耗,进而大幅度提升了离子交换树脂设备的总体技术性能。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组件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轴向导流孔板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的轴向截面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径向导流槽板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1至图5与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高效浅层树脂床的导流装置,如图1至图3所示,包括多向导流装置,所述的多向导流装置包括径向导流孔板1、轴向导流孔板2以及设置在轴向导流孔板2底部的阻滞网体,所述轴向导流孔板2内设置导流槽3,径向导流孔板I设置在导流槽3内;阻滞网体与轴向导流孔板2之间设置有密封胶圈,所述阻滞网体由细网4、高目网5和粗网6组成,细网4、高目网5和粗网6依次安装于轴向导流孔板2内;细网4、高目网5和粗网6依次通过螺栓固定在轴向导流孔板2内。轴向导流孔板2的圆周面上开设有细槽7,细槽7的截面形状为半圆形,细槽7内安装有密封胶圈。所述轴向导流孔板2的圆周面上开设有细槽7,细槽7内安装有密封胶圈。轴向导流孔板2内均匀分布有轴向导流孔21。所述的径向导流孔板I的内壁沿板体轴向间隔设置径向辐条槽板11,径向辐条槽板11与径向导流孔板I内壁之间的空间形成径向导流槽12,用于流体向中心出口汇集。实施例2 一种高效浅层树脂床,如图1至图5所示,包括树脂床筒体,所述的树脂床筒体内设置有如实施例1所述的导流装置,导流装置放置在树脂柱的端部;树脂床筒体内壁上部设置有用于显示树脂装填容量的环形刻度线。本专利技术结构合理,技术严密,改变了树脂床端部料液流出的流场分布,使得浅层床树脂交换装置的效率很大提高,并且密封可靠,安装简单,加工方便,成本降低。此外,再生树脂床筒体内部由于加设的导流板的作用,使得再生树脂床内交换区的均匀分布,提高了树脂柱的整体利用率和效率,使得吸附和解析都相对容易,极大地提高了树脂的利用率和吸附率,同时也降低了再生液的损耗,进而大幅度提升了离子交换树脂设备的总体技术性倉泛。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专利技术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专利技术专利的涵盖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高效浅层树脂床的导流装置,包括多向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向导流装置包括径向导流孔板(1)、轴向导流孔板(2)以及设置在轴向导流孔板(2)底部的阻滞网体,所述轴向导流孔板(2)内设置导流槽(3),径向导流孔板(1)设置在导流槽(3)内;所述阻滞网体由细网(4)、高目网(5)和粗网(6)组成,细网(4)、高目网(5)和粗网(6)依次安装于轴向导流孔板(2)内。

【技术特征摘要】
1.效浅层树脂床的导流装置,包括多向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向导流装置包括径向导流孔板(I)、轴向导流孔板(2)以及设置在轴向导流孔板(2)底部的阻滞网体,所述轴向导流孔板(2)内设置导流槽(3),径向导流孔板(I)设置在导流槽(3)内;所述阻滞网体由细网(4)、高目网(5)和粗网(6)组成,细网(4)、高目网(5)和粗网(6)依次安装于轴向导流孔板(2 )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浅层树脂床的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阻滞网体与轴向导流孔板(2)之间设置有密封胶圈,所述细网(4)、高目网(5)和粗网(6)依次通过螺栓固定在轴向导流孔板(2)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浅层树脂床的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轴向导流孔板(2)的圆周面上开设有细槽(7),细槽(7)内安装有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华均健陆侨治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海牛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