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封栓及蓄电元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656840 阅读:1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02 00: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密封栓及蓄电元件,该密封栓能够稳定地安装在贯通孔中。对形成在壁部(200)上的贯通孔(210)进行密封的密封栓(10)具备:配置在贯通孔(210)内的主轴部(14),主轴部(14)具有:柱部(12);前端部(13),其与柱部(12)的前端连接配置且与主轴部(14)的轴向垂直的面的剖面的外缘形状的尺寸为柱部(12)的前端的外缘形状的尺寸以下,柱部(12)具有:粗轴部(12a),其与主轴部(14)的轴向垂直的面的剖面的外缘形状最大;侧面部(12b),其外缘形状沿从粗轴部(12a)朝向前端部(13)的方向变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蓄电元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能够用于作为例如二次电池及其他电池等蓄电元件的外包装的容器的密封栓及使用该密封栓的蓄电元件。
技术介绍
二次电池本来用于置换一次电池,现作为便携式电话、IT设备等电子设备的电源而得到广泛普及。特别是,锂离子电池所代表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为高能量密度,因此也逐渐扩展到电动车等产业用大型电气设备的应用中。这种二次电池通常具有在铝等金属制容器中封入发电要件及电解液的结构。在容器表面预先开设贯通孔,电解液经由该贯通孔注入到收纳发电要件后而被密闭的容器中。然后,该贯通孔被金属制的密封栓密封,从而确保容器的密闭状态(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图16A是表示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现有技术中的二次电池的容器的密封栓100的结构的侧视图,图16B是表示该密封栓100的结构的立体图,图16C是表示该密封栓100的结构的剖视图(用包含图16A所示的中心轴D的平面剖开密封栓100时的剖视图)。另外,图17A是表示该密封栓100配置在贯通孔210内的状态的图。如上述图所示,密封栓100具备:嵌入形成在壁部200的贯通孔210的柱部102、被壁部200表面卡止的凸缘部101。另外,密封栓100中最容易与贯通孔210的缘部211接触的部分即柱部102的侧端部形成为圆滑的曲面103。由此,金属制部件即柱部102顺畅地插入贯通孔210中,因此,能够降低因部件彼此接触所引起的金属渣及其他污染物的产生。【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110632号公报基于现有技术的密封栓100的结构为如上所述,但在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如下问题。即,在通过密封栓100密封贯通孔210之际,需要将柱部102插入贯通孔210内而进行临时固定。然而,实际上在将密封栓100通过手或夹具等配置于贯通孔210上时,如图17B所示,密封栓100处于相对于贯通孔210倾斜的姿势。图17B是用于说明现有技术中的密封栓100的课题的图。因此,即使例如柱部102的外径与贯通孔210的内径的余量较大时,贯通孔210的缘部211在柱部102的曲面103上滑动而钩住柱部102的侧面。因此,密封栓100以稳定的姿势配置在贯通孔210中的比例变低。作为其结果,为了临时固定,需要再调整密封栓100的姿势的周折,这将导致二次电池制作时的作业性显著降低,使二次电池作成的生产率降低。如此,基于现有技术的密封栓在安装时的稳定性差,因此存在可能导致生产率降低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课题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稳定地安装于贯通孔的密封栓及使用该密封栓的蓄电元件。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方式的密封栓,其对形成于壁部的贯通孔进行密封,并且具备配置在所述贯通孔内的主轴部,所述主轴部具有:柱部;前端部,其与所述柱部的前端连接配置,且与所述主轴部的轴向垂直的面的剖面的外缘形状的尺寸为所述柱部的前端的外缘形状的尺寸以下,所述柱部具有:粗轴部,其与所述主轴部的轴向垂直的面的剖面的外缘形状最大;侧面部,其外缘形状沿着从所述粗轴部朝向所述前端部的方向变小。根据该结构,由于密封栓的主轴部具有从柱部的粗轴部朝向前端部而剖面的外缘形状变小的形状,因此,容易将主轴部插入贯通孔内,且能够以保持正规姿势的状态临时固定密封栓。因此,利用该密封栓,能够稳定安装于贯通孔。另外,所述粗轴部可以配置在所述柱部的所述前端部相反侧的端部,在所述密封栓密封所述贯通孔时,所述粗轴部配置在所述贯通孔的开口端部。根据该结构,由于外缘形状最大的粗轴部配置在贯通孔的开口端部,因此,能够抑制将主轴部插入贯通孔内时主轴部与该开口端部接触而产生污染物的情况。另外,所述粗轴部可以在所述柱部的所述前端部相反侧的端部与所述侧面部的端部之间整个形成为筒状。根据该结构,由于粗轴部为筒状的部位,因此,通过将粗轴部嵌入贯通孔,从而能够将密封栓牢固地临时固定在贯通孔中。由此,能够省略通过输出弱化的激光焊接将密封栓固定在容器上的临时击打的工序,从而能够提高生产率。另外,可以形成为所述侧面部在至少一部分的面中,与所述主轴部的轴向垂直的面的剖面的外周长度的变化比例改变。根据该结构,主轴部在至少一部分面具有从粗轴部朝向前端部而外周长度的变化比例改变的形状,即,具有与主轴部的轴向平行的面的剖面的外缘形状成为曲线的形状。因此,能够抑制将主轴部插入贯通孔内时主轴部与贯通孔的开口端部或内部接触而产生污染物。另外,还可以具备露出部,该露出部与所述柱部的所述前端部相反侧连接配置,在所述密封栓密封所述贯通孔时从所述壁部露出配置在所述壁部的壁面上。根据该结构,由于密封栓密封贯通孔时,露出部露出配置在壁面上,因此,能够容易地将密封栓插入贯通孔内,从而能够将密封栓稳定安装在贯通孔内。另外,可以构成为所述柱部的所述前端部相反侧的端部与所述侧面部的端部之间的部位的外部形状与所述贯通孔的内部形状对应。根据该结构,由于柱部的基端侧的部位的外部形状与贯通孔的内部形状对应,因此,通过将该基端侧的部位嵌入贯通孔中,从而能够将密封栓牢固地临时固定在贯通孔中。由此,能够省略临时击打的工序,能够提高生产率。另外,所述柱部可以配置在与所述主轴部的重心相比距离所述前端部更远的位置。根据该结构,由于主轴部的重心配置在比柱部还靠前端部,因此,在将密封栓插入贯通孔内时,能够使密封栓的姿势快速地移转为正规的姿势。另外,在所述主轴部在轴向上的长度中,可以构成为所述前端部比所述柱部长。根据该结构,由于主轴部构成为前端部比柱部长,因此,将密封栓插入贯通孔内之际,能够使密封栓的姿势快速地移转为正规的姿势。另外,所述主轴部在轴向上的长度可以为所述密封栓对所述贯通孔进行密封之际的所述贯通孔在该轴向上的长度以下。根据该结构,由于主轴部的长度为贯通孔的长度以下,因此,主轴部不会从贯通孔的下表面突出,能够使密封栓不会侵入壁部下的收纳空间。另外,所述粗轴部的半径可以比将所述柱部的所述前端部相反侧的端面的中心与所述前端部的前端面连结的最长的直线距离小,或者比将所述粗轴部和所述侧面部的边界面的中心与所述前端部的前端面连结的最长的直线距离小。根据该结构,由于粗轴部的半径比柱部的基端侧的端面的中心或粗轴部的侧面部侧的端面的中心与前端部的前端面的最长距离小,因此,当将密封栓插入贯通孔内之际,即使密封栓旋转,也能够通过前端部抑制密封栓的该旋转。另外,所述柱部可以具有形成在所述柱部的所述前端部相反侧的端部和所述粗轴部之间的侧面,该侧面为与所述主轴部的轴向垂直的面的剖面的外缘形状比所述粗轴部的所述外缘形状小的侧面。根据该结构,柱部可以构成为为在比粗轴部靠基端侧具有外缘形状比粗轴部还小的部位的形状,在该情况下,也能够容易地将主轴部插入贯通孔内,从而将密封栓稳定安装在贯通孔中。另外,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一方式的蓄电元件具备:具有开口的容器主体;闭塞所述开口的盖部;收纳在所述容器主体内的电极体;上述的密封栓,所述容器主体或所述盖部具有形成有贯通孔的壁部,所述密封栓对形成在所述壁部上的贯通孔进行密封。根据该结构,由于形成在蓄电元件的壁部上的贯通孔被上述的密封栓密封,因此,与上述同样,也能够实现将密封栓稳定地安装在贯通孔内的蓄电元件。【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实现可稳定地安装在贯通孔中的密封栓。附图说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a href="http://www.xjishu.com/zhuanli/59/201210403012.html" title="密封栓及蓄电元件原文来自X技术">密封栓及蓄电元件</a>

【技术保护点】
一种密封栓,其对形成于壁部的贯通孔进行密封,并且具备配置在所述贯通孔内的主轴部,所述主轴部具有:柱部;前端部,其与所述柱部的前端连接配置,且与所述主轴部的轴向垂直的面的剖面的外缘形状的尺寸为所述柱部的前端的外缘形状的尺寸以下,所述柱部具有:粗轴部,其与所述主轴部的轴向垂直的面的剖面的外缘形状最大;侧面部,其外缘形状沿着从所述粗轴部朝向所述前端部的方向变小。

【技术特征摘要】
2011.10.26 JP 2011-235369;2012.09.21 JP 2012-20831.一种蓄电元件,其具备:具有壁部的容器;以及对形成于所述壁部的贯通孔进行密封的密封栓,其中,所述密封栓具备配置在所述贯通孔内的主轴部,所述主轴部具有:柱部;及前端部,其与所述柱部的前端连接配置,且与所述主轴部的轴向垂直的面的剖面的外缘形状的尺寸为所述柱部的前端的外缘形状的尺寸以下,所述柱部具有:粗轴部,其与所述主轴部的轴向垂直的面的剖面的外缘形状最大;及侧面部,其外缘形状沿着从所述粗轴部朝向所述前端部的方向变小,所述主轴部的轴向上的长度为所述密封栓密封所述贯通孔时的所述贯通孔在该轴向上的长度以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粗轴部配置在所述柱部的所述前端部相反侧的端部,在所述密封栓密封所述贯通孔时,所述粗轴部配置在所述贯通孔的开口端部。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蓄电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粗轴部在所述柱部的所述前端部相反侧的端部与所述侧面部的端部之间形成为筒状。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蓄电元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侧面部,在至少一部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上林广和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杰士汤浅国际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