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配件,尤其涉及一种发动机油气分离机构。
技术介绍
发动机包括汽缸体和曲轴箱,汽缸体与曲轴箱固定连接,其中,曲轴箱是发动机汽缸体用来安装曲轴的部位,且曲轴箱底部贮存有用于润滑、冷却及密封的机油。在发动机运作的过程中,由于可燃混合气在燃烧室内燃烧产生的压力过大,使一部分可燃混合气和废气经活塞环窜到曲轴箱内,从而增大了曲轴箱内的气压,容易造成曲轴箱内的机油泄漏等问题,因此需要对曲轴箱进行通风处理。目前,曲轴箱通风方式有自然通风方式和强制通风方式,但是自然通风方式是将曲轴箱内的气体直接排到大气中,污染空气,因此通常采用的是强制通风方式。强制通风方式具体为,从曲轴箱内抽出的气体导入发动机的进气管中,从而使该气体进入燃烧室再燃烧,循环使用。在强制通风系统中,从曲轴箱内抽出的气体会混有机油蒸汽,此时需要通过油气分离机构来完成气体与机油的分离,使分离后的气体进入发动机进气管中再利用,分离后的机油流回曲轴箱中,从而净化气体,提高气体的燃烧率,同时节约机油。但是,现有的油气分离机构存在以下缺点该机构中的油气分离器往往不能够将油气中的机油与气体充分分离,分离效果差,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发动机油气分离机构,包括油气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气分离器包括本体及固定在所述本体上的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本体分为第一腔室及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连通有油气取气口,所述第二腔室连通有回油口及通风口;所述隔板与所述本体之间存在导通处,所述第一腔室与所述第二腔室在所述导通处连通;所述第一腔室内在所述油气取气口与所述导通处之间设有多个第一挡油板,所述第二腔室内在所述通风口及所述回油口之间设有多个第二挡油板;所述第一挡油板朝向所述第一腔室内油气流动方向在所述本体及所述隔板上交错排列;所述第二挡油板朝向所述第二腔室内油气流动方向在所述本体及所述隔板上交错排列。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油气分离机构,包括油气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气分离器包括本体及固定在所述本体上的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本体分为第一腔室及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连通有油气取气口,所述第二腔室连通有回油口及通风口 ;所述隔板与所述本体之间存在导通处,所述第一腔室与所述第二腔室在所述导通处连通; 所述第一腔室内在所述油气取气口与所述导通处之间设有多个第一挡油板,所述第二腔室内在所述通风口及所述回油口之间设有多个第二挡油板;所述第一挡油板朝向所述第一腔室内油气流动方向在所述本体及所述隔板上交错排列;所述第二挡油板朝向所述第二腔室内油气流动方向在所述本体及所述隔板上交错排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油气分离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气分离器由第一结构及第二结构组成;所述第一结构与所述第二结构通过焊接固定连接; 所述油气取气口及所述回油口设在所述第一结构上;所述隔板、所述第一腔、所述第一挡油板、所述第二腔室、所述第二挡油板、所述导通处及所述通风口设在所述第二结构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油气分离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结构与所述第二结构中的第一挡油板、第二挡油板之间存在间隙; 所述隔板为T型隔板,所述T型隔板将所述第二结构划分为缓冲腔室、所述第一腔室及所述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分别位于所述T型隔板的两侧,所述缓冲腔室位于所述T型隔板的上侧,且所述T型隔板的位于所述第一腔室与所述缓冲腔室之间的一端与所述本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腔室与所述缓冲腔室连通,且所述通风口与所述缓冲腔室连通; 所述第二结构对应所述回油口的位置设有存留槽。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动机油气分离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结构与所述第二结构中的第一挡油板、第二挡油板之间的间隙为0.5mm。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动机油气分离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T型隔板的位于所述第二腔室与所述缓冲腔室之间的一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吉瑞,张鹏,崔志强,张建川,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