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电催化氧化氨的Pt/ITO电极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653418 阅读:3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01 20: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效电催化氧化氨的Pt/ITO电极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制备工作电极,(a)首先将ITO清洗处理;(b)将导线与经步骤(a)清洗处理后的ITO的导电面连接并封装,即得工作电极;步骤二:将Pt对电极、饱和甘汞参比电极、工作电极以及电解液连接形成回路构成三电极体系;所述电解液是由H2PtCl6溶液与HCl溶液混合而成;步骤三:将三电极体系接入电化学工作站,进行电沉积处理,即可。本发明专利技术在电镀液中引入氯离子之后可有效降低电沉积得到的Pt金属颗粒的粒径,得到纳米片状颗粒,同时提高金属颗粒在ITO表面的分散性、铂的催化效率、Pt的利用率。本发明专利技术步骤简单,容易操作,成本低廉,环保,效果显著,与当前的商业催化电极相比,性能更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是电催化
的电极制备方法,具体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负载分散贵金属微/纳米颗粒的导电基休材料在电催化、能源、生物、光学和电子器件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前景。近年来,采用具有优良电学和光学性能的氧化铟锡(ITO)透明导电薄膜作为导电载体引起了迅速关注。较传统的导电基体,ITO除了具有低成本的优点外,还有良好的导电性、高可见光透射率、宽电化学窗口和稳定的物理化学性能等优势。然而在自然界Pt的含量很少,Pt价格昂贵,造成Pt/ITO电极的生产制造成本高昂。为了降低Pt/ITO电极的制造成本,·需要提高Pt的利用率,前人制备的Pt纳米颗粒时电镀液中加入的是H2SO4,得到的颗粒的粒径为300-500nm,造成了纳米颗粒内的Pt无法利用,导致Pt的利用率很低。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制备工作电极,(a)首先将ITO清洗处理;(b)将导线与经步骤(a)清洗处理后的ITO的导电面连接并封装处理,即得工作电极;步骤二:组装三电极体系,将Pt对电极、饱和甘汞参比电极、工作电极以及电解液连接形成回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效电催化氧化氨的Pt/ITO电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制备工作电极,(a)首先将ITO清洗处理;(b)将导线与经步骤(a)清洗处理后的ITO的导电面连接并封装处理,即得工作电极;步骤二:组装三电极体系,将Pt对电极、饱和甘汞参比电极、工作电极以及电解液连接形成回路构成三电极体系;所述电解液是由H2PtCl6溶液与HCl溶液混合而成;步骤三:将三电极体系接入电化学工作站,进行电沉积,即得最终得到Pt/ITO电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电催化氧化氨的Pt/ το电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制备工作电极, (a)首先将ITO清洗处理; (b)将导线与经步骤(a)清洗处理后的ITO的导电面连接并封装处理,即得工作电极; 步骤二:组装三电极体系, 将Pt对电极、饱和甘汞参比电极、工作电极以及电解液连接形成回路构成三电极体系;所述电解液是由H2PtCl6溶液与HCl溶液混合而成; 步骤三:将三电极体系接入电化学工作站,进行电沉积,即得最终得到Pt/ITO电极。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电催化氧化氨的Pt/ITO电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a)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欣童杨耀钟澄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