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洁焊炬的导电管的方法以及焊炬和导电管技术

技术编号:865172 阅读:2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清洁焊炬(10)的导电管(20)的方法,借助所述导电管向焊丝(13)提供电能,所述焊丝借助丝盘(14)或丝鼓经由送丝机(11)向焊炬(10)移动,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涉及焊接设备(1)以及用于这种焊接设备(1)的焊炬(10)的导电管(20)。为了延长焊炬(10)的导电管(20)的使用寿命,本发明专利技术设置成使所述焊丝(13)沿着丝盘(14)或丝鼓的方向向后至少移动一次,直到焊丝(13)的端部(27)至少位于导电管(20)的长度(36)内,并且焊丝(13)接下来再次向前移动,特别是再次进入其起始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清洁焊炬的导电管(contacttube)的方法,通过所述导电管 向焊丝供应电能,所述焊丝借助丝盘或丝鼓经由送丝机向焊炬移动。此外,本专利技术涉及具有电流源和焊炬的焊接设备,该焊炬包括用来向焊 丝供应电能的导电管,所述焊丝借助丝盘经由送丝机向焊炬移动。最后,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上述焊接设备的焊炬的导电管。
技术介绍
本专利技术涉及焊接方法,其中焊丝借助丝盘或丝鼓馈送到焊炬区域内。这 里,电弧在焊丝和待连接工件之间燃烧。为了建立焊丝的电接触,通过导电 管引导焊丝,该导电管布置在焊炬内并与电流源连接。为此,导电管具有内 孔,焊丝通过该内孔馈送到工件。在焊丝和工件之间维持电弧所需的焊接电 流经由导电管流入焊丝。为了实现低电阻,需要将导电管中的内孔适当适配 焊丝直径,并将其设计地略大。此外,焊丝在导电管内孔内的摩擦不能太大, 因为否则在移动焊丝时会引起问题,此外,还可能带来焊丝的更大磨损。通 常,选择导电管内孔直径,比焊丝直径约大20%。本专利技术可以适合全部的焊接过程,在这些焊接过程中,焊丝用作消耗电极。在焊接过程中,特别强调焊丝的导电管。例如,称其为"泄漏"导电管, 原因是直径因焊丝摩擦而变大,火花腐蚀或二次电弧(secondary electric-arc ) 发生在导电管的内孔中。这种情形归咎于导电管内孔的机械应力,所述导电 管通常由导电良好的金属特别是铜构成。因此,时间一长,焊丝的接触变差, 且焊接过程变得不稳定。这只会使得二次电弧形成,该二次电弧对导电管的 应力更甚,并缩短其使用寿命。由于焊丝上存在颗粒,或者焊丝携带颗粒, 所以导电管"泄漏"变得更严重。另一个问题是所谓的导电管"堵塞"。这里,馈送焊丝导致的磨损物沉积在导电管的内孔中,逐渐减小导电管内孔的直径。任选地,可以通过增大 馈送焊丝的功率来抵消导电管内孔的"堵塞"。但是,这样做对于焊缝质量 存在负面影响,并且导致了额外的磨损,因此加速了进一步"堵塞"导电管 内孔。因此,作为焊炬的易损件,导电管必须在相对较短的时间间隔内更换。为了拆下磨损的导电管,并安装新的导电管,必须关掉焊接设备,且焊接设备不能用于生产。因此,特别是针对机器人焊接设备而言,让导电管的使用 寿命尽可能延长且让更换导电管的时间间隔尽可能延长是主要的目的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建立上述的清洁方法,由此可以更长时间地使 用导电管。所述方法应尽可能简单,并且能尽可能快速地实施,且应该尽可 能小地影响焊接过程。最后,所述清洁方法应该尽可能节约成本并且尽可能 容易实施。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目的是获得上述焊接设备,由此可以较之常用焊接设备 延长导电管的使用寿命。最后,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目的在于获得一种使用寿命更长的导电管,该导 电管将与上述焊接设备的焊炬一起使用。就所述方法而言,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焊丝沿着丝盘方向 至少向后移动一次,直到焊丝端部位于导电管内,并且焊丝接着再次向前移 动。所述清洁方法的特征在于,焊丝至少向后移动一次,并且接着向前移动, 其中向后移动地要比焊接过程所需的焊丝向后移动明显地更远,即至少直到 其位于导电管内。由于焊丝的这种向后移动,导电管内部积累的磨损物脱落, 部分被带走,并馈送到导电管后面,在随后的向前移动过程中,脱落的磨损 物将由焊丝经由导电管内孔向外馈送。焊丝的向后移动和随后的向前移动还 可以利用现有焊接设备通过适当控制送丝机而以非常简单的方式实施。根据 导电管的污染程度,焊丝可以进行若干次向后/向前移动,以清洁导电管。由 于焊丝用于清洁导电管的向后和向前移动可以以特别快速的方式实施,所以 焊接过程受到的影响微乎其微。在焊丝最后一次向前移动的过程中,焊丝优选移回其起始位置,并且从焊丝的该位置将相应地继续焊接过程。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特征,让焊丝至少沿着导电管的整个长度向后移 动。因此,粘附在焊丝上的全部磨损颗粒可以被馈送到导电管后面,并且借 助适当措施带走。此外,这些额外措施包括例如让空气特别是压缩空气流过处于抽回位置 的焊丝端部区域。由于存在空气,可以吹走粘附在焊丝上并积累在导电管端 部的磨损物,使得导电管不会再堵塞。同样,在焊丝处于抽回位置时,可以抽吸焊丝端部区域,从而可以有选 择地去除和收集磨损物。但是,优选在接下来的向前移动过程中,从焊炬内 部经由导电管的内孔向外馈送磨损物。另一项优势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在焊丝向后移动进行清洁之前,将 焊丝端部熔化。从而,焊丝自由端熔化成直径较大的球面拱顶(calotte ),当 抽回焊丝时,该球面拱顶在导电管内孔中用作活塞,由此从内孔向后馈送全 部磨损物并使磨损物脱落,这些磨损物将在焊丝向前移动过程中,被运送出 去。为了防止球形拱顶变得太大,无法向后移动焊丝或者仅在非常用力的情 况下才可以移动,则必须根据所用的焊丝材料,在特定时间段内输入特定焊 接电流和/或特定焊接电压来实现这种熔化。在焊丝自由端熔化之后立即向后 移动焊丝,所形成的并且仍然发烫的球面拱顶甚至更容易发生变形,并因此 可以挤压穿过导电管的内孔。除了熔化焊丝端部之外,还可以在焊丝向后移动进行清洁之前,让焊丝 端部机械变形,从而实现更好的清洁效果。这种机械变形例如可以借助在焊丝向后移动进行清洁之前切掉焊丝端 部来实现。因此,在焊丝端部将形成锋利的边缘,由此可以非常理想地剥离 导电管内孔中存在的磨损物并将其向外运送。为了实现更好的清洁效果,焊丝可以向后移动若干次,直到焊丝自由端 至少位于导电管内并且可以再次向前移动。向后/向前移动的次数可以根据导 电管的污染程度进行调整。可以作为常规事项来清洁导电管,例如在开始每 次焊接过程的时候。同样,还可以在每次焊接过程结束时向后和向前移动焊丝至少一次,从而适当清洁导电管。也可以在焊接过程中让焊丝向前/向后移动进行清洁。在这种情况下,根据测量的焊接电流和/或焊接电压,焊丝可以向后/向 前移动。可以从焊接电流和/或焊接电压来确定导电管的磨损,从而借助这种 创造性的向后和向前移动来进行清洁。向后/向前移动焊丝来清洁导电管也可以根据测量的送丝机电流和/或电 压来进行,因为导电管的"堵塞"程度可以从送丝机的电流或电压来判断或 者至少根据其进行估算。焊丝磨损物堵塞导电管内孔越多,则通过导电管内 孔馈送焊丝所需的电流就越高,所以在超过希望的值之后,就可以进行清洁 过程,即焊丝在导电管内向后移动,随后焊丝向前移动并返回其起始位置。同样,还可以在焊接过程所需的焊丝向前/向后移动的固定预定次数之 后,让焊丝向后和向前移动,清洁导电管。焊丝向后/向前移动可以在单独的清洁站内进行,清洁之前,焊炬定位在 该清洁站内。因此,清洁导电管所需的时间将会增加,但是可以利用清洁站 内存在的额外措施,例如压缩空气或抽吸设备。这种措施特别适合可以适当 编程的机器人焊接设备。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目的也可以由上述焊接设备来实现,其中用于控制送丝 机的单元设置成使焊丝向后移动至少一次,直到焊丝端部至少位于导电管的 长度内,接下来使焊丝向前移动,用来清洁导电管。这里,相应的控制单元 可以专门设置用来清洁,或者相应的控制单元可以由已经存在的用来馈送焊 丝的控制单元经过适当重新编程而形成。整改这种焊接设备需要付出的努力 特别少。根据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特征,可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清洁焊炬(10)的导电管(20)的方法,经由所述导电管向焊丝(13)提供电能,所述焊丝(13)借助丝盘(14)或丝鼓经由送丝机(11)向焊炬(10)移动,其特征在于,所述焊丝(13)沿着丝盘(14)或丝鼓的方向向后至少移动一次,直到焊丝(13)的端部(27)至少位于导电管(20)的长度(36)内,并且焊丝(13)接下来再次向前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M吕尔诺斯H斯陶弗尔
申请(专利权)人:弗罗纽斯国际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AT[奥地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