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剪压余的打料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挤压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650473 阅读:1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01 14: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主剪压余的打料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挤压机,主剪压余的打料装置包括移动跟随机构、拨杆机构和旋转机构,移动跟随机构包括导向柱,拨杆机构包括安装杆、油缸、第一连杆、及第二连杆,油缸通过安装杆连接于导向柱,油缸的柱塞固定连接于第一连杆的上端,第一连杆的下端与第二连杆的上端枢转连接,旋转机构包括连接板、旋转轴、固定块及拨料铲,第二连杆的下端与连接板的一端枢转连接,连接板的另一端与旋转轴固定连接,拨料铲与旋转轴固定连接,旋转轴可转动的设置于固定块内,导向柱固定连接于固定块,旋转机构能够带动移动跟随机构和拨杆机构一起移动;当油缸的柱塞伸出时,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下移,带动连接板、旋转轴及拨料铲旋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挤压机的主剪设备,特别涉及主剪压余的打料设备。
技术介绍
在挤压机,例如铝挤压机的工作过程中,每一次挤压结束后,都需要主剪剪刀片下降,将压余与挤压制品分离。由于被剪切金属的性质、温度、剪刀片结构等原因,剪切粘性大的压余时,压余经常会粘连在剪刀片背面的弧形区内,影响下次剪切效果。现有技术一般在主剪刀片的弧形区斜上方安装有打料装置。如图1所示,打料装置的打料杆3 —端连接于油缸的柱塞,另一端穿过铜导套4,对准主剪刀片I的弧形区2,打料时,打料杆3以油缸驱动,并通过铜导套4导向,随着活塞杆的伸长,打料杆3直接接触到压余,将其打落。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打料杆3端部经常粘连金属铝,甚至部分金属铝随打料杆3端部进入铜导套4内,严重影响了主剪打料设备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主剪压余的打料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挤压机,该打料装置能有效避免压余与其他部分粘黏,提高打料装置的稳定性。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主剪压余的打料装置,其包括移动跟随机构、拨杆机构和旋转机构,该移动跟随机构包括导向柱,该拨杆机构包括安装杆、油缸、第一连杆、及第二连杆,该油缸通过安装杆连接于该导向柱,该油缸的柱塞固定连接于该第一连杆的上端,该第一连杆的下端与该第二连杆的上端枢转连接,该旋转机构包括连接板、旋转轴、固定块及拨料铲,该第二连杆的下端与该连接板的一端枢转连接,该连接板的另一端与该旋转轴固定连接,该拨料铲与该旋转轴固定连接,该旋转轴可转动的设置于该固定块内,该导向柱固定连接于该固定块,该旋转机构能够带动该移动跟随机构和该拨杆机构一起移动;当该油缸的柱塞伸出时,该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下移,带动该连接板、旋转轴及拨料伊旋转。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挤压机,其包括主剪装置和上述的主剪压余的打料装置,该主剪装置包括固定支架和剪刀片移动机构,该剪刀片移动机构包括主剪刀片和移动滑块,该主剪刀片固定于该移动滑块,能够随着该移动滑块上下移动,该主剪刀片的背面具有弧形区域,部分弧形区域朝正面凹入,形成容置部,用于容纳该拨料铲,该固定块固定于该移动滑块,该第一导向座固定于该固定支架,该移动跟随机构、该拨杆机构和该旋转机构能够随该剪刀片移动机构一起移动,当该主剪刀片从剪切的初始位置下降至终止位置的过程中,带动该移动跟随机构、拨杆机构和旋转机构一起下降,此过程中该拨料铲位于该容置部内,当该油缸的柱塞伸出时,该拨料铲旋转离开该容置部,将压余从该主剪刀片的背面剥离。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的打料装置通过旋转的拨料铲剥离主剪刀片上的压余,打料动作准确,与压余的接触面积大,有效减少粘性金属的流动变形,且拨料铲的整个打料过程不与其他部分干涉,特别是打料装置的导向部分远离压余,从而避免压余与其他部分粘黏,提高打料设备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的主剪压余的打料装置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主剪压余的打料装置主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主剪压余的打料装置左视图;图4为沿图2中A-A线的剖视图;图5为沿图2中B-B线的剖视图;图6为与本专利技术的打料装置对应的剪刀片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中剪刀片的剪切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如图2、3所示,本专利技术的挤压机包括主剪装置10和主剪压余的打料装置20。主剪装置10包括两固定支架11和剪刀片移动机构12。剪刀片移动机构12设置于两固定支架11之间,剪刀片移动机构12包括主剪刀片121和移动滑块122,如图6所示,主剪刀片121通过其上的5个螺孔经由螺栓固定于移动滑块122,随着移动滑块122上下移动,剪切压余(此结构与现有技术类似,故不再次赘述)。如图6、7所示,当主剪刀片121剪切压余30时,其一侧靠近内部具有挤压制品的挤压工具40 (该侧为正面SI),另一侧靠近压余(该侧为背面S2),主剪刀片121的刀刃从A处下降至压余30的下端,即B处,从而将压余切除。背面S2具有弧形区域S3,部分弧形区域S3的中部朝正面SI凹入,形成容置部123。本实施例中容置部123为矩形,其中心线与主剪刀片121中心线重合。如图2、3所示,打料装置20为一种连杆结构,其包括移动跟随机构21、拨杆机构22和旋转机构23。移动跟随机构21包括导向柱211和套筒212。一固定支架11的外侧设有第一导向座111,其具有第一导向孔H1,导向柱211的下端穿过第一导向孔H1,且下端伸入套筒212内,并通过螺栓与套筒212固定连接。如图4所示,优选的,导向柱211的截面大致为半圆形,第一导向孔H1、套筒212的通孔(未标示)与导向柱211的截面形状一致,避免导向柱211在第一导向座111、套筒212内晃动。拨杆机构22包括:安装杆221、油缸222、第一连杆224、接头223、225、227和第二连杆226安装杆221的一端与导向柱21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油缸222的缸体固定连接。油缸222的柱塞与接头223的一纟而固定连接,从而接头223能在油压的驱动下随柱塞伸缩。接头223的另一端与第一连杆224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一导向座111的外侧固定有第二导向座112,其内部的第二导向孔H2与第一连杆224对齐,第一连杆224套设于第二导向孔H2内,第一连杆224的下端从第二导向孔H2下方露出,且通过销轴与接头225枢转连接,接头225的下端与第二连杆226的上端固定连接,第二连杆226的下端与接头227固定连接。通过此拨杆机构22,当导向柱211移动时,安装杆221同时移动,带动下方的第一连杆224在第二导向座112的导向作用下移动。如图2、3、5所示,旋转机构23包括连接板231、旋转轴232、固定块233及拨料铲234。连接板231的一端通过销轴与接头227的下端枢转连接,连接板231的另一端具有通孔H3,旋转轴232的一端位于通孔H3内,并通过通孔H3内的键与连接板231固定。固定块233内部,沿着其长度方向开设通孔H4,旋转轴232套设于通孔H4内。拨料铲234的尺寸略小于或等于容置部123的尺寸,拨料铲234固定安装于旋转轴232上,并从固定块233的敞口槽中露出。固定块233内,于拨料铲234和旋转轴232的连接处套设护套235,当旋转轴232和拨料铲234旋转时,减小与固定块233的摩擦。如图2、4、5所示,固定块233通过多个螺栓236固定于移动滑块122的下方,从而当移动滑块122移动时,随着其移动。并且,组装时,先将第一导向座111固定于固定支架11上,将导向柱211伸入第一导向座111内,且下端固定套筒212。接着,将拨杆机构22连接于移动跟随机构21。再将连接板231与接头227枢转连接,将固定块233与移动滑块122固定连接。最后将套筒212的下方焊接于固定块233上。以下,对本专利技术的挤压机的剪切、打料过程进行详细说明。如图7所示,当主剪刀片121位于初始位置A (未开始剪切)时,拨料铲234位于容置部123内,即图3中左侧位置。剪刀片移动机构向下移动,带动旋转机构23下移,和固定块233焊接的套筒212下移,一端套设固定于套筒212的导向柱211下移,并由第一导向座111导引;与导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主剪压余的打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移动跟随机构、拨杆机构和旋转机构,该移动跟随机构包括导向柱,该拨杆机构包括安装杆、油缸、第一连杆、及第二连杆,该油缸通过安装杆连接于该导向柱,该油缸的柱塞固定连接于该第一连杆的上端,该第一连杆的下端与该第二连杆的上端枢转连接,该旋转机构包括连接板、旋转轴、固定块及拨料铲,该第二连杆的下端与该连接板的一端枢转连接,该连接板的另一端与该旋转轴固定连接,该拨料铲与该旋转轴固定连接,该旋转轴可转动的设置于该固定块内,该导向柱固定连接于该固定块,该旋转机构能够带动该移动跟随机构和该拨杆机构一起移动;当该油缸的柱塞伸出时,该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下移,带动该连接板、旋转轴及拨料铲旋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主剪压余的打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移动跟随机构、拨杆机构和旋转机构,该移动跟随机构包括导向柱,该拨杆机构包括安装杆、油缸、第一连杆、及第二连杆,该油缸通过安装杆连接于该导向柱,该油缸的柱塞固定连接于该第一连杆的上端,该第一连杆的下端与该第二连杆的上端枢转连接,该旋转机构包括连接板、旋转轴、固定块及拨料铲,该第二连杆的下端与该连接板的一端枢转连接,该连接板的另一端与该旋转轴固定连接,该拨料铲与该旋转轴固定连接,该旋转轴可转动的设置于该固定块内,该导向柱固定连接于该固定块,该旋转机构能够带动该移动跟随机构和该拨杆机构一起移动;当该油缸的柱塞伸出时,该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下移,带动该连接板、旋转轴及拨料铲旋转。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料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移动跟随机构还包括套筒,该导向柱部分的套设于第一导向座的第一导向孔内,该导向柱的下端穿过该第一导向孔,且下端伸入该套筒内,并通过螺栓与该套筒固定连接,该第一导向座的外侧固设有第二导向座,其内部的第二导向孔与该第一连杆对齐,该第一连杆套设于该第二导向孔内,该第一连杆的下端从该第二导向孔下方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其秀王书勇葛文中
申请(专利权)人:太原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