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交换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644136 阅读:1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28 02: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能够提高两种流体间的热交换效率的热交换器。热交换器(1)具有:具有流体流通部(3)的基板(2);卷绕在基板(2)上并且供与在基板(2)的流体流通部(3)内流动的流体不同种类的流体流动的铝管(4)。基板(2)由相互层叠状地接合的两张铝板(5)构成。通过使构成基板(2)的两张铝板(5)中的至少某一方的铝板(5)向外侧鼓出而在两铝板(5)间形成流体流通部(3)。流体流通部(3)为蜿蜒状,由并列状地配置的多个直线部(6)以及将相邻直线部(6)彼此在长度方向的两端部交替地连结的弯曲部(7)构成。以铝管(4)的一部分位于基板(2)的流体流通部(3)的相邻直线部(6)间的方式将铝管(4)卷绕在基板(2)上。(*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例如热泵式热水供给装置中使用的热交换器
技术介绍
在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汽车等相比较来说废热较少的车辆中,由于存在用于对车厢内进行供暖的热源不足的情况,因此,考虑到以下方案利用被冷气机用冷冻循环的压缩机压缩而成为高温高压的冷气机用冷冻循环的制冷剂所具有的热并通过热交换器对用于对上述车辆的电力转换装置的IGBT等的动力设备进行冷却而被加热的水进行加热。作为通过高温高压的制冷剂对水进行加热的热交换器,已知下述的热交换器,具有由相互平行地配置的两张平坦状金属板以及配置在两金属板间并钎焊在两金属板上的波状的翅片构成,且在内部设有水通路的水流通部件;围绕水流通部件的横截面圆形的制冷剂流通管,制冷剂流通管的外周面的一部分在接触水流通部件的金属板的外表面的状态被钎焊(参照专利文献I)。但是,在专利文献I的热交换器中,制冷剂流通管的外周面与水流通部件的金属板的外表面的接触面积较小,制冷剂与水之间的导热性不足,无法获得充分的热交换效率。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12171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交换器,能够解决上述问题,提高两种流体之间的热交换效率。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包括以下方式。I) 一种热交换器,具有具有流体流通部的基板;卷绕在基板上并且供与在基板的流体流通部内流动的流体不同种类的流体流动的金属管,基板由相互层叠状地接合的两张金属板构成,并且,通过使构成基板的两张金属板中的至少某一方的金属板向外侧鼓出而在两金属板间形成流体流通部,流体流通部为蜿蜒状,包括并列状地配置的多个直线部、以及将相邻直线部彼此在长度方向的两端部交替地连结的弯曲部,以金属管的一部分位于基板的流体流通部的相邻直线部之间的方式将金属管卷绕在基板上。2)如上述I)所述的热交换器,通过仅使构成基板的两张金属板中的某一方的金属板向外侧鼓出而在两金属板间形成流体流通部。3) 一种热交换器,具有基板,该基板由相互层叠状地接合的两张金属板构成,并且在两金属板间独立地设有供不同种类的流体流动的两个流体流通部,通过使构成基板的两张金属板中的至少某一方的金属板向外侧鼓出而在两金属板间形成流体流通部,多个基板以各基板的一方的流体流通部彼此连通以及另一方的流体流通部彼此连通的方式配置。4) 一种热交换器,具有以长度方向朝向相同方向的方式相互隔开间隔地并列状配置的多个金属制圆管;使宽度方向沿圆管的长度方向,并且,在圆管的长度方向上隔开间隔地并列状配置的多个金属制扁平管,圆管的外周面的一部分与扁平管的外周面的一部分接触,全部圆管彼此以及全部扁平管彼此分别连通。5)如上述4)所述的热交换器,扁平管为波状,波顶部或者波底部的弯曲内侧部分仅与圆管的外周面的单侧部分接触。6)如上述4)所述的热交换器,扁平管为波状,波顶部的弯曲内侧部分与圆管的外周面的一方的单侧部分接触,并且,波底部的弯曲内侧部分与圆管的外周面的另一方的单侧部分接触。技术的效果根据上述I)以及2)的热交换器,具有具有流体流通部的基板;卷绕在基板上,并且供与在基板的流体流通部内流动的流体不同种类的流体流动的金属管,基板由相互层叠状地接合的两张金属板构成,并且,通过使构成基板的两张金属板中的至少某一方的金属板向外侧鼓出而在两金属板间形成流体流通部,流体流通部为蜿蜒状,包括并列状地配置的多个直线部;以及将相邻直线部彼此在长度方向的两端部交替地连结的弯曲部,金属管以金属管的一部分位于基板的流体流通部的相邻直线部间的方式卷绕在基板上,因此,基板的流体流通部的外表面与金属管的外周面的接触面积,与专利文献I记载的热交换器中的制冷剂流通管的外周面与水流通部件的金属板的外表面的接触面积相比变大,能够提高在基板的流体流通部内流动的流体与在金属管内流动的流体之间的导热性从而提高热交换效率。根据上述3)的热交换器,具有基板,该基板由相互层叠状地接合的两张金属板构成,并且在两金属板间独立地设有供不同种类的流体流动的两个流体流通部,通过使构成基板的两张金属板中的至少某一方的金属板向外侧鼓出而在两金属板间形成流体流通部,多个基板以各基板的一方的流体流通部彼此连通以及另一方的流体流通部彼此连通的方式配置,因此,能够提高在各基板的两个流体流通部内流动的不同种类的流体间的导热性,提高两流体间的热交换效率。另外,能够与在两个流体流通部内流动的流体相符地自由地进行回路的设定。根据上述4) 6)的热交换器,具有以长度方向朝向相同方向的方式相互隔开间隔地并列状配置的多个金属制圆管;使宽度方向沿圆管的长度方向,并且,在圆管的长度方向上隔开间隔地并列状配置的多个金属制扁平管,圆管的外周面的一部分与扁平管的外周面的一部分接触,全部圆管彼此以及全部扁平管彼此分别连通,因此,圆管的外周面与扁平管的外周面的接触面积与专利文献I记载的热交换器中的制冷剂流通管的外周面与水流通部件的金属板的外表面的接触面积相比变大,能够提高在基板的流体流通部内流动的流体与在金属管内流动的流体之间的导热性从而提高热交换效率。根据上述5)以及6)的热交换器,能够相对简单地将圆管的外周面与扁平管的外周面的接触面积增大。附图说明图1是显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I的热交换器的主视图。图2是显示图1的热交换器的立体图。图3是显示图1的热交换器中使用的基板的立体图。图4是图1的A-A线放大剖视图。图5是图1的B-B线放大剖视图。图6是显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2的热交换器的立体图。图7是显示图6的热交换器的主视图。图8是显示构成图6的热交换器的基板的主视图。图9是图7的C-C线放大剖视图。图10是图7的D-D线放大剖视图。图11是图7的E-E线放大剖视图。图12是显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3的热交换器的立体图。图13是显示图12的热交换器的圆管和扁平管的结构的图。图14是显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4的热交换器的立体图。图15是显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5的热交换器的立体图。图16是显示图15的热交换器的圆管和扁平管的结构的图。附图标记的说明1:热交换器2 :基板3 :流体流通部4 :招管(金属板)5 :招板(金属板)6:直线部7:弯曲部20 :热交换器21 :基板22、23 :流体流通部27 :招板(金属板)50,65,70 :热交换器51 :圆管52、71 :扁平管57,72 :波顶部58、73:波底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以下的说明中,“铝” 一词除了纯铝外还包括铝合金。另外,在所有附图中对相同部分以及相同部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重复说明。实施方式I本实施方式如图1 图5所示。图1以及图2显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I的热交换器的整体构成,图3 图5显示其主要部分的构成。此外,实施方式I的热交换器的说明中,将图1的上下、左右称为上下、左右,将图5的右侧(图4的上侧)称为前,将与其相反的一侧称为后。图1以及图2中,热交换器I具有具有流体流通部3的基板2 ;卷绕在基板2上且供与基板2的流体流通部3中流动的流体不同种类的流体流动的铝管4(金属管)。如图1 图3所示,基板2由相互层叠状地接合的两张铝板5 (金属板)构成,使构成基板2的两张铝板5中的至少某一方,在这里仅使一方的铝板5向外侧鼓出,从而在两铝板5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具有:具有流体流通部的基板;卷绕在基板上并且供与在基板的流体流通部内流动的流体不同种类的流体流动的金属管,基板由相互层叠状地接合的两张金属板构成,并且,通过使构成基板的两张金属板中的至少某一方的金属板向外侧鼓出而在两金属板间形成流体流通部,流体流通部为蜿蜒状,包括:并列状地配置的多个直线部、以及将相邻直线部彼此在长度方向的两端部交替地连结的弯曲部,以金属管的一部分位于基板的流体流通部的相邻直线部之间的方式将金属管卷绕在基板上。

【技术特征摘要】
2011.11.11 JP 2011-2474641.一种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具有具有流体流通部的基板;卷绕在基板上并且供与在基板的流体流通部内流动的流体不同种类的流体流动的金属管,基板由相互层叠状地接合的两张金属板构成,并且,通过使构成基板的两张金属板中的至少某一方的金属板向外侧鼓出而在两金属板间形成流体流通部,流体流通部为蜿蜒状,包括并列状地配置的多个直线部、以及将相邻直线部彼此在长度方向的两端部交替地连结的弯曲部,以金属管的一部分位于基板的流体流通部的相邻直线部之间的方式将金属管卷绕在基板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通过仅使构成基板的两张金属板中的某一方的金属板向外侧鼓出而在两金属板间形成流体流通部。3.一种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具有基板,该基板由相互层叠状地接合的两张金属板构成,并且在两金属板间独立地设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有野康太平山贵司大桥日出雄森大辅沼泽诚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京滨冷暖科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