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电通水两用的同轴电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612130 阅读:1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20 00: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通电通水两用的同轴电极,包括电极轴轴心设置为空芯,空芯下端口设置有堵头;螺母一、金属套一、螺母二、绝缘垫依次端面接触排列,绝缘垫与绝缘套之间间隔设置;金属套一圆周壁上连接有水嘴二,金属套一内腔中的电极轴圆壁上开有通水孔二;绝缘垫和绝缘套圆周上共同套装有一电极套;电极套下端圆周套装有金属套二;金属套二内腔的一段电极套圆壁上开有通水孔一,金属套二的圆壁连接有水嘴一;绝缘垫、绝缘套、电极套与电极轴之间共同构成一个环状间隙,该环状间隙下端通过通水孔一与水嘴一联通,环状间隙上端与接头联通。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装置,结构简单,安全可靠,提高了感应线圈加热设备的效率与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机械设备
,涉及一种通电通水两用的同轴电极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条件下,大多数人工晶体生长时,是通过感应线圈加热方式对原材料进行加热熔化的,并通过两个具有一定间距的电极与工作室联接,由于不是同心的,因此在工作过程中两个电极就会在与工作室的连接处产生感应涡流,导致在通电工作过程中发热,不但产生功率损失,同时还会影响电极与工作室之间的密封,降低感应线圈加热设备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通电通水两用的同轴电极,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结构设置不合理,两个电极在通电工作过程中容易发热,降低了感应线圈加热设备的密封及稳定性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通电通水两用的同轴电极,包括电极轴,电极轴轴心设置为空芯,空芯下端口设置有堵头;电极轴外圆表面从下到上依次套装有螺母一、金属套一、螺母二、绝缘垫和绝缘套,螺母一、金属套一、螺母二、绝缘垫依次端面接触排列,绝缘垫与绝缘套之间间隔设置;金属套一圆周壁上开口并在该开口固定连接有水嘴二,金属套一内腔中的电极轴圆壁上开有通水孔二;绝缘垫和绝缘套圆周上均设置有相对的台阶,绝缘垫和绝缘套的台阶圆周上共同套装有一电极套;电极套下端设置有与绝缘垫台阶对应的第三个台阶,该第三个台阶圆周套装有金属套二,金属套二两端面分别与绝缘垫和电极套的凸楞接触;金属套二内腔的一段电极套圆壁上开有通水孔一,金属套二的圆壁开口并连接有水嘴一;绝缘垫、绝缘套、电极套与电极轴之间共同构成一个环状间隙,该环状间隙下端通过通水孔一与水嘴一联通,环状间隙上端向外与接头联通。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通电通水两用的同轴电极,结构简单,加工制造容易,安全可靠,显著提高了感应线圈加热设备的效率与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通电通水两用的同轴电极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通电通水两用的同轴电极实施例在工作室中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中,1.电极轴,2.螺母一,3.密封圈A,4.金属套一,5.密封圈B,6.螺母二,7.绝缘垫,8.金属套二,9.电极套,10.空芯,11.密封圈C,12.绝缘套,13.密封圈D,14.接头,15.环状间隙,16.密封圈E,17.通水孔一,18.密封圈F,19.水嘴一,20.密封圈G,21.密封圈H,22.水嘴二,23.通水孔二,24.堵头,25.感应线圈,26.工作室。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通电通水两用的同轴电极结构是,包括电极轴I,电极轴I轴心设置为空芯10 (即轴心通孔),空芯10下端口设置有堵头24,(最好通过焊接方式实现封堵);电极轴I外圆表面从下到上依次套装有螺母一 2、金属套一 4、螺母二 6、绝缘垫7和绝缘套12,螺母一 2、金属套一 4、螺母二 6、绝缘垫7依次端面接触排列,绝缘垫7与绝缘套12之间间隔设置;金属套一 4安装于电极轴I下端,下方的螺母一 2用于将金属套一 4可靠固定在电极轴I上,金属套一 4圆周壁上开口并在该开口固定连接有水嘴二 22,金属套一 4内腔中的电极轴I圆壁上开有通水孔二 23,通水孔二 23用于将空芯10与水嘴二 22联通;绝缘垫7和绝缘套12圆周上均设置有相对的台阶(分别称为第一台阶、第二台阶),绝缘垫7和绝缘套12的台阶圆周上共同套装有一电极套9 ;电极套9下端设置有与绝缘垫7第一台阶对应的第三个台阶,该第三个台阶圆周套装有金属套二 8,金属套二 8设置有固定保险用的螺母二 6,螺母二 6用于压紧绝缘垫7以便金属套二 8与电极套9顶紧,金属套二 8两端面分别与绝缘垫7和电极套9的台阶凸楞顶紧接触,受到限位;金属套二 8内腔的一段电极套9圆壁上开有通水孔一 17,金属套二 8的圆壁开口并连接有水嘴一 19,绝缘垫7、绝缘套12、电极套9与电极轴I之间共同构成一个环状间隙15,该环状间隙15下端通过通水孔一 17与水嘴一 19联通,环状间隙15上端向外与接头14联通。电极轴I与金属套一 4的上、下端面内圆周之间分别设置有密封圈B5和密封圈A3,实现金属套一 4与电极轴I之间的密封;电极轴I与绝缘垫7之间设置有密封圈H21,绝缘垫7与电极套9之间设置有密封圈F18 ;电极轴I与绝缘套12之间设置有密封圈D13,绝缘套12与电极套9之间设置有密封圈Cll ;金属套二 8的上、下内圆端面与电极套9之间的接触面分别设置有密封圈E16和密封圈G20。金属套一 4和金属套二 8均为上下盖结构的中空圆柱形。金属套一 4与螺母二 6之间还可以设置有一个垫片,或者螺母二 6可以设置为包括两个螺母的组合方式。如图2所示,实际应用中,本专利技术的通电通水两用的同轴电极安装于工作室26的底板上,电极轴I顶端与感应线圈25 —端连接,电极套9上端的接头14与感应线圈25另一端连接,水嘴一 19和水嘴二 22除了分别连接外接电源外,还同时与冷却循环水管相联通。工作过程中,外接电源依次通过水嘴二 22、金属套一 4、螺母一 2和螺母二 6、电极轴1、感应线圈25、接头14、电极套9、金属套二 8、水嘴一 19实现闭合传输。同时,冷却循环水依次通过水嘴一 19、通水孔一 17、环状间隙15、接头14、感应线圈25、空芯10、通水孔二 23、水嘴二22实现循环冷却。本专利技术的创新之处在于,电极轴I和电极套9是同轴安装在一起的,两者之间设置有一环状间隙15,并据此引出一个冷却水的回路;电极轴I和电极套9通过分别置于上部的绝缘套12和置于下部的绝缘垫7实现互相绝缘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的装置,具有结构简单,加工制造容易,安全可靠等优点,显著提高了感应线圈加热设备的效率与稳定性,广泛适用于通过感应线圈加热方式进行加热的碳化硅晶体炉、氮化铝晶体炉、宝石炉等各种人工晶体生长设备,以及感应冶炼炉、感应煅烧炉、感应提纯炉中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通电通水两用的同轴电极,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极轴(1),电极轴(1)轴心设置为空芯(10),空芯(10)下端口设置有堵头(24);电极轴(1)外圆表面从下到上依次套装有螺母一(2)、金属套一(4)、螺母二(6)、绝缘垫(7)和绝缘套(12),螺母一(2)、金属套一(4)、螺母二(6)、绝缘垫(7)依次端面接触排列,绝缘垫(7)与绝缘套(12)之间间隔设置;金属套一(4)圆周壁上开口并在该开口固定连接有水嘴二(22),金属套一(4)内腔中的电极轴(1)圆壁上开有通水孔二(23);绝缘垫(7)和绝缘套(12)圆周上均设置有相对的台阶,绝缘垫(7)和绝缘套(12)的台阶圆周上共同套装有一电极套(9);电极套(9)下端设置有与绝缘垫(7)台阶对应的第三个台阶,该第三个台阶圆周套装有金属套二(8),金属套二(8)两端面分别与绝缘垫(7)和电极套(9)的凸楞接触;金属套二(8)内腔的一段电极套(9)圆壁上开有通水孔一(17),金属套二(8)的圆壁开口并连接有水嘴一(19);绝缘垫(7)、绝缘套(12)、电极套(9)与电极轴(1)之间共同构成一个环状间隙(15),该环状间隙(15)下端通过通水孔一(17)与水嘴一(19)联通,环状间隙(15)上端向外与接头14联通。...

【技术特征摘要】
1.ー种通电通水两用的同轴电极,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极轴(I),电极轴(I)轴心设置为空芯(10),空芯(10)下端ロ设置有堵头(24); 电极轴(I)外圆表面从下到上依次套装有螺母ー(2)、金属套ー(4)、螺母ニ(6)、绝缘垫(7)和绝缘套(12),螺母ー(2)、金属套ー(4)、螺母ニ(6)、绝缘垫(7)依次端面接触排列,绝缘垫(7)与绝缘套(12)之间间隔设置; 金属套ー(4)圆周壁上开ロ并在该开ロ固定连接有水嘴ニ(22),金属套ー(4)内腔中的电极轴(I)圆壁上开有通水孔ニ(23); 绝缘垫(7 )和绝缘套(12 )圆周上均设置有相対的台阶,绝缘垫(7 )和绝缘套(12 )的台阶圆周上共同套装有一电极套(9);电极套(9)下端设置有与绝缘垫(7)台阶对应的第三个台阶,该第三个台阶圆周套装有金属套ニ(8),金属套ニ(8)两端面分别与绝缘垫(7)和电极套(9)的凸楞接触;金属套ニ(8)内腔的一段电极套(9)圆壁上开有通水孔ー(17),金属套ニ(8)的圆壁开ロ并连接有水嘴一(19); 绝缘垫(7)、绝缘套(12)、电极套(9)与电极轴(I)之间共同构成ー个环状间隙(15),该环状间隙(15)下端通过通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留臣冯金生沈大勇李杰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华盛天龙光电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