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支持近距离感应耦合的小型化手机用户识别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608271 阅读:2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9 08: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支持近距离感应耦合的小型化手机用户识别卡,包括一具有Micro-SIM卡或NANO-SIM卡的尺寸形状的卡体以及集成在该卡体的尺寸空间内的微型化感应线圈天线、有源负载调制解调器、NFC编解码安全处理器和MCU安全芯片;卡体上设有SIM卡标准铜制连接触点;微型化感应线圈天线、有源负载调制解调器相连接、NFC编解码安全处理器、MCU安全芯片和SIM卡标准铜制连接触点依序相连接;其中,所述有源负载调制解调器采用型号为BOOSTER?DIE的芯片,所述NFC编解码安全处理器采用型号为AT90SC352208RCV的芯片,所述MCU安全芯片的型号为Z32D576。使得该手机用户识别卡不仅能完全实现常规SIM/UIM所具备的各种功能,而且可以实现在现有13.56M即ISO14443体系环境下的NFC近场通信功能或移动电子支付。(*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手机卡,特别是涉及一种支持近距离感应耦合的小型化手机用户识别卡
技术介绍
NFC是Near Field Communication缩写,即近距离无线通讯技术。由飞利浦公司和索尼公司共同开发的NFC是一种非接触式识别和互联技术,可以在移动设备、消费类电子产品、PC和智能控件工具间进行近距离无线通信。国外NFC大多采用13. 56M频率标准用于近场通信的
,在这个标准体系下,形成了 IS014443的国际标准,国内以中国银联支付体系为中心的支付平台,大多采用了 IS014443的国际标准,并使用13. 56MHZ频率标准用于移动支付的技术标准。在这个系统标准下,主要产品形态是以IS014443系统标准为基础的产品,如13. 56MHZ非接触IC卡,NFC手机,中国电信翼支付的双界面卡。这些产品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包含一个感应线圈,它采用的是电磁感应的原理。由于原始的IS014443体系技术,其核心解码电路是被动的无源负载,靠卡片识别器或读卡器这端发送高频信号,通过感应线圈,以电磁耦合的形式,将能量传递到非接触IC卡的一端。 近年来,智能手机发展迅速,很多智能手机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支持近距离感应耦合的小型化手机用户识别卡,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具有Micro?SIM卡或NANO?SIM卡的尺寸形状的卡体以及集成在该卡体的尺寸空间内的微型化感应线圈天线、有源负载调制解调器、NFC编解码安全处理器和MCU安全芯片;卡体上设有SIM卡标准铜制连接触点;微型化感应线圈天线与有源负载调制解调器相连接,有源负载调制解调器与NFC编解码安全处理器相连接,NFC编解码安全处理器与MCU安全芯片相连接,MCU安全芯片与SIM卡标准铜制连接触点相连接;其中,所述有源负载调制解调器采用型号为BOOSTER?DIE的芯片,所述NFC编解码安全处理器采用型号为AT90SC352208RCV的芯片...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支持近距离感应耦合的小型化手机用户识别卡,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具有 Micro-SIM卡或NANO-SM卡的尺寸形状的卡体以及集成在该卡体的尺寸空间内的微型化感应线圈天线、有源负载调制解调器、NFC编解码安全处理器和MCU安全芯片;卡体上设有 SIM卡标准铜制连接触点;微型化感应线圈天线与有源负载调制解调器相连接,有源负载调制解调器与NFC编解码安全处理器相连接,NFC编解码安全处理器与MCU...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新雄张启祥王占琪习聪颖付春勇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盛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