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造电触点的方法,涉及:在电连接的位置设置阻隔材料,在阻隔材料上设置导电的接合金属,导电的接合金属具有扩散的可动成分,选择阻隔材料的体积和扩散的可动成分的体积,使得阻隔材料的体积至少是阻隔材料的体积和扩散的可动成分的体积的组合体积的20%。电连接在两个触点之间具有导电的接合金属,设置于导电的接合金属至少一侧的阻隔材料,以及位于在阻隔材料和导电的接合金属之间的交界面的合金。合金包括至少一些阻隔材料,至少一些接合金属和可动材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半导体,并且更具体地,涉及用于这样的装置的电连接。
技术介绍
用于倒装式管芯附接的典型的焊球是由63%铅-37%锡制成的。就在作为传统的焊球形成处理的最后一个步骤并在附接之前发生的回流之后,焊接材料在成分和稠度方面是均匀的。图1是就在回流之后的典型的焊球100的横截面的放大照片。在该焊接材料中,存在非常易动的锡离子。结果,随着时间的过去,这些锡离子将在焊料中迁移。即使在适度的温度,迁移离子也将趋向于在一起结块,致使铅和锡经受相间隔离处理。图2是典型的焊球200在150°C的温度下(该温度在某些芯片的工作温度之内)经过1000小时之后的横截面的放大照片。在图2中很明显,对锡进行的显著的相间隔离形成图2中的浅色的块202。由于发生了该相间隔离,焊球变得更加易碎并且它的可靠性下降。同样的相间隔离也可以由于可动原子的电迁移而发生。图3是典型的焊料块300在由于可动原子的电迁移而已经发生相间隔离302时的横截面的放大照片。如同图2 —样,结果是易碎的焊料块和下降的可靠性。在这两种情况中,当连接涉及已经经受相间隔离的焊料块时,连接的寿命被减少。除了缩短寿命之外,相间隔离降低了焊料块的载流能力。这是因为原子的扩散会留下不携带电流的空隙304,而且随着处理继续以及连接经受使用中伴随的加热和冷却循环,空隙304变大并最终成为接触失败的根源。不会导致相间隔离的一个方法是使用如同金的单个的非活性金属来形成连接。虽然这种方法避免了这个问 题,但是却显著地增加了每个连接的成本,在商业应用中成本竞争是个问题,因此这对商业应用来说是不能令人满意的。因此,在电连接的领域中需要不具有如上所述的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相间隔离问题的接触方法。而且,需要能够以成本竞争方式达到上述目的的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我们已经设计出使用通常遭受相间隔离问题的焊料或者其它金属合金来形成连接的连接,即使没有消除相间隔离问题,但实质上减少了相间隔离问题。我们的方法的一个方面涉及制造电触点的方法。该方法涉及在电连接的位置设置阻隔材料,在阻隔材料上设置导电的接合金属,导电的接合金属具有扩散的可动成分,选择阻隔材料的体积和扩散的可动成分的体积,使得阻隔材料的体积至少是阻隔材料的体积和扩散的可动成分的体积的组合体积的20%。另一个方面涉及电连接。电连接在两个触点之间具有导电的接合金属,设置于导电的接合金属至少一侧的阻隔材料,以及位于阻隔材料和导电的接合金属之间的交界面的合金。合金包括至少一些阻隔材料,至少一些接合金属,和可动材料。另外的方面涉及一种设备。该设备包括在两个电触点之间的连接,该连接包括接合金属,阻隔材料和合金,该合金具有能够随着时间的过去相间隔离的可动组成成分,在200° C的温度下维持1000小时之后,该合金实质上没有经受过相间隔离。在此说明的优点和特点是可从代表性实施例中获得的许多优点和特点中的一部分,并且仅是为帮助理解本专利技术而陈述的。应当了解这些优点和特点不被认为是对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或者是对权利要求的等同物的限制。例如,这些优点中的一些优点互相矛盾,因为它们不能同时存在于单个实施例中。类似地,一些优点可适用于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不适用于其他方面。因此,这些特点和优点的概括在确定等效性时不应当被认为是决定性的。本专利技术另外的特点和优点在以下说明中从附图和权利要求中变得显而易见。附图说明图1是就在回流之后的典型的焊球的横截面的照片;图2是典型的焊球在150°C的温度下经过1000小时之后的横截面的放大照片;图3是典型的焊料块在由于可动原子的电迁移已经发生相间隔离时的横截面的放大照片;图4是实例的韧性触点的横截面的照片;图5是在钉扎循环处理已经被完成之后刚性触点和韧性触点的横截面的照片;图6是在熔合处理 已经被完成之后刚性触点和韧性触点的横截面的照片;图7是在熔合处理已经被完成之后芯片的类似图6的刚性触点和韧性触点的横截面的照片;以及图8是在200°C经过1000小时之后,来自相同芯片的类似的刚性触点的韧性触点的横截面的照片,其中部分802被进一步放大显示。具体实施例方式本申请涉及与此同时申请的标题为“可循环热连接”的美国专利申请,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文中,如同在本文中全部陈述一样。我们的方法涉及两个方面,每个方面可以单独使用或者可以彼此相结合使用。第一个方面涉及在诸如焊料或者合金的接合金属下使用被称为阻隔物的材料,以束缚和/或吸引接合金属中的可动原子。这是通过选择合适的材料以及通过确保阻隔材料的接触面积和厚度(即体积)相对于焊料或者连接形成合金(以下通常被称为“接合金属,,)是大的来完成的,在上述结合的申请中所述的柱和穿透连接的情况中,该材料将是韧性材料。或者,就接合金属最易动的元素的体积可以被估计或者确定这方面来说,我们的方法只需要阻隔材料的体积相对于接合金属中最易动的成分的体积是大的,而不是相对于整个接合金属的体积。在两种情况下都希望阻隔材料的体积至少大约是总体积的20%,或者至少是最易动的成分的体积的20%,优选是具有更高的百分比。注意,20%这个数字并不是严格的限制,而是期望需要确保束缚大多数可动原子。情况可以是接合金属和阻隔物的特定组合可以具有较少的限制。通过一个代表性的实例,假定在两个匹配的触点的每一个上使用阻隔物,并且触点具有恒定的表面积,则高度可以代替体积。如果接合金属的总厚度大约是15μπι或以下,则它的20%将大约是3 μ m,并且在每个触点上的阻隔材料的厚度大约是1. 5 μ m。在另一个代表性的实例中,涉及在两个匹配连接的每一个上的阻隔物,其中阻隔材料是如上述结合的申请中描述的韧性材料,如果在韧性材料的每一侧上的阻隔物将具有至少大约1. 5 μ m的厚度,并且优选是大约2 μ m到3 μ m。由于存在两个阻隔物(在每一侧上有一个),因此阻隔材料的总高度将大约在3 μ m和大约6 μ m之间。结果,使用20%的度量,韧性材料的总厚度应当小于15 μ m,并且在这种情形中,优选是大约9 μ m或以下。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阻隔物在一侧上是3 μ m并且韧性材料的厚度是9 μ m,则阻隔物相对于总体积的百分比在最小的大约20% (3 μ m/15 μ m)到大约67% (即,6μπι/9μηι)的范围内。当然,如上所述,取决于用于阻隔物和接合金属的具体材料,最小的比率可能会略微更低,但不会相当低,只要满足上述标准即可。然而,由于更大体积的阻隔物在吸引和束缚方面只会更好,因此优选的是,将使用更好的比率。例如,当我们使用Au75% /Sn25%到Au85% /Snl5 %的金-锡合金作为接合金属并使用镍作为阻隔物时,我们已经特别发现事情就是如此。因此,应当认识到百分比越高越好,因为在许多实践中它们将可能获得更好的结果。使用大体积的阻隔材料使得阻隔物以顺序的方式吸引和捕获或者吸收接合金属中的可动原子,从而即使没有完全防止,也能基本上减少相间隔离问题。而且,在吸收材料的过程中,典型的大约20%的最小比率确保阻隔物不会趋近“饱和”,或者在阻隔物在触点焊点之上的情况中,阻隔物不会被“穿透”。通常,一般不使用小于大约20%的阻隔物的理由是,在较低的百分比,阻隔物的较小体积不能吸引、捕获或者束缚可动材料的体积。因此,未被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在一对电连接点之间形成电连接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将具有组成成分的第一浓度的第一接合金属加热到至少大约所述第一接合金属的熔点,其中第一接合金属包括扩散的可动成分;当加热所述第一接合金属时,接近所述第一接合金属设置能够与所述第一接合金属相互作用的材料,以便将组成成分的所述第一浓度改变成组成成分的第二浓度,使得所述第一接合金属将变成第二接合金属,其中能够与所述第一接合金属相互作用的材料包括在所述加热期间束缚所述扩散的可动成分的实质部分的阻隔材料,并且其中所述第二接合金属的熔点高于所述第一接合金属的熔点;以及将所述一对电连接点和第二接合金属冷却至所述第一接合金属的熔点以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在一对电连接点之间形成电连接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将具有组成成分的第一浓度的第一接合金属加热到至少大约所述第一接合金属的熔点,其中第一接合金属包括扩散的可动成分; 当加热所述第一接合金属时,接近所述第一接合金属设置能够与所述第一接合金属相互作用的材料,以便将组成成分的所述第一浓度改变成组成成分的第二浓度,使得所述第一接合金属将变成第二接合金属,其中能够与所述第一接合金属相互作用的材料包括在所述加热期间束缚所述扩散的可动成分的实质部分的阻隔材料,并且其中所述第二接合金属的熔点高于所述第一接合金属的熔点;以及 将所述一对电连接点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约翰·特雷扎,
申请(专利权)人:丘费尔资产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