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和电池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36779 阅读:2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池组,包括至少两个电池和连接电池的电池连接片,其中电池包括电极片,该电极片的两端作为电池的正负极,在电池的至少一端有凹槽,电池电极片的一端设置在该凹槽中,电池连接片具有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连接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连接部,所述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分别插入两个电池的凹槽,并与电池电极片接触。采用插入连接方式,有利于减轻重量、减小体积,并且制作工艺相对比较简单,适合于成熟产品模块化生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电池。(*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池及使用该电池的电池组。
技术介绍
在现有技术中,电池单体连接多采用螺栓连接,将连接片套入极柱后用螺母螺栓 锁紧。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电池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电池组的A-A截面示意 图。如图1、2所示,在现有连接片的普通连接方式中,连接片11为长形片状金属板,其为一 体化结构、两边各有一孔。将垫片15、连接片11、垫片14依次套在电池21的电极(未示 出)上。通过固定螺母13将极柱和螺栓12固定在一起。其中电极具有与固定螺母啮合的 齿纹。由于电池组一般作为电动车的动力源,通常需要连接多个单个电池,而电动车空 间上空间有限,并且需要尽量减轻重量,因此使用该连接片的存在以下缺点零件多,并且 螺栓头的重量大,占用空间大。另外,由于连接片为一体结构,当需要连接多个电池时,则连 接片的长度会变得非常长,此外,连接片上的孔之间的距离不能调整,不能广泛适用于各种 电池组。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占用空间小、结构简单、易于拆卸、灵活使 用的电池连接片、与该电池连接片配套使用的电池以及使用该电池连接片的电池组。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池,包括电极片,该电极片的两端作为电池的正负极,在电 池的至少一端有凹槽,电池电极片的一端设置在该凹槽中。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池,包括两个电极片,该两个电极片分别作为电池的正负 极,在电池的至少一端有两个凹槽,电池电极片的一端设置在该凹槽中。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池组,包括至少两个电池和连接电池的电池连接片,其中 电池包括电极片,该电极片的两端作为电池的正负极,在电池的至少一端有凹槽,电池电 极片的一端设置在该凹槽中,电池连接片具有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连接第一部分和第二 部分的连接部,所述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分别插入两个电池的凹槽,并与电池电极片接触。优选地,电池连接片的连接部为V形、弧形和波浪形。优选地,该电池连接片为M形或η形。优选地,在所述电池连接片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至少一个上设有倒刺,在凹 槽的对应位置设有啮合槽,使得该倒刺与该啮合槽卡接。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池组,包括至少两个电池和连接电池的至少两个电池连接 片,其中电池包括两个电极片,该两个电极片分别作为电池的正负极,在电池的至少一端有 两个凹槽,电池电极片的一端设置在该凹槽中,电池连接片具有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连接 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连接部,所述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分别插入两个电池的凹槽并与凹 槽中的具有相同极性的电极片接触,使电池形成并联连接。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池组,包括至少两个电池和连接电池的电池连接片,其中 电池包括两个电极片,该两个电极片分别作为电池的正负极,在电池的至少一端有两个凹 槽,电池电极片的一端设置在该凹槽中,电池连接片具有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连接第一部 分和第二部分的连接部,所述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分别插入两个电池的凹槽,并与凹槽中的 具有不同极性的电极片接触,使电池形成串联连接优选地,在电池连接片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至少一个上设有倒刺,在凹槽的 对应位置设有啮合槽,使得该倒刺与该啮合槽卡接。本技术的技术效果是,该连接片具有占用空间小的优点,同时具有结构简单、 重量轻、易于安装拆卸的特点。同样,使用该连接体所固定的电池组具有占用空间小、易于 安装、拆卸等特点。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电池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电池组的A-A截面示意图;图3a是根据本技术的连接片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性结构图;图3b是根据本技术的连接片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性结构图;图4是根据本技术的电池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图5是根据本技术的电池的第一实施例的B-B截面示意图;图6是根据本技术的电池组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图7是根据本技术的电池组的第二实施例的C-C截面示意图;图8根据本技术的电池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来详细地描述本技术。在附图中,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的元件 或部件。图3a、3b示出了本技术的连接片的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如图3a所示, 其为连接片的第一实施例。连接片4包括第一部分41、第二部分42和连接第一、第二部分 的连接部分43。其由金属材料制成,例如为铜。如图3a所示,优选地,连接片4为M形,连 接部分43为V字形。但是本技术并不需要将连接部分43形状限定为V字形,其可以 为其它形状,例如弧形、倒V形、直线形、曲线形等等。另外,连接片4也可以为η形。另外,图3b还示出了连接片的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相比,区别在于在第一 部分41的左侧设有倒刺44。类似地,倒刺44还存在其它设置,如第一部分41的右侧、左右 两侧、第二部分42的左侧、第二部分42的右侧或者上述位置的组合。并且本技术中的 倒刺数量也可以为多个。图4、5示出了本技术的电池的第一实施例。如图所示,电池3上设有电极片 31,电极片31的左右两端分别作为电池的正负极。在电池两端设有两个凹槽32、33,其中电 极片31的两端分别位于凹槽32、33。同样地,电极片31也可以仅一端位于凹槽32或33。还可以对图4、5所示的电池进行改进。如在凹槽33的左侧设有啮合槽(未示出)。 该啮合槽也可以设置在其它位置,例如凹槽33的右侧、左右两侧。同样地,啮合槽也可以设置在凹槽32上。并且 该啮合槽的数量也可以为多个。图6、7示出了本技术的电池组的第一实施例。该电池组包括电池3、3’和连 接片4。其中电池3、3’为相同的结构,连接片4为图3a所示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如图所 示,连接片4的第一部分41位于电池3的凹槽33中,连接片4的第二部分42位于电池3’ 的凹槽32,中。还可以对图6、7所示的电池组进行改进。电池3、3’为均具有啮合槽的电池,连 接片4具有倒刺44。连接片4的第一部分41位于电池4的凹槽33中,连接片4的第二部 分42位于电池3’的凹槽32’中,并且连接片4的倒刺44与凹槽33中的啮合槽卡接。起 到进一步固定连接的作用。下面结合以上附图描述利用连接片连接电池3形成电池组的过程。将连接条4的 第一部分41、第二部分42分别对准电池凹槽,然后将其插入到电池凹槽,为了进一步紧固 电池,可以对连接片的连接部分施加向下的作用力,使得第一部分41和第二部分42稍微向 外挤压。对于有倒刺44的连接片4,则将连接片4插入到凹槽,直到倒刺卡接凹槽中的啮合槽。如图8所示,也可以对本技术的电池做出如下修改,与图4所示的第一实施例 相比,区别摘要在电池5上设置2个彼此间隔电极片51、52,分别作为电池的正负极,同时在 电池两端均设有两个凹槽(未示出)。当需要并联连接两个电池以形成电池组时,使用2个上述实施例的连接片,其中 一个连接片插入电池中包含作为正极的电极片的凹槽,另一个连接片插入电池中包含作为 负极的电极片的凹槽。当需要串联连接两个电池以形成电池组时,本邻域技术人员能够想到根据情况改 变连接部的形状,使得连接片的第一部分插入到一个电池的凹槽中与凹槽中的电极片接 触,第二部分插入到另一个电池的凹槽中并与凹槽中的电极片接触。此时,连接片的第一部 分和第二部分所接触的电极片极性相反。从而实现串联连接的目的。虽然在上述实施例中将电池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极片,该电极片的两端作为电池的正负极,在电池的至少一端有凹槽,电池电极片的一端设置在该凹槽中。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极片,该电极片的两端作为电池的正负极,在电池的至少一端有凹槽,电池电极片的一端设置在该凹槽中。2.—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电极片,该两个电极片分别作为电池的正负极,在 电池的至少一端有两个凹槽,电池电极片的一端设置在该凹槽中。3.一种电池组,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个电池和连接电池的电池连接片,其中电池包括电极片,该电极片的两端作为电池的正负极,在电池的至少一端有凹槽,电池 电极片的一端设置在该凹槽中,电池连接片具有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连接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连接部,所述第一 部分、第二部分分别插入两个电池的凹槽,并与电池电极片接触。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连接片的连接部为V形、弧形和波 浪形。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该电池连接片为M形或η形。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池连接片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 的至少一个上设有倒刺,在凹槽的对应位置设有啮合槽,使得该倒刺与该啮合槽卡接。7.一种电池组,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侃周翔陆子青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