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弹簧钢盘条表面脱碳和铁素体分布的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590439 阅读:2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8 03: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弹簧钢盘条表面脱碳和铁素体分布的控制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原料准备→转炉冶炼→LF炉外精炼→VD真空脱气处理→连铸→探伤、修磨→加热→轧制→吐丝→斯太尔摩风冷→集卷→检验→入库等工艺环节后轧制成φ8mm-φ18mm的线材,经时效处理后抗拉强度(σb)为950MPa~1100MPa、断面收缩率(Z)为30%~50%,组织为索氏体加少量弥散分布的铁素体。与其它工艺相比,强度有所下降,面缩有所提高,且强度和面缩的变化范围变小,性能更加稳定,有利于拉拔和卷簧操作,降低了弹簧钢的生产成本,提高了其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弹簧钢生产
,具体说是一种控制弹簧钢盘条表面脱碳和铁素体分布的方法,特别涉及一种60Si2MnA弹簧钢盘条表面脱碳和铁素体分布的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60Si2MnA弹簧钢根据其应用,要求其具有良好的表面质量和高组织索氏体化率,生产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就是脱碳和铁素体网,在表面及内部形成弹簧钢的薄弱环节,在外力作用下形成微裂纹,并迅速扩展断裂,宏观上表征为抗拉强度较低、韧性差。因此,脱碳和铁素体网控制成为60Si2MnA弹簧钢生产中的关键环节。专利号为CN200810149557. 6,名称为弹簧钢及其制备方法的专利提出了弹簧钢制备方法,但它仅仅是从炼钢工艺角度进行了界定,同样,专利号为CN200910264814. 5的专利也介绍了一种弹簧钢盘条的生产工艺,但它对工艺和成分的要求不严格。而牌号为60Si2MnA的硅锰弹簧钢呈现的突出问题就是表面脱碳和铁素体形态控制,专利号为CN201110151239. 5和专利号为CN201010102577. 5的专利提出一种脱碳的控制方法,但也仅从铸坯加热和热处理方面进行控制,没有考虑轧制和冷却控制,且没有考虑钢中铁素体形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弹簧钢盘条表面脱碳和铁素体分布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原料准备60Si2MnA弹簧钢盘条化学成分质量百分比为:C:0.57%~0.63%,Si:1.65~1.85%,Mn:0.75%~0.90%,P:≤0.020%,S:≤0.015%,其余为Fe;2)转炉冶炼出钢时采用高拉碳操作,碳含量≥0.15%,P含量≤0.010%,如果铁水中P>0.1%采用双渣;3)LF炉外精炼;4)VD真空脱气处理;5)连铸连铸过程中采取全程保护浇注,保证钢水洁净度,过热度控制在30±5℃,弱冷,拉速为1.8~2.5m/min;6)探伤、修磨铸坯经探伤、修磨后堆冷48h以上;7)加热采用步进式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弹簧钢盘条表面脱碳和铁素体分布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原料准备 60Si2MnA弹簧钢盘条化学成分质量百分比为C :0. 57 % 0. 63 %, S1:1. 65 1.85%, Mn :0. 75% 0. 90%, P :彡 0. 020%, S .く 0. 015%,其余为 Fe ; 2)转炉冶炼 出钢时采用高拉碳操作,碳含量彡0. 15%,P含量彡0. 010%,如果铁水中P > 0. 1%采用双渣; 3)LF炉外精炼; 4)VD真空脱气处理; 5)连铸 连铸过程中采取全程保护浇注,保证钢水洁净度,过热度控制在30±5°C,弱冷,拉速为L 8 2. 5m/min ; 6)探伤、修磨 铸坯经探伤、修磨后堆冷48h以上; 7)加热 采用步进式双蓄热ニ段或三段式加热炉加热,预热段800-900°C,开始慢速升温,防止因内应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伟梁云科刘学森徐龙庆信海喜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