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卫星铝合金铆接承力筒的去应力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590348 阅读:1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8 03: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应用于卫星铝合金铆接承力筒的去应力方法,包括步骤:步骤一:进行振动准备工作,具体为:振前测量承力筒尺寸,采用多点均布支撑方式支撑承力筒,用工装固定承力筒,选择激振器的位置、偏心档,选择拾振器的位置,其中,承力筒尺寸包括平面度、平行度、圆度、高度;步骤二:于振动前进行模态试验;步骤三:进行振动时效试验;步骤四:于振动后进行模态试验;步骤五:测量重要工序尺寸,其中,重要工序尺寸包括承力筒的上端框外径、下端框外径、上端框圆度、上端框平面度、以及下端框平面度。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有效去除铆接承力筒残余应力,使铝合金铆接承力筒结构尺寸稳定;大大缩短卫星铝合金铆接承力筒生产周期,有效保证了生产进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去应力方法,尤其是将振动时效技术应用于卫星铝合金铆接承力筒去除残余应力,从而改善应力分布,提高结构稳定性和可靠性,具体涉及。
技术介绍
卫星铝合金铆接承力筒结构是卫星结构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由铝合金上、下法兰(锻铝),铝合金蒙皮(硬铝),铆钉(硬铝),桁条(硬铝)等几种零部件构成。法兰与蒙皮,桁条与蒙皮,法兰、桁条与蒙皮之间的连接都是铆接。蒙皮在铆接前进行了拉型成型,上、下法兰进行了机械加工处理,桁条经过了淬火、成型工艺过程。因其结构刚性、稳定性好,制造成本相对较低等优点,一直在各类卫星结构分系统研制中广泛应用。然而长期以来,铝合金铆接承力筒的制造一直面临残余应力过大导致产品变形的问题。其主要体现在①端框圆度超差、平面度超差;②总闻度超差;③法兰厚度超差等,造成后序加工的难度和质量的不稳定。误差变形将严重影响卫星的整星装配精度,对卫星的研制生产是不利的。经分析得出造成产品变形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铆接应力释放与端框机加残余应力的叠加。由于承力筒是由不同材料组成,相同材料的结构尺寸也不均匀,所以不适合对承力筒整体进行热时效。目前,铝合金铆接承力筒的应力改善方法主要有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应用于卫星铝合金铆接承力筒的去应力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进行振动准备工作,具体为:振前测量承力筒尺寸,采用多点均布支撑方式支撑承力筒,用工装固定承力筒,选择激振器的位置、偏心档,选择拾振器的位置,其中,承力筒尺寸包括平面度、平行度、圆度、高度;步骤二:于振动前进行模态试验;步骤三:进行振动时效试验;步骤四:于振动后进行模态试验;步骤五:测量重要工序尺寸,其中,重要工序尺寸包括承力筒的上端框外径、下端框外径、上端框圆度、上端框平面度、以及下端框平面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卫星铝合金铆接承力筒的去应力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进行振动准备工作,具体为振前测量承力筒尺寸,采用多点均布支撑方式支撑承力筒,用工装固定承力筒,选择激振器的位置、偏心档,选择拾振器的位置,其中,承力筒尺寸包括平面度、平行度、圆度、高度; 步骤二 于振动前进行模态试验; 步骤三进行振动时效试验; 步骤四于振动后进行模态试验; 步骤五测量重要工序尺寸,其中,重要工序尺寸包括承力筒的上端框外径、下端框外径、上端框圆度、上端框平面度、以及下端框平面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卫星铝合金铆接承力筒的去应力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一中,采取圆周均布的三点或四点弹性支撑方式支撑承力筒,支撑位置应在主振频率的节线处或附近,且每一个支撑位置距离承力筒圆心的距离为支撑位置所在圆周半径的2/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卫星铝合金铆接承力筒的去应力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一中,激振器刚性地固定在承力筒的刚度较强或振幅较大处,激振器偏心角度为5。。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卫星铝合金铆接承力筒的去应力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一中,采用加速度传感器做为拾振器,加速度传感器安装在远离激振器的承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汤洪涛侯鹏夏振涛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裕达实业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