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清华大学专利>正文

航空活塞发动机动力输出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587721 阅读:2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8 01:21
航空活塞发动机动力输出总成,属于以往复式活塞发动机为动力装置的直升机传动系统领域,包括壳体、轴承盖、输出轴、膜片式离合器液压分离机构的工作缸和带轮。整体式壳体直接与发动机机体相连,壳体和轴承盖通过前端轴承和后端轴承支撑输出轴,由壳体和轴承盖以及油封构成润滑油储油罐,输出轴前端通过花键与膜片式离合器从动盘相连,输出轴后端连接用于带传动的带轮。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模块化设计,整个航空活塞发动机动力输出总成能够用于具有相同安装法兰的多款航空活塞发动机,该总成无需额外支撑点和吊点,在直升机整个传动系统的布局中较易布局。输出轴轴承为油浴润滑,可以传递较大的功率。膜片式离合器采用液压分离机构,液压油与轴承润滑油选用同一种油料,使用和维护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航空活塞发动机动力输出总成,具体地说,是关于以往复式活塞发动机为动力装置的直升机,处于其传动系统中发动机与主减速器之间的一种动力输出装置。
技术介绍
以航空活塞发动机为动力装置的小型直升机传动系统一般由发动机、主减速器、主旋翼轴、尾传动轴、尾减速器、尾桨轴等组成。其中,发动机通过齿轮传动或者带传动的方式将功率传递给主减速器。美国专利US2007/0262197 Al公开了一种轻型共轴式直升机,该直升机以航空活塞发动机为动力,发动机输出功率通过离心式离合器和超越离合器单元后,经由一根传动轴驱动带轮。但是其传动轴较长,支撑复杂,润滑困难。德国专利DE3706379 Al公开了一种直升机动力输出总成的支撑方式,该直升机的发动机与主减速器之间通过带传动方式传递功率。但是该方案带传动中主动带轮和从动带轮之间设计有支撑机构,结构笨重,发动机输出轴和主动带轮构成的动力输出装置未实现模块化设计,通用性较差。传统的以航空活塞发动机为动力装置的小型直升机,其发动机动力输出总成的传动轴支撑轴承多采用脂润滑或油浴润滑,其离合器多采用离心式离合器和超越离合器串联使用,未见膜片式离合器的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结构紧凑、通用性强、应用灵活、模块化设计的航空活塞发动机动力输出总成。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是一种处于直升机传动系统中往复式活塞发动机与主减速器之间的动力输出装置,含有壳体、轴承盖、输出轴、膜片式离合器液压分离机构的工作缸和带轮,其中壳体,是整体式的,前端经法兰与所述往复式活塞发动机相连,后端与所述轴承盖相连,所述壳体和轴承盖构成一个润滑油储油罐,在所述壳体的上部,开有加注轴承润滑油和安装呼吸器的安装孔,下部开有一个用于更换所述储油罐内的轴承润滑油和向航空活塞发动机动力输出总成外即离体的所述膜片式离合器的液压分离机构的液压主缸补充润滑油的放油口,还开有一个高压油管的通过孔,以便所述液压主缸通过该高压油管向松套在所述输出轴上的膜片式离合器液压分离机构的工作缸输送高压油;输出轴,前轴颈经由前端油封密封的前端轴承支撑在所述壳体的轴承孔内,后轴颈经由后端油封密封的后端轴承支撑在所述轴承盖的轴承孔内,所述输出轴的前端通过花键与所述膜片式离合器的从动盘相连,该输出轴的后端连接有所述带轮。膜片式离合器液压分离机构所使用的液压油与输出轴的所述的前端轴承和后端轴承所使用的润滑油是相同品种的油料。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采用模块化设计,整个发动机动力输出总成能够用于具有相同安装法兰的多款航空活塞发动机,该总成无需额外支撑点和吊点,在直升机整个传动系统的布局中较易布局。本专利技术的输出轴轴承为油浴润滑,可以传递较大的功率。本专利技术的膜片式离合器采用液压分离机构,液压油与轴承润滑油选用同一种油料,使用和维护方便。动力输出端采用带传动的方式,布置灵活,可以选用V带、同步带、平带等形式的带轮传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航空活塞发动机动力输出总成的整体示意图;图2为航空活塞发动机动力输出总成的主视图;图3为航空活塞发动机动力输出总成的右视图;图4为航空活塞发动机动力输出总成的内部结构图;图5为以电动推杆控制膜片式离合器液压主缸的一种实施方案不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航空活塞发动机动力输出总成,包括壳体1、轴承盖3、输出轴7、膜片式离合器液压分离机构的工作缸6、带轮4,整体式壳体直接与发动机机体相连,壳体和轴承盖通过前端轴承10和后端轴承11支撑输出轴,由壳体I和轴承盖3以及油封构成润滑油储油罐,输出轴前端通过花键与膜片式离合器从动盘相连,输出轴后端连接用于带传动的带轮4。壳体I通过法兰8与发动机机体相连,壳体I无需其它支撑点和吊点。输出轴7通过前端轴承10、后端轴承11支撑于壳体I和轴承盖3上。输出轴7的前端轴承10和后端轴承11采用油浴润滑,壳体1、轴承盖3、前端油封13、后端油封12构成储油罐,呼吸器2安装于壳体I上,位于储油罐垂直正上方,用于保证储油罐内外气压平衡,同时可以通过呼吸器2的安装孔加注轴承润滑油,放油口 5开于壳体I上,位于储油罐垂直正下方,用于更换轴承润滑油和在工作过程中向膜片式离合器液压分离机构的液压主缸14补充润滑油。膜片式离合器液压分离机构所使用的液压油与输出轴7的前端轴承10和后端轴承11所使用的润滑油为同一种油料,均使用轴承润滑油。膜片式离合器液压分离机构的液压主缸14通过高压油管9向膜片式离合器液压分离机构的工作缸6输送高压油,放油口 5通过油管向膜片式离合器液压分离机构的液压主缸14补充润滑油或将多余的润滑油重新输送回由壳体1、轴承盖3、前端油封13、后端油封12构成的储油罐。输出轴7前端通过花键与膜片式离合器从动盘相连,输出轴7后端连接有带轮4。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f图4所示,一种航空活塞发动机动力输出总成,其主要包括壳体1、轴承盖3、输出轴7、膜片式离合器液压分离机构的工作缸6和带轮4等。所述壳体I通过法兰8与航空活塞发动机机体相连,航空活塞发动机的输出功率通过曲轴、飞轮、膜片式离合器从动盘并传递至输出轴7,输出轴7直接驱动带轮4,带轮4通过带传动的方式将动力传递给直升机主减速器输入轴或者通过带传动减速之后直接驱动主旋翼轴。带轮4的形式可以根据具体需要,选用V带、同步带、平带等形式的带轮传动。如图5所示,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以电动推杆15控制膜片式离合器液压分离机构的液压主缸14的一种实施方案,电动推杆15接收膜片式离合器分离或者结合的控制指令,并控制膜片式离合器液压分离机构的液压主缸14做出相应动作,高压油通过高压油管9控制膜片式离合器液压分离机构的工作缸6做出相应动作,控制膜片式离合器分离或者结合。由壳体1、轴承盖3、前端油封13、后端油封12构成的轴承润滑油储油罐通过放油口 5与膜片式离合器液压分离机构的液压主缸14连通。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案对本专利技术所作的进一步说明,不能认定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专利技术所述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航空活塞发动机动力输出总成,其特征在于,是一种处于直升机传动系统中往复式活塞发动机与主减速器之间的动力输出装置,含有壳体、轴承盖、输出轴、膜片式离合器液压分离机构的工作缸和带轮,其中:壳体,是整体式的,前端经法兰与所述往复式活塞发动机相连,后端与所述轴承盖相连,所述壳体和轴承盖构成一个润滑油储油罐,在所述壳体的上部,开有加注轴承润滑油和安装呼吸器的安装孔,下部开有一个用于更换所述储油罐内的轴承润滑油和向航空活塞发动机动力输出总成外即离体的所述膜片式离合器的液压分离机构的液压主缸补充润滑油的放油口,还开有一个高压油管的通过孔,以便所述液压主缸通过该高压油管向松套在所述输出轴上的膜片式离合器液压分离机构的工作缸输送高压油,输出轴,前轴颈经由前端油封密封的前端轴承支撑在所述壳体的轴承孔内,后轴颈经由后端油封密封的后端轴承支撑在所述轴承盖的轴承孔内,所述输出轴的前端通过花键与所述膜片式离合器的从动盘相连,该输出轴的后端连接有所述带轮。

【技术特征摘要】
1.航空活塞发动机动力输出总成,其特征在于,是ー种处于直升机传动系统中往复式活塞发动机与主减速器之间的动カ输出装置,含有壳体、轴承盖、输出轴、膜片式离合器液压分离机构的工作缸和带轮,其中 壳体,是整体式的,前端经法兰与所述往复式活塞发动机相连,后端与所述轴承盖相连,所述壳体和轴承盖构成ー个润滑油储油罐,在所述壳体的上部,开有加注轴承润滑油和安装呼吸器的安装孔,下部开有ー个用于更换所述储油罐内的轴承润滑油和向航空活塞发动机动力输出总成外即离体的所述膜片式离合器的液压分离机构的液压主缸补充润滑油的放油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光烁周明
申请(专利权)人:清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