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用于金属载体成形的装置,包括安装在机架内的推转机构,推转机构的输出端连接卷针机构,推转机构驱动卷针机构上下运动及旋转运动;卷针机构与成形机构活动连接,成形机构安装在机架的工作台板上;位于成形机构的上方安装操作平台,操作平台上安装夹紧机构。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推转机构、成形机构及夹紧机构协同工作来完成三芯金属载体的卷制,整个工作过程自动化程度高,大大减少了材料在卷制成形过程中的塑形变形,避免了过去操作人员手工成形生产所造成的合格率低、质量差,效率低的问题,提高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成形加工设备,尤其涉及用于金属载体成形的装置。
技术介绍
三芯金属载体主要应用于催化器中,利用其附着的化学制剂进行汽车尾气处理,这种金属载体的结构由三组N层波纹板和N+1层平板叠加构成,需要经过卷制才能制出上述金属载体。三芯金属载体的质量主要体现在产品中心孔的大小、端面平整度,现有技术中,三芯金属载体的卷制是通过操作人员手工成形,生产效率低,且无法满足上述质量要求,合格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人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操作方便的用于SM型金属载体成形的装置,具有机械化程度高、产品成形质量好的优点,并能保证生产效率。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用于金属载体成形的装置,包括安装在机架内的推转机构,推转机构的输出端连接卷针机构,推转机构驱动卷针机构上下运动及旋转运动;卷针机构与成形机构活动连接,成形机构安装在机架的工作台板上;位于成形机构的上方安装操作平台,操作平台上安装夹紧机构。其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 所述推转机构包括推转气缸,推转气缸的的活塞杆通过气缸推板连接运动板,运动板与滑动机构连接;位于两推转气缸之间装置电机组件,电机组件的动力端顺序贯穿联轴器、支承座,并与第一推板连接,第一推板通过弧形板与卷针机构连接; 所述卷针机构包括设置于上述弧形板内部的转轴,转轴的一端与固定板套接,另一端与内转体螺纹连接,内转体的一端连接针托,针托与针盖固定连接,针盖与卷针连接;位于内转体的外围,还设有外转体,外转体的一端设置推转盘; 所述成形机构包括主动轮,主动轮的外围至少与3个被动轮啮合,被动轮的上部安装凸轮,凸轮与辊子相切,辊子与摆杆的一端铰接,摆杆的另一端铰接液压气缸的活塞杆,摆杆及液压气缸分别与机架的工作台板铰接,在摆杆上还通过直角板连接成形部,在成形部上至少安装3个滚轮; 被动轮互成120°铰接于工作台板上; 所述夹紧机构包括操作平台,于操作平台上安装夹紧气缸,夹紧气缸的输出端连接“L”形板,“L”形板与活动直板固定连接,在活动直板的端部还固定连接第二推板,第二推板与推爪固定连接;位于活动直板的下端连接滑块,滑块可在安装在操作平台的导轨上作往复直线运动; 于操作平台上至少固定连接三个位置互成120°的气缸支撑板,气缸支撑板上安装夹紧气缸; 所述滑动机构安装于托板上,托板通过互相连接的梯形块及平板与固定架连接。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专利技术利用推转机构、成形机构及夹紧机构协同工作来完成三芯金属载体的卷制,整个工作过程自动化程度高,大大减少了材料在卷制成形过程中的塑形变形,避免了过去操作人员手工成形生产所造成的合格率低、质量差,效率低的问题,提高了生产效率,成形后的三芯金属载体其端面平整度高,挤压变形量少,符合产品质量标准。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推转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成形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夹紧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卷针机构的剖视图。图6为摆杆与支架台板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液压气缸与支架台板铰接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材料的初始状态示意图。图9为材料在成型过程中的示意图。图10为材料将要成型的过程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包括机架2及控制系统(图中未示出),推转机构I固定安装在机架2内。如图2所示,推转机构I包括对称安装、并通过螺栓102固定连接在机架2上的两个安装支架101,两个推转气缸105分别通过底座103固定安装在支架101上,两个推转气缸105的活塞杆分别通过气缸推板108连接运动板110,运动板110分别与滑动机构111连接,滑动机构111安装于托板120上,托板120通过互相连接的梯形块118及平板117与固定架115连接。位于两推转气缸105之间,于运动板110上固定连接机座106,于机座106上装置电机组件104,电机组件104的动力端顺序贯穿连接联轴器107、支承座109,并与第一推板114连接,第一推板114通过弧形板119与卷针机构5连接。推转机构I的输出端连接卷针机构5,并由推转机构I驱动卷针机构5上下运动及旋转运动。如图5所示,卷针机构5包括设置于上述弧形板119内部的转轴501,转轴501的一端与固定连接在固定架115上的固定板116套接,转轴501的另一端穿过盖板510与内转体502螺纹连接,内转体502的一端连接针托509,针托509与针盖508固定连接并通过固定块505及螺钉504紧固,针盖508与卷针506固定连接;位于内转体502的外围,还设有与盖板510连接的外转体503,外转体503的一端设置推转盘507。如图1所示,卷针机构5与成形机构3活动连接,成形机构3安装在机架2的工作台板201上,如图3所示,成形机构3包括与上述推转盘507啮合的的主动轮305,主动轮305的外围至少与3个被动轮302啮合,被动轮302互成120°铰接于工作台板201上,被动轮302的上部安装凸轮301,凸轮301与辊子307相切,辊子307与摆杆308的一端铰接,摆杆308的另一端铰接液压气缸304的活塞杆303,摆杆308及液压气缸304分别与机架2的工作台板201铰接,如图6所示,由于摆杆308上开有第一转轴安装孔孔309,轴313的一端开有螺纹,通过轴313与工作台板201螺纹连接,使得摆杆308可通过轴313在工作台板201上活动。如图7所示,液压气缸304上开有第二转轴安装孔310,通过垫圈3042、螺母3041将气缸转轴3043装置在液压气缸304内,气缸转轴3043的另一端装置轴承3044,轴承3044通过螺钉3045与工作台板201连接。在摆杆308上还通过直角板311连接成形部306,在成形部306上至少安装3个滚轮312。如图1所示,位于成形机构3的上方,在成形机构3的外围还安装与工作台板201连接的操作平台401,操作平台401上安装夹紧机构4,如图4所示,夹紧机构4的构成为于操作平台401上至少固定连接三个位置互成120°的气缸支撑板402,气缸支撑板402上安装夹紧气缸403,夹紧气缸403的输出端连接“L”形板404,“L”形板404与活动直板405固定连接,在活动直板405的端部还固定连接第二推板408,第二推板408与推爪409固定连接;位于活动直板405的下端连接滑块406,滑块406可以在安装于操作平台401的导轨407上作往复直线运动。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工作过程如下 在卷制工作前,将三组材料6置于卷针机构5的卷针506内,三组材料6的状态如图8所示,控制系统控制电机组件104工作,电机组件104的转轴113转动,通过轴承112,驱动第一推板114转动,由于第一推板114连接弧形板119,由此带动卷针机构5的外转体503转动,如图5所示,由于外转体503与内转体502通过盖板510连接,并且内转体502的一端连接针托509与针盖508,另一端螺纹连接转轴501,由此可驱动卷针506及推转盘507进行转动。如图1、图3、图5所示,推转盘507与成型机构3的主动轮305嵌合连接,同时主动轮305的转动驱动与其啮合的被动轮302转动,位于被动轮302上部的凸轮301同步运动,由于凸轮301与辊子307相切,由此带动辊子307运动,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用于金属载体成形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在机架(2)内的推转机构(1),推转机构(1)的输出端连接卷针机构(5),推转机构(1)驱动卷针机构(5)上下运动及旋转运动;卷针机构(5)与成形机构(3)活动连接,成形机构(3)安装在机架(2)的工作台板(201)上;位于成形机构(3)的上方安装操作平台(401),操作平台(401)上安装夹紧机构(4)。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金属载体成形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在机架(2)内的推转机构(1),推转机构(I)的输出端连接卷针机构(5 ),推转机构(I)驱动卷针机构(5 )上下运动及旋转运动;卷针机构(5)与成形机构(3)活动连接,成形机构(3)安装在机架(2)的工作台板(201)上;位于成形机构(3)的上方安装操作平台(401),操作平台(401)上安装夹紧机构(4)。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金属载体成形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转机构(I)包括推转气缸(105),推转气缸的(105)的活塞杆通过气缸推板(108)连接运动板(110),运动板(11)与滑动机构(111)连接;位于两推转气缸(105)之间装置电机组件(104),电机组件(104)的动カ端顺序贯穿联轴器(107)、支承座(109),并与第一推板(114)连接,第一推板(114)通过弧形板(119)与卷针机构(5)连接。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金属载体成形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卷针机构(5)包括设置于上述弧形板(119)内部的转轴(501 ),转轴(501)的一端与固定板(116)套接,另ー端与内转体(502 )螺纹连接,内转体(502 )的一端连接针托(509 ),针托(509 )与针盖(508)固定连接,针盖(508)与卷针(506)连接;位于内转体(502)的外围,还设有外转体(503),外转体(503)的一端设置推转盘(507)。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金属载体成形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形机构(3)包括主动轮(305),主动轮(305)的外围至少与3个被动轮(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一届,袁成,
申请(专利权)人:江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