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水泵、空调压缩机、发电机轮系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583151 阅读:2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5 07: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发动机水泵、空调压缩机、发电机轮系结构,包括由多楔带包络的高压油泵皮带轮、发电机皮带轮、水泵皮带轮、空调压缩机皮带轮,水泵皮带轮和空调压缩机皮带轮布置在轮系的左侧,高压油泵皮带轮和发电机皮带轮分布在轮系的右侧,所述水泵皮带轮与发电机皮带轮之间的多楔带外侧设置有向内侧张紧多楔带的上惰轮,高压油泵皮带轮与空调压缩机皮带轮之间的多楔带外侧安装有向内侧张紧多楔带的自动张紧轮和下惰轮;所述高压油泵皮带轮为驱动整个轮系运转的主动轮,高压油泵通过齿轮由曲轴驱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可自动调节控制张紧力,由于采用多楔带进行动力传递,皮带张紧力较小,具有安装方便、可靠性好的优点。(*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发动机水泵、空调压缩机、发电机轮系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轮系结构,尤其是一种发动机水泵、空调压缩机、发电机轮系 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在柴油机上配置的水泵、空调压缩机、发电机、空调压缩机等,其驱动方式一 般都是通过V型皮带将水泵、空调压缩机、发电机的皮带轮分别与内燃机的主动轮连接在 一起,并通过皮带张紧轮将皮带张紧,由于V型皮带固有的特性,如果曲率过大,皮带很快 就会出现损坏,所以一般采用内部驱动和张紧方式(即皮带轮和张紧轮都在皮带内部);另 外,为了保证足够的摩擦力,需要较大的皮带轮包角,这势必会造成皮带轮和张紧轮布置较 分散,一方面增加了内燃机外形尺寸,另一方面降低了柴油机驱动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安装方 便、可靠性好的发动机水泵、空调压缩机、发电机轮系结构。为解决这一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发动机水泵、空调压缩机、发电机轮 系结构,包括高压油泵皮带轮、发电机皮带轮、水泵皮带轮、空调压缩机皮带轮,所述高压油 泵皮带轮、发电机皮带轮、水泵皮带轮、空调压缩机皮带轮的外侧皮带轮槽由多楔带包络, 水泵皮带轮和空调压缩机皮带轮布置在轮系的左侧,高压油泵皮带轮和发电机皮带轮分布 在轮系的右侧,所述水泵皮带轮与发电机皮带轮之间的多楔带外侧设置有向内侧张紧多楔 带的上惰轮,高压油泵皮带轮与空调压缩机皮带轮之间的多楔带外侧安装有向内侧张紧多 楔带的自动张紧轮和下惰轮。所述高压油泵皮带轮为驱动整个轮系运转的主动轮,高压油泵通过齿轮由曲轴驱 动。所述高压油泵皮带轮、发电机皮带轮、水泵皮带轮、空调压缩机皮带轮的外侧皮带 轮槽处于同一纵向平面上。有益效果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可自动调节控制张紧力,由于采用多楔带 进行动力传递,皮带张紧力较小,具有安装方便、可靠性好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I高压油泵皮带轮、2发电机皮带轮、3水泵皮带轮、4空调压缩机皮带轮、5 自动张紧轮、6上惰轮、7下惰轮、8多楔带。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做具体描述。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发动机水泵、空调压缩机、发电机轮系结构,包括安装在柴油机高压油泵上的皮带轮1、安装在柴油机机体前端的发电机皮带轮2、水泵皮带轮3、空调压缩机皮带轮4、自动张紧轮5、上惰轮6、下惰轮7和多楔带8。所述高压油泵皮带轮1、发电机皮带轮2、水泵皮带轮3、空调压缩机皮带轮4的外侧皮带轮槽由多楔带8包络,水泵皮带轮3和空调压缩机皮带轮4布置在轮系的左侧,高压油泵皮带轮I和发电机皮带轮2分布在轮系的右侧。所述水泵皮带轮3与发电机皮带轮2之间的多楔带8外侧设置有向内侧张紧多楔带8的上惰轮6,降低多楔带8抖动,同时增加了水泵皮带轮3和发电机皮带轮2的包角。高压油泵皮带轮I与空调压缩机皮带轮4之间的多楔带8外侧安装有向内侧张紧多楔带8的自动张紧轮5和下惰轮7,提高了整个轮系工作的可靠性。所述发电机皮带轮2与水泵皮带轮3、空调压缩机皮带轮4和高压油泵皮带轮I的轮槽处于同一纵向平面上,且呈三角形排列。所述高压油泵皮带轮I为驱动整个轮系运转的主动轮,高压油泵通过齿轮由曲轴驱动。本技术的轮系主动轮为高压油泵皮带轮1,是由曲轴通过齿轮直接驱动的。水泵皮带轮3和空调压缩机皮带轮4布置在轮系的左侧,高压油泵皮带轮I和发电机皮带轮2分布在轮系的右侧。空调压缩机皮带轮4和高压油泵皮带轮I之间布置了自动张紧轮5,在多楔带8的外侧对多楔带8张紧,既减小了内燃机的外形尺寸,又增大了多楔带8与皮带轮之间的摩擦力及皮带轮包角,其结构紧凑,而且自动张紧轮5可以自动在一定范围内自动调整角度,使多楔带8 —直处于张紧状态,保证多楔带8与皮带轮之间的摩擦力处于合适的范围,使皮带张紧力始终在一个合适的数值,驱动可靠;在水泵皮带轮3和发电机皮带轮2之间多楔带8的外侧设有上惰轮6,在空调压缩机皮带轮4和高压油泵皮带轮I之间多楔带8的外侧设有下惰轮7,进一步增加多楔带8与皮带轮之间的摩擦力及皮带轮包角,增加驱动的可靠性。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可自动调节控制张紧力,由于采用多楔带进行动力传递,皮带张紧力较小,具有安装方便、可靠性好的优点。本技术上述实施方案,只是举例说明,不是仅有的,所有在本技术范围内或等同本技术的范围内的改变均被本技术包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发动机水泵、空调压缩机、发电机轮系结构,包括高压油泵皮带轮(1)、发电机皮带轮(2)、水泵皮带轮(3)、空调压缩机皮带轮(4),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油泵皮带轮(1)、发电机皮带轮(2)、水泵皮带轮(3)、空调压缩机皮带轮(4)的外侧皮带轮槽由多楔带(8)包络,水泵皮带轮(3)和空调压缩机皮带轮(4)布置在轮系的左侧,高压油泵皮带轮(1)和发电机皮带轮(2)分布在轮系的右侧,所述水泵皮带轮(3)与发电机皮带轮(2)之间的多楔带(8)外侧设置有向内侧张紧多楔带(8)的上惰轮(6),高压油泵皮带轮(1)与空调压缩机皮带轮(4)之间的多楔带(8)外侧安装有向内侧张紧多楔带(8)的自动张紧轮(5)和下惰轮(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水泵、空调压缩机、发电机轮系结构,包括高压油泵皮带轮(I)、发电机皮带轮(2)、水泵皮带轮(3)、空调压缩机皮带轮(4),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油泵皮带轮(I)、发电机皮带轮(2)、水泵皮带轮(3)、空调压缩机皮带轮(4)的外侧皮带轮槽由多楔带 (8 )包络,水泵皮带轮(3 )和空调压缩机皮带轮(4 )布置在轮系的左侧,高压油泵皮带轮(I) 和发电机皮带轮(2 )分布在轮系的右侧,所述水泵皮带轮(3 )与发电机皮带轮(2 )之间的多楔带(8)外侧设置有向内侧张紧多楔带(8)的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传宾段娜姚章涛刘志博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