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飞机后缘襟翼机构设计,涉及对后缘多缝襟翼的一种后缘多缝襟翼随动机构。
技术介绍
大型飞机为了在飞机起飞时能够提供足够大的升力和较小的阻力,在着陆时提供大的升力和大的阻力,以缩短飞机起飞和着陆时的滑跑距离,通常在机翼后缘布置多缝襟翼。对于多缝襟翼,一般有一个主动翼面由作动器直接操纵实现襟翼的收放,其余的翼面均为随动翼面,随动翼面一般随主动翼面一起运动,并通过其随动机构实现和主动翼面的相对运动。传统的多缝襟翼的前襟翼随动机构由两组结构形式相同的机构组成,每组机构均由前襟翼滑轨、拉杆、前襟翼滑轮架组成,前襟翼、前襟翼滑轨、拉杆相互之间各采用一个关节轴承连接,前襟翼滑轮架固定在主襟翼上,与主襟翼一起运动,并通过其上安装的滚轮限制前襟翼滑轨仅沿一个方向滑动,但受气动外形及结构设计空间的影响,此种形式的随动机构一般较难满足不同气动外形下的后缘襟翼机构运动协调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满足多种不同气动外形、结构设计空间要求的多缝襟翼随动机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后缘多缝襟翼随动机构,所述后缘多缝襟翼随动机构包括结构形式不同的A机构I和B机构7,其A机构由前襟翼滑轨I 2、拉杆I 3、前襟翼滑轮架I 4、转接支架5组成,拉杆3与前襟翼6和前襟翼滑轨2之间分别采用一个关节轴承1-11-1和关节轴承1-21-2连接,转接支架5与前襟翼6之间采用关节轴承连接1-31-3,与前襟翼滑轨I 2之间采用关节轴承1-41-4和关节轴承1-51-5连接,转接支架5从与前襟翼6连接点到与前襟翼滑轨I 2两个连接点形成三角形支架结构,A机构的前襟翼滑轮架I 4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后缘多缝襟翼随动机构,所述后缘多缝襟翼随动机构包括结构形式不同的A机构(1)和B机构(7),其特征在于:A机构由前襟翼滑轨Ⅰ(2)、拉杆Ⅰ(3)、前襟翼滑轮架Ⅰ(4)、转接支架5组成,拉杆Ⅰ(3)与前襟翼(6)和前襟翼滑轨Ⅰ(2)之间分别采用一个关节轴承Ⅰ?1(1?1)和关节轴承Ⅰ?2(1?2)连接,转接支架(5)与前襟翼(6)之间采用关节轴承连接Ⅰ?3(1?3),与前襟翼滑轨Ⅰ(2)之间采用关节轴承Ⅰ?4(1?4)和关节轴承Ⅰ?5(1?5)连接,转接支架(5)从与前襟翼(6)连接点到与前襟翼滑轨Ⅰ(2)两个连接点形成三角形支架结构,A机构的前襟翼滑轮架Ⅰ(4)固定在主襟翼上;?B机构(7)由前襟翼滑轨Ⅱ(9)、拉杆Ⅱ(10)、前襟翼滑轮架(8)组成,前襟翼(6)、前襟翼滑轨Ⅱ(9)、拉杆Ⅱ(10)相互之间分别采用关节轴承Ⅱ?1(7?1)、Ⅱ?2(7?2)、Ⅱ?3(7?3)连接,B机构的前襟翼滑轮架(8)固定在主襟翼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后缘多缝襟翼随动机构,所述后缘多缝襟翼随动机构包括结构形式不同的A机构(I)和B机构(7),其特征在于A机构由前襟翼滑轨I (2)、拉杆I (3)、前襟翼滑轮架I(4)、转接支架5组成,拉杆I(3)与前襟翼(6)和前襟翼滑轨I (2)之间分别采用一个关节轴承1-1 (1-1)和关节轴承I _2 (1-2)连接,转接支架(5)与前襟翼(6)之间采用关节轴承连接I _3 (1-3),与前襟翼滑轨I (2)之间采用关节轴承1-4 (1-4)和关节轴承1-5 (1-5)连接,转接支架(5)从与前襟翼(6)连接点到与前襟翼滑轨1(2)两个连接点形成三角形支架结构,A机构的前襟翼滑轮架I (4)固定在主襟翼上;B机构(7)由前襟翼滑轨II (9)、拉杆II (10)、前襟翼滑轮架(8)组成,前襟翼(6)、前襟翼滑轨11(9)、拉杆II(IO)相互之间分别采用关节轴承I1-1 (7-1),11 -2 (7-2),11 -3 (7-3)连接,B...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俊朋,李刚,刘长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