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齿机用静压工作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557312 阅读:2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0 18: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滚齿机用静压工作台,包括工作台座、设置在工作台座上的定心外圆锥、定心内圆锥套、与定心内圆锥套同轴固定连接的蜗轮、固定在蜗轮端面上的工作台体和与蜗轮配合的蜗杆传动机构;所述工作台体上设置有与定心内圆锥套下端面配合的第一静压导轨;所述定心外圆锥上端面上设置有与定心内圆锥套上端面配合的第二静压导轨。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静压轴承结构支撑工作台体,并通过圆锥静压轴承结构定位工作台体的回转中心,静压轴承结构刚性好、承载大、不易损坏,能满足滚齿机工作要求,保证工作台体的高重复回转精度,且可使工作台使长期免维护;且通过阻尼蜗杆消除了蜗轮蜗杆传动副的传动间隙,提高了分度精度,有利于提高齿轮加工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滚齿机,特别涉及一种滚齿机的工作台。
技术介绍
原有的滚齿机工作台体都是采用圆锥面轴承或滚动轴承进行定心,端面轴承承受载荷,或是滚动轴承定心,卸荷轴承承受负荷。因滚齿机工作台体承受的是间断周期性的切削负荷,轴向负荷大,其施加给工作台体的(倾斜力矩)颠覆カ矩比较大。对工作台体定心和承受载荷的导轨面精度和刚度要求很高。一般的轴承使用寿命都不长,需经常维护,拆装不方便。有的也采用静压轴承进行定心或静压导轨,其静压面为钢ー钢,铸铁ー铸铁,或钢一铸铁等硬面接触,因其加工和装配的原因,在受切削负荷和颠覆カ矩时,其静压面易拉伤,使其产生闷车。另外原有滚齿机工作台体的传动一般都采用单蜗杆蜗轮副进行分度传动,没有消除间隙的装置和环节,其传动精度不高;且其蜗杆采用滑动轴承支撑,这种滑动轴承间隙过小,在承受大载荷时易拉伤,导致轴承间隙増大,轴承回转精度不高,影响传动精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滚齿机用静压工作台,以解决现有滚齿机用工作台体存在的承载能力差和传动精度低等问题。本专利技术滚齿机用静压工作台,包括工作台座、设置在工作台座上且轴心线位置相对于工作台座固定的定心外圆锥、套在定心外圆锥上并与其锥面配合的定心内圆锥套、与定心内圆锥套同轴固定连接的蜗轮、固定在蜗轮端面上的工作台体和与蜗轮配合的蜗杆传动机构; 所述工作台体上设置有与定心内圆锥套下端面配合的第一静压导轨,所述定心内圆锥套和第一静压导轨的配合面之间设置有第一静压油腔,所述第一静压导轨上设置有与第一静压油腔连通的第一进油通道和第一出油通道; 所述定心外圆锥和定心内圆锥套的配合锥面之间设置有第二静压油腔,所述定心内圆锥上设置有与第二静压油腔连通的第二进油通道和第二出油通道; 所述工作台座或定心外圆锥上端面上设置有与定心内圆锥套上端面配合的第二静压导轨,所述定心内圆锥套和第二静压导轨配合面之间设置有第三静压油腔,所述第二静压导轨上设置有与第三静压油腔连通的第三进油通道和第三出油通道。进ー步,所述定心外圆锥的外圆锥面上端外圆直径大于下端外圆直径,定心外圆锥的下端面和工作台座之间设置有第一调节垫片; 进ー步,所述第二静压导轨通过螺栓固定在定心外圆锥的上端面上,所述第二静压导轨和定心外圆锥上端面之间设置有第二调节垫片; 进ー步,所述第一静压导轨、第二静压导轨和定心外圆锥三者与定心内圆锥套配合的面上一体均设置有由耐磨层; 进ー步,所述蜗轮为双联蜗轮,所述蜗杆传动机构包括与双联蜗轮第一联配合用于控制蜗轮转动角度的分度蜗杆和与双联蜗轮第二联配合用于消除分度蜗杆传动间隙的阻尼蜗杆; 进ー步,所述蜗杆传动机构还包括蜗杆支撑座,所述阻尼蜗杆的两端分别设置在蜗杆支撑座上,且阻尼蜗杆的两端和蜗杆支撑座的配合面间设置有第四静压油腔,所述蜗杆支撑座上设置有与第四静压油腔连通的第四进油通道和第四出油通道; 进ー步,所述阻尼蜗杆的一端设置有与其在周向上转动配合、并在轴向上固定配合的活塞,所述活塞与蜗杆支撑座配合形成驱动阻尼蜗杆沿其轴向移动的油缸结构; 进ー步,所述油缸结构为双作用油缸结构,所述活塞外圆面上设置有环形凸台,所述环形凸台的两端面和蜗杆支撑座之间形成双作用油缸结构的两个油腔,所述蜗杆支撑座上设置有与油腔连通的油道; 进ー步,所述蜗杆支撑座和工作台座为一体式结构,且蜗轮支撑座上还设置有密封其上蜗杆装配腔的支撑座盖; 进ー步,所述工作台体和工作台座的中部设置有排屑孔,所述工作台体上还设置有排屑孔盖。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滚齿机用静压工作台,其通过静压轴承结构支撑工作台体,并通过圆锥静压轴承结构定位工作台体的回转中心,静压轴承结构刚性好、承载大、不易损坏,能满足滚齿机工作要求,保证工作台体的高重复回转精度,且可使工作台使长期免维护。2、本专利技术滚齿机用静压工作台,在分度蜗杆驱动蜗轮转动的过程中,其阻尼蜗杆的传动面给蜗轮一个与蜗轮转动方向相反的推力,使蜗轮传动面和分度蜗杆传动面始終保持接触,从而消除了蜗轮蜗杆传动副的传动间隙,提高了分度精度,有利于提高齿轮加工精度。附图说明图1为专利技术滚齿机用静压工作台的剖视结构示意 图2为图1中A部放大视 图3为阻尼蜗杆部的轴向剖视 图4为图3中B部放大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ー步描述。如图所示,本实施例滚齿机用静压工作台,包括工作台座1、设置在工作台座I上且轴心线位置相对于工作台座I固定的定心外圆锥2、套在定心外圆锥2上并与其锥面配合的定心内圆锥套3、与定心内圆锥套3同轴固定连接的蜗轮4、固定在蜗轮4端面上的工作台体5和与蜗轮4配合的蜗杆传动机构; 所述工作台体5上设置有与定心内圆锥套2下端面配合的第一静压导轨6,所述定心内圆锥套2和第一静压导轨6的配合面之间设置有第一静压油腔7,所述第一静压导轨6上设置有与第一静压油腔7连通的第一进油通道和第一出油通道; 所述定心外圆锥2和定心内圆锥套3的配合锥面之间设置有第二静压油腔8,所述定心内圆锥2上设置有与第二静压油腔8连通的第二进油通道和第二出油通道; 所述定心外圆锥2上端面上设置有与定心内圆锥套3上端面配合的第二静压导轨9,所述定心内圆锥套3和第二静压导轨9配合面之间设置有第三静压油腔10,所述第二静压导轨9上设置有与第三静压油腔10连通的第三进油通道和第三出油通道。当然在不同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静压导轨9还可工作台座I上。本实施例滚齿机用静压工作台,其通过静压轴承结构支撑工作台体5,并通过圆锥静压轴承结构定位工作台体I的回转中心,静压轴承结构刚性好、承载大、不易损坏,能满足滚齿机工作要求,保证工作台体5的高重复回转精度,且可使工作台使长期免维护。作为对本实施例的改进,所述定心外圆锥2的外圆锥面上端外圆直径大于下端外圆直径,定心外圆锥2的下端面和工作台座I之间设置有第一调节垫片11,通过调节第一调节垫片11的高度,可调整第一静压油腔7的高度,从而保证工作台体5回转运动的精度。作为对本实施例的改进,所述第二静压导轨9通过螺栓12固定在定心外圆锥2的上端面上,所述第二静压导轨9和定心外圆锥2上端面之间设置有第二调节垫片12,通过调节第二调节垫片12的高度,可调节第三静压油腔的10的高度,从而保证工作台体5回转运动的精度。作为对本实施例的改进,所述第一静压导轨6、第二静压导轨9和定心外圆锥2三者与定心内圆锥套3配合的面上一体均设置有由耐磨层,图中耐磨层未画出,耐磨层可由聚氨酯内高分子材料制成,本结构有利于提高静压轴承结构的寿命。作为对本实施例的改进,所述蜗轮4为双联蜗轮,所述蜗杆传动机构包括与双联蜗轮第一联配合用于控制蜗轮转动角度的分度蜗杆13和与双联蜗轮第二联配合用于消除分度蜗杆传动间隙的阻尼蜗杆14。在分度蜗杆13驱动第一联蜗轮转动的过程中,其阻尼蜗杆14的传动面给第二联蜗轮ー个与第一联蜗轮转动方向相反的推力,使第一联蜗轮传动面和分度蜗杆传动面始終保持接触,从而消除了蜗轮蜗杆传动副的传动间隙,提高了分度精度,有利于提高齿轮加工精度。作为对本实施例的改进,所述蜗杆传动机构还包括蜗杆支撑座15,所述阻尼蜗杆14的两端分别设置在蜗杆支撑座15上,且阻尼蜗杆14的两端和蜗杆支撑座15的配合面间设置有第四静压油腔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滚齿机用静压工作台,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台座、设置在工作台座上且轴心线位置相对于工作台座固定的定心外圆锥、套在定心外圆锥上并与其锥面配合的定心内圆锥套、与定心内圆锥套同轴固定连接的蜗轮、固定在蜗轮端面上的工作台体和与蜗轮配合的蜗杆传动机构;所述工作台体上设置有与定心内圆锥套下端面配合的第一静压导轨,所述定心内圆锥套和第一静压导轨的配合面之间设置有第一静压油腔,所述第一静压导轨上设置有与第一静压油腔连通的第一进油通道和第一出油通道;所述定心外圆锥和定心内圆锥套的配合锥面之间设置有第二静压油腔,所述定心内圆锥上设置有与第二静压油腔连通的第二进油通道和第二出油通道;所述工作台座或定心外圆锥上端面上设置有与定心内圆锥套上端面配合的第二静压导轨,所述定心内圆锥套和第二静压导轨配合面之间设置有第三静压油腔,所述第二静压导轨上设置有与第三静压油腔连通的第三进油通道和第三出油通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滚齿机用静压工作台,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台座、设置在工作台座上且轴心线位置相对于工作台座固定的定心外圆锥、套在定心外圆锥上并与其锥面配合的定心内圆锥套、与定心内圆锥套同轴固定连接的蜗轮、固定在蜗轮端面上的工作台体和与蜗轮配合的蜗杆传动机构; 所述工作台体上设置有与定心内圆锥套下端面配合的第一静压导轨,所述定心内圆锥套和第一静压导轨的配合面之间设置有第一静压油腔,所述第一静压导轨上设置有与第一静压油腔连通的第一进油通道和第一出油通道; 所述定心外圆锥和定心内圆锥套的配合锥面之间设置有第二静压油腔,所述定心内圆锥上设置有与第二静压油腔连通的第二进油通道和第二出油通道; 所述工作台座或定心外圆锥上端面上设置有与定心内圆锥套上端面配合的第二静压导轨,所述定心内圆锥套和第二静压导轨配合面之间设置有第三静压油腔,所述第二静压导轨上设置有与第三静压油腔连通的第三进油通道和第三出油通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滚齿机用静压工作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心外圆锥的外圆锥面上端外圆直径大于下端外圆直径,定心外圆锥的下端面和工作台座之间设置有第一调节垫片。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滚齿机用静压工作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静压导轨通过螺栓固定在定心外圆锥的上端面上,所述第二静压导轨和定心外圆锥上端面之间设置有第二调节垫片。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滚齿机用静压工作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静压导轨、第二静压导轨和定心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先广杨灿辉廖承渝周鸿李樟梅镇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