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胶模具流道浇口改进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543971 阅读:2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05 17: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塑胶模具流道浇口改进结构,包括主流道(20)和分流道(30),在分流道(30)进入到制品型腔的进料口之间位置处设有蕉形流道(40),蕉形流道(40)具有从分流道(30)接入端逐渐收缩变小并直接连接进入到制品型腔内部的蕉形体流道,蕉形流道(40)的弧底与主流道(20)分别处于分流道(30)的两侧位置处。在产品顶出时,蕉形流道的顶部料头会与产品分离,从而达到对产品的外表面无破坏。达到对这类外表面不允许有进浇口,而内表面又无筋、柱且无顶针的产品进行可靠进胶及制成分离。(*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塑胶模具流道浇口改进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塑胶模具,尤其是涉及一些外表面不允许有进浇口,而内表 面又无筋、柱且无顶针的产品的塑胶模具流道浇口改进结构。
技术介绍
通常设计模具时,浇口的设计往往需要根据产品的表面要求而定,在外表面不能 破坏的要求下,常常使用潜伏式浇口,又叫隧道式浇口,是由点浇口演变而来。这虽然克服 了点浇口模具复杂的缺点,又保持了点浇口的优点。潜伏式浇口可设在动模一侧,也可设在 定模一侧;它一般安置在塑件的筋、柱上,还可安置在分型面上;而利用模具的顶出杆来设 置浇口也是一种简便易行的办法。然而潜伏式浇口通常为锥形体状,且与型腔成一定的角 度,常为20-45°,浇口尺寸可根据点浇口尺寸选取;在遇到一些外表面不允许有进浇口, 而内表面又无筋、柱且无顶针的产品时,常规的潜伏式浇口难以满足这类制品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解决现有潜伏式浇口难以满足一些外表面不允许有进浇口,而内 表面又无筋、柱且无顶针的产品等现状而提供的一种能对这类外表面不允许有进浇口,而 内表面又无筋、柱且无顶针的产品进行可靠进胶的塑胶模具流道浇口改进结构。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为一种塑胶模具流道浇 口改进结构,包括主流道和分流道,其特征在于在分流道进入到制品型腔的进料口之间位 置处设有蕉形流道,蕉形流道具有从分流道接入端逐渐收缩变小并直接连接进入到制品型 腔内部的蕉形体流道,蕉形流道的弧底与主流道分别处于分流道的两侧位置处。在产品顶 出时,蕉形流道的顶部料头会与产品分离,从而达到对产品的外表面无破坏。达到对这类外 表面不允许有进浇口,而内表面又无筋、柱且无顶针的产品进行可靠进胶及制成分离。作为优选,所述的主流道和产品之间的中心距离最小值为15mm。更容易进行实现 产品的顶出。作为优选,所述的分流道从其上端面到下端面的高度距离值L与蕉形流道的蕉形 弧长值LI之间的关系为L=Ll+10mm。保证一定的弧度,达到更好的产品顶出效果。作为优选,所述的分流道上连接有二个蕉形流道,二个蕉形流道之间呈180度位 置分布。更好地实现同时制成2个产品,提高生产效率。作为优选,所述的蕉形流道进料到产品中的入料口设置在产品内表面处。更好的 达到对产品的外表面无破坏效果。作为优选,所述的蕉形流道采用第一镶块和第二镶块两块拼镶构成。提高对蕉形 流道的成型效果。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产品顶出时,蕉形流道的顶部料头会与产品分离,从 而达到对产品的外表面无破坏。达到对这类外表面不允许有进浇口,而内表面又无筋、柱 且无顶针的产品进行可靠进胶及制成分离。附图说明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图1是本技术塑胶模具流道浇口改进结构的优选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立体效果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塑胶模具流道浇口改进结构中蕉形流道局部剖视示意图。图4是图3的A-A向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图2、图3、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一种塑胶模具流道浇口改进结构,包括主流 道20和分流道30,在分流道30进入到制品型腔的进料口之间位置处连接有类似香蕉形状 的蕉形流道40,蕉形流道40具有从分流道30接入端逐渐收缩变小并直接连接进入到制品 型腔内部的蕉形体流道,蕉形流道40的弧底与主流道20分别处于分流道30的两侧位置 处。主流道20和产品之间的中心距离最小值为15mm,在此基础上较宜设计较小的中心距 离,以达到更好的顶出效果。分流道30从其上端面31到下端面32的高度距离值L与蕉形 流道40的蕉形弧长值LI之间的关系为L=Ll+10mm (见图4)。分流道30上连接有二个蕉 形流道40,二个蕉形流道40之间呈180度位置分布。蕉形流道20进料到产品10中的入料 口设置在产品内表面处。蕉形流道40采用第一镶块50和第二镶块60两块拼镶构成(见图 3 ),两块拼镶内的蕉形流道半槽共同合并形成整的蕉形流道40。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主流道、分流道、蕉形流道、蕉形弧长值、第一镶块、第二镶 块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 解释本专利技术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专利技术精神相违背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塑胶模具流道浇口改进结构,包括主流道(20)和分流道(30),其特征在于:在分流道(30)进入到制品型腔的进料口之间位置处设有蕉形流道(40),蕉形流道(40)具有从分流道(30)接入端逐渐收缩变小并直接连接进入到制品型腔内部的蕉形体流道,蕉形流道(40)的弧底与主流道(20)分别处于分流道(30)的两侧位置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塑胶模具流道浇口改进结构,包括主流道(20)和分流道(30),其特征在于在分流道(30)进入到制品型腔的进料口之间位置处设有蕉形流道(40),蕉形流道(40)具有从分流道(30)接入端逐渐收缩变小并直接连接进入到制品型腔内部的蕉形体流道,蕉形流道(40)的弧底与主流道(20)分别处于分流道(30)的两侧位置处。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胶模具流道浇口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流道(20)和产品之间的中心距离最小值为15mm。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胶模具流道浇口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流道 (30)从其上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立军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誉立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