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支架式塑胶模,该支架式塑胶模包括通过支架板连接在一起的外模套和内模芯,所述内模芯安装于外模套内并形成通料腔。通过上述方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提高模具成品率,并有效降低生产成本,结构设计合理,工艺流程简单。(*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支架式塑胶模
本技术涉及塑胶模具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支架式塑胶模。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塑胶工业的飞速发展以及工程塑胶在强度、精度等方面的逐步提高, 塑胶制品的应用范围在不断扩大,工业产品和日用产品塑胶化的趋势日益明显。用来生产 塑胶制品的塑胶模具是塑胶制品整个生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模具的结构对 产品质量以及生产过程有着直接影响。塑料模具是一种生产塑料制品的工具,根据生产工艺和生产产品的不同分为注 射成型模、吹气模、旋转成型模和热成型模等,其中,注射成型工艺是塑料加工中最普遍采 用的方法,其基本组成部分有成型装置、定位装置、固定装置、冷却系统、恒温系统、流产系 统和顶出系统。注塑时,模具装夹在注塑机上,熔融塑料经流道系统被注入成型装置内,并 在模腔内冷却定型,然后开模,由顶出系统将制品从模腔内顶出,离开模具,最后再闭合进 行下次注塑。然而,随着人们对塑胶产品需求的日益增长,对塑模的产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 以现有的模具技术来说,为提高生产效率仅能领先增加注塑机及模具设备来实现,但这不 仅会增加硬件成本,而且相应的设备维护费及消耗的电能、水能等运行费用及人工费也是 不小的开销,因此,生产成本的巨额增长严重限制了塑胶行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在实际应用中发现,由于熔融塑料凝固的速度很快,经常会在填充满模 具模腔之前就发生凝固,使其得到的产品不完整,次品率较高,特别是对于一些具有较大体 积的环形模腔,由于其填充路程较远而出现未填满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支架式塑胶模,能够提高模具成品 率,并有效降低生产成本,结构设计合理,工艺流程简单。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支架式塑胶 模,该支架式塑胶模包括通过支架板连接在一起的外模套和内模芯,所述内模芯安装于外 模套内并形成通料腔。优选的是,所述外模套包括进料外模、第一型外模腔板、支架板、第二型外模腔板、 第三型外模腔板、出料外模、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所述进料外模、第一型外模腔板、支 架板、第二型外模腔板通过螺丝依次组合连接,所述第二型外模腔板的右端面通过第一固 定板和第三型外模腔板的左端面连接在一起,第三型外模腔板的右端面通过螺丝连接有第 二固定板,第二固定板上设有内螺纹,第二固定板通过螺纹连接着出料外模,出料外模的左 端面靠连在第三型外模腔板的右端面上,以上各连接处均设有定位卡槽保持连接的同心。优选的是,所述内模芯包括锥形分料头、第一内模芯、第二内模芯、出料内模芯、内 模芯盖板,第一连接装置和第二连接装置,锥形分料头连接于支架板的左侧面,锥形分料头通过第一连接装置连接有第一内模芯,并使第一内模芯的左端面靠接于支架板的右侧面, 所述第一内模芯、第二内模芯和出料内模芯通过第二连接装置依次连接,出料内模芯右端 面上通过螺丝固定有内模芯盖板,以上各连接处均设有定位卡槽保持连接的同心。优选的是,所述第一连接装置包括连接杆A和连接板A,所述连接杆A的左端连接 于锥形分料头,连接杆A的右端连接着连接板A,连接板A固定于第一内模芯的右端面。优选的是,所述第二连接装置包括连接板B、长螺杆和连接杆B,所述长螺杆穿过 连接板B,拧接于连接板A,并将连接板B卡固于第二内模芯的右端面,连接板B右侧卡固于 出料内模芯的左端面,连接板B中心和连接杆B的一端连接,连接杆B的另一端连接着内模 芯盖板。优选的是,所述通料腔左侧为进料口,通料腔右侧为出料口。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一种支架式塑胶模,能够提高模具成品率, 并有效降低生产成本,结构设计合理,工艺流程简单。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支架式塑胶模的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技术的优点 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 的界定。请参阅图1,本技术实施例包括一种支架式塑胶模,该支架式塑胶模包括通过支架板13连接在一起的外模套I和 内模芯2,所述内模芯2安装于外模套I内并形成通料腔3。通料腔3左侧为进料口 31,通 料腔3右侧为出料口 32。外模套I包括进料外模11、第一型外模腔板12、支架板13、第二 型外模腔板14、第三型外模腔板15、出料外模16、第一固定板17、第二固定板18,所述进料 外模11、第一型外模腔板12、支架板13、第二型外模腔14板通过螺丝依次组合连接,所述第 二型外模腔板14的右端面通过第一固定板17和第三型外模腔板15的左端面连接在一起, 第三型外模腔板15的右端面通过螺丝连接有第二固定板14,第二固定板14上设有内螺纹, 第二固定板14通过螺纹连接着出料外模11,出料外模11的左端面靠连在第三型外模腔板 15的右端面上,以上各连接处均设有定位卡槽保持连接的同心。内模芯2包括锥形分料头21、第一内模芯22、第二内模芯23、出料内模芯24、内模 芯盖板25、第一连接装置26和第二连接装置27,锥形分料头21连接于支架板13的左侧 面,锥形分料头21通过第一连接装置26连接有第一内模芯22,并使第一内模芯22的左端 面靠接于支架板13的右侧面,所述第一内模芯22、第二内模芯23和出料内模芯24通过第 二连接装置27依次连接,出料内模芯22右端面上通过螺丝固定有内模芯盖板25,以上各连 接处均设有定位卡槽保持连接的同心。第一连接装置26包括连接杆A261和连接板A262,所述连接杆A261的左端连接于 锥形分料头21,连接杆A261的右端连接着连接板A262,连接板A262固定于第一内模芯22 的右端面。第二连接装置包括连接板B271、长螺杆272和连接杆B273,所述长螺杆272穿过 连接板B271,拧接于连接板A262,并将连接板B271卡固于第二内模芯23的右端面,连接板 B271右侧卡固于出料内模芯24的左端面,连接板B271中心和连接杆B273的一端连接,连 接杆B273的另一端连接着内模芯盖板2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一种支架式塑胶模,能够提高模具成品率, 并有效降低生产成本,结构设计合理,工艺流程简单。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 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 其他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支架式塑胶模,其特征在于:该支架式塑胶模包括通过支架板连接在一起的外模套和内模芯,所述内模芯安装于外模套内并形成通料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支架式塑胶模,其特征在于该支架式塑胶模包括通过支架板连接在一起的外模套和内模芯,所述内模芯安装于外模套内并形成通料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支架式塑胶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模套包括进料外模、第一型外模腔板、支架板、第二型外模腔板、第三型外模腔板、出料外模、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所述进料外模、第一型外模腔板、支架板、第二型外模腔板通过螺丝依次组合连接,所述第二型外模腔板的右端面通过第一固定板和第三型外模腔板的左端面连接在一起,第三型外模腔板的右端面通过螺丝连接有第二固定板,第二固定板上设有内螺纹,第二固定板通过螺纹连接着出料外模,出料外模的左端面靠连在第三型外模腔板的右端面上,以上各连接处均设有定位卡槽保持连接的同心。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支架式塑胶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模芯包括锥形分料头、第一内模芯、第二内模芯、出料内模芯、内模芯盖板,第一连接装置和第二连接装置,锥形分料头连接于支架板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兴龙,杨景明,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市欣龙塑胶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