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合金高强度钢板的在线处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527115 阅读:1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04 08: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低合金高强度钢板的在线处理方法,对700MPa级低合金高强度钢板采用控轧后在线直接淬火冷却加回火处理工艺,控制二次开轧温度在880-900℃,终轧温度820-850℃;轧后钢板直接在线淬火,开冷温度790-830℃,淬火冷却速率为30-40℃/s,终冷温度400-450℃,辊道速度控制在0.5-0.7m/s;淬火后进行回火处理,回火温度为610-630℃。与离线淬火工艺相比,屈服强度平均高出70MPa,-45℃冲击吸收能量明显提高,塑性应变比R和应变硬化指数n值均有所提高,有利于提高钢板的冷成型性能。同时,可减少一次再加热工序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轧钢
,特别涉及ー种对700MPa级低合金高强度钢板控轧后在线直接淬火冷却加回火处理的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对于碳当量在0.55%、抗拉强度为700MPa级低合金高强度钢板一直采用轧后进行离线淬火的冷却方式,生产实践中发现,这种离线淬火エ艺要求完全冷却到室温的钢板再加热到900°C至960°C后,经过高压水急速冷却到室温,给钢板质量带来诸多问题。比如钢板板形较差,难以矫直;存在着强韧性匹配较差的问题;并且存在热处理工序再加 热成本増加,交货周期延长的缺陷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g在提供一种可获得良好的强韧性匹配的性能,并降低制造成本,缩短交货周期的700MPa级低合金高强度钢板的在线处理方法。为此,本专利技术所采取的解决方案是 ー种低合金高强度钢板的在线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对700MPa级低合金高强度钢板采用控轧后在线直接淬火冷却加回火处理工艺,使钢板获得良好的强韧性匹配,其具体方法为 1、控制二次开轧温度在880-900°C,终轧温度820-850°C; 2、对轧后钢板直接进行在线淬火,开冷温度790-830°C,淬火冷却速率为30-40°C/s,终冷温度400-450°C ; 3、在线淬火过程中,辊道速度控制在0.5-0. 7m/s ; 4、在线淬火后的钢板进行回火处理,回火温度为610-630°C; 5、回火后进行空冷,冷却速率为0.5-1. (TC /S。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通过在线淬火冷却,实现了贝氏体和针状铁素体的完全转变,有利于抑制铁素体晶粒的长大,从而使贝氏体的百分含量増加,铁素体晶粒更加细化和均匀。经过在线回火处理,可以获得比较理想的组织状态和良好的力学性能。与离线淬火エ艺相比,屈服強度平均高出70MPa,-45°C冲击吸收能量明显提高,塑性应变比R和应变硬化指数n值均有所提高,有利于提高钢板的冷成型性能。同时,可减少一次再加热エ序成本,吨钢节约成本283元。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ー步说明。实施例1 : 轧制钢种为12MnNiVR。1、控制二次开轧温度在880°C,终轧温度820°C。2、对轧后钢板直接进行在线淬火,开冷温度790°C,淬火冷却速率为30°C /s,终冷温度410°C,快速冷却至贝氏体相变温度区域内。3、在线淬火过程中,辊道速度控制在0. 5m/s。4、在线淬火后的钢板进行回火处理,回火温度为615°C。5、回火后进行空冷,冷却速率为0. 70C /S。实施例2: 轧制钢种为06Ni9。1、控制二次开轧温度在900°C,终轧温度850°C。2、对轧后钢板直接进行在线淬火,开冷温度830°C,淬火冷却速率为38°C /s,终冷 温度450°C,快冷至贝氏体相变温度区域内。3、在线淬火过程中,辊道速度控制在0.1mfs04、在线淬火后的钢板进行回火处理,回火温度为630°C。5、回火后进行空冷,冷却速率为0. 5-1. (TC /S。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低合金高强度钢板的在线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对700MPa级低合金高强度钢板采用控轧后在线直接淬火冷却加回火处理工艺,使钢板获得良好的强韧性匹配,其具体方法为:(1)、控制二次开轧温度在880?900℃,终轧温度820?850℃;(2)、对轧后钢板直接进行在线淬火,开冷温度790?830℃,淬火冷却速率为30?40℃/s,终冷温度400?450℃;(3)、在线淬火过程中,辊道速度控制在0.5?0.7m/s;(4)、在线淬火后的钢板进行回火处理,回火温度为610?630℃;(5)、回火后进行空冷,冷却速率为0.5?1.0℃/s。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合金高强度钢板的在线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对700MPa级低合金高强度钢板采用控轧后在线直接淬火冷却加回火处理工艺,使钢板获得良好的强韧性匹配,其具体方法为 (1)、控制二次开轧温度在880-900°C,终轧温度820-850°C; (2)、对轧后钢板直接进行在线淬火,开冷温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浩岩王若钢李新玲张健李靖年应传涛王明林刘立强
申请(专利权)人: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