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拉杆锻件的锻造装置,包括纵锻液压模机构和传动平镦模卡机构,所述纵锻液压模机构和传动平镦模卡机构固定连接,纵锻液压模具机构与摩擦压力机的下工作台固定连接;传动平镦模卡机构固定工件,纵锻液压模具机构对工件进行纵向锻压。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加工后的成品精度高、品相好,每天可以加工50-100个工件,生产效率高;所有高劳动强度的工序全部由机械完成,降低了人工的劳动强度;具有结构简单,维修方便,加工成本低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金属冲加工的锻压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拉杆锻件的锻造装置。
技术介绍
拉杆锻件是长杆形金属材料经过锻造加工而得到的工件或毛坯。这些锻件广泛应用在交通工具、柴油机、发电、矿山、兵器、石油化工等很多行业的各种设备上。一般拉杆锻件是至少将工件的一端锻造成指定形状,例如,锻造过程一般如镦粗、拔长、冲孔、弯曲、扭转、切割等工序。锻件是金属被施加压力,通过塑性变形塑造要求的形状或合适的压缩力的物件。锻造能消除金属铸锭中的一些铸造缺陷,使其内部晶粒细化,组织致密,力学性能显著提高。所以重要的机器零件和工具部件,如连杆和刀杆等大都采用锻造制坯。在现有的技术中,锻造拉杆锻件通常是强度大的工作由压力机负责,强度稍小且要求较为细致的工作由人力使用铁锤或压力来实现。压力机的工作是将工件垂直地面后,再对其进行镦粗,也就是由上至下往复运动对工件端部形成压力来实现的,所以加工后的产品精度差且品相不好。由于工件一般是长条状,所以,在镦粗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工件弯曲的情况。而人力操作又耗时耗力耗人工,通常一天只能完成2-5件的工作量,而且由于人力的控制无法定量。而且,存在使用压力机时容易出现断件、废件的技术问题,使用人力则出现劳动强度大、生产成本高、生产效率低等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精度高、品相好、生产效率高、劳动强度低的拉杆锻件的锻造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纵锻液压模机构和传动平镦模卡机构,所述纵锻液压模机构和传动平镦模卡机构固定连接,纵锻液压模具机构与摩擦压力机的下工作台固定连接;传动平镦模卡机构固定工件,纵锻液压模具机构对工件进行纵向锻压。进一步,所述纵锻液压模机构包括模体、给力活塞、出力活塞、给力弹簧,模体水平面设置给力活塞孔,给力活塞与给力活塞孔相适应;模体侧面设置出力活塞孔,出力活塞与出力活塞孔相适应;给力活塞孔与出力活塞孔相互垂直;模体内侧底部设置给力弹簧槽;给力弹簧的一端在给力弹簧槽内,另一端与单向阀固定连接;模体、给力活塞、出力活塞形成密闭的液压舱,压下给力活塞,压力通过液压舱内的液体将力传递给出力活塞,出力活塞被推出,下垫模具与摩擦压力机的下工作台固定连接。进一步,所述给力活塞或出力活塞设置注油通孔,注油通孔上设置密封盖,注油通孔与液压舱连通,注油通孔与液压舱之间设置单向阀。进一步,所述模体上设有限位装置,所述出力活塞在水平移动时对出力活塞的封闭端进行限位。进一步,所述出力活塞外表面设置出力弹簧,使出力活塞压下后能及时回到初始位置。所述出力活塞的封闭端设有密封圈或活塞环进一步,所述出力活塞孔与法兰固定连接,所述出力活塞在水平移动时对出力活塞的杆端进行限位。进一步,所述传动平镦模卡机构包括成型模具腔室、档座、活动镦粗模具、架座,所述成型模具腔室、档座和活动卡具分别与架座 固定连接,活动镦粗模具与成型模具腔室连接。所述纵锻液压模机构通过安装孔与传动平镦模卡机构固定连接。进一步,所述的拉杆锻件的锻造装置还包括通用卡座,所述通用卡座包括上通用卡座和/或下通用卡座,上通用卡座与摩擦压力机的上工作台固定连接,下通用卡座与摩擦压力机的下工作台固定连接。进一步,所述通用卡座包括底座、方套,底座与方套固定连接,所述底座设置连接槽或连接孔。本专利技术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加工后的成品精度高、品相好,每天可以加工50-100个工件,生产效率高;所有高劳动强度的工序全部由机械完成,降低了人工的劳动强度;具有结构简单,维修方便,加工成本低等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2是本专利技术的纵锻液压模机构的结构示意中1、传动平镦模卡机构2、纵锻液压模机构3、给力活塞4、出力活塞5、下通用卡座6、上通用卡座7、活动镦粗模具8、成型模腔室9、架座10、档座11、工件长杆卡位12、活动卡具13、上工作台14、下工作台15、安装孔16、注油通孔17、密封盖18、模体19、限位装置20、给力弹簧槽21、出力弹簧22、给力弹簧23、单向阀24、下垫模具25、法兰26、给力活塞孔27、出力活塞孔28、液压舱29、密封圈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包括纵锻液压模机构2和传动平镦模卡机构1,所述纵锻液压模机构2和传动平镦模卡机构I固定连接,纵锻液压模具机构与摩擦压力机的下工作台14固定连接;传动平镦模卡机构I固定工件,纵锻液压模具机构对工件进行纵向锻压。所述纵锻液压模机构2包括模体18、给力活塞3、出力活塞4、给力弹簧22,模体18的水平面设置给力活塞孔26,给力活塞3与给力活塞孔26相适应;模体18的侧面设置出力活塞孔27,出力活塞4与出力活塞孔27相适应;给力活塞孔26与出力活塞孔27相互垂直;模体18、给力活塞3、出力活塞4形成密闭的液压舱28,模体18的内侧底部设置给力弹簧槽20,给力弹簧22的一端在给力弹簧槽20内,另一端与单向阀23固定连接;所述出力活塞4外表面设置出力弹簧21,使出力活塞4压下后能及时回到初始位置。下垫模具24与摩擦压力机的下工作台14固定连接。所述给力活塞3或出力活塞4设置注油通孔16,注油通孔16与液压舱28连通,注油通孔上设置密封盖17,注油通孔16与液压舱28之间设置单向阀23。所述模体18上设有限位装置19,所述出力活塞4在水平移动时对出力活塞4的封闭端进行限位。所述出力活塞孔27与法兰25固定连接,所述出力活塞4在水平移动时对出力活塞4的杆端进行限位。所述出力活塞4的封闭端设有密封圈29或活塞环。上工作台13进行上下的往复运动,当上工作台13由上向下运动时,上工作台13压下给力活塞3,给力弹簧22发生形变;压力通过液压舱28内的液体传递给出力活塞4,出力活塞4被推出。此时,出力弹簧21发生形变。当上工作台13由下往上运动时,给力活塞3借助给力弹簧22的回弹作用力回复原位;出力活塞4借助出力弹簧21的回弹作用力回复到限位装置19旁。所述传动平镦模卡机构I包括成型模具腔室8、档座10、活动镦粗模具7、架座9,所述成型模具腔室8、档座10和活动卡具12分别与架座9固定连接,活动镦粗模具7与成型模具腔室8连接。所述纵锻液压模机构2通过安装孔15与传动平镦模卡机构I固定连接。将工件使用活动卡具12固定在工件长杆卡位11上,工件一端放置在成型模具腔室8内的适当位置,通过出力活塞4对活动镦粗模具7的撞击逐步对工件进行锻压成型。所述拉杆锻件的锻造装置还包括通用卡座,所述通用卡座包括上通用卡座6和/或下通用卡座5,上通用卡座6与摩擦压力机的上工作台13固定连接,下通用卡座5与摩擦压力机的下工作台14固定连接。所述通用卡座包括底座、方套,底座与方套固定连接,所述底座设置连接槽或连接孔。其作用在于对于上工作台13和下工作台14之间的力进行吸收、减震。以上对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的实施范围。凡依本专利技术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拉杆锻件的锻造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纵锻液压模机构和传动平镦模卡机构,所述纵锻液压模机构和传动平镦模卡机构固定连接,纵锻液压模具机构与摩擦压力机的下工作台固定连接;传动平镦模卡机构固定工件,纵锻液压模具机构对工件进行纵向锻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拉杆锻件的锻造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纵锻液压模机构和传动平镦模卡机构,所述纵锻液压模机构和传动平镦模卡机构固定连接,纵锻液压模具机构与摩擦压力机的下工作台固定连接;传动平镦模卡机构固定工件,纵锻液压模具机构对工件进行纵向锻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杆锻件的锻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纵锻液压模机构包括模体、给力活塞、出力活塞、给力弹簧,模体水平面设置给力活塞孔,给力活塞与给力活塞孔相适应;模体侧面设置出力活塞孔,出力活塞与出力活塞孔相适应;给力活塞孔与出力活塞孔相互垂直;模体内侧底部设置给力弹簧槽;给力弹簧的一端在给力弹簧槽内,另一端与单向阀固定连接;模体、给力活塞、出力活塞形成密闭的液压舱,下垫模具与摩擦压力机的下工作台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拉杆锻件的锻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给力活塞或出力活塞设置注油通孔,注油通孔上设置密封盖,注油通孔与液压舱连通,注油通孔与液压舱之间设置单向阀。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绍群,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恒泰铁路信号器材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