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芽草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517739 阅读:2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03 12: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植物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方法,尤其涉及一种龙芽草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方法。龙芽草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的步骤:1)外植体的消毒:取刚发育成熟的龙芽草羽状复叶中的较大小叶,清洗后消毒,然后将叶片切成1~3cm2的小块,以正面朝上的水平摆放方式接种到添加不同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的MS培养基上;2)不定芽诱导:外植体接入的MS培养基中;3)切取叶片嫩绿、生长旺盛且2~3cm高的不定芽,插入到生根培养基中,20~30h后取出并洗净根部附着的培养基,移入土中,待新叶长出,即可除去烧杯。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提高了生根率和生根数,并且根的长度和粗度适中,大大提高了移栽的成活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植物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方法,尤其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龙芽草(Agrimonia piIosa)为蔷薇科(Rosaceae)龙芽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一种重要的药用植物,其地上部分、带短小根茎的冬芽和根均可入药。其中,地上部分入药称仙鹤草,异名脱力草、狼牙草、金顶龙牙、龙牙草、龙芽草、黄龙尾、刀口药、毛脚茵等,性·平,味苦、涩,归肺、肝、脾经,具收敛止血、消炎止痢、杀虫和抗肿瘤之功效,临床用于治疗嗜盐菌感染性食物中毒、滴虫性阴道炎和梅尼埃综合症得到良效;带短小根茎的冬芽入药称鹤草芽,异名狼牙、狼齿、狼牙子、狼牙草根芽、仙鹤草根芽等,其性凉,味苦、涩,具驱虫和解毒消肿之功效,主治绦虫病、阴道滴虫病、疮疡疥癣、疖肿和赤白痢疾。临床治疗绦虫病有良效;根入药名龙芽草根,异名地冻风,其性温,味辛、涩,具解毒和驱虫之功效,主治赤白痢疾、疮疡、肿毒、疟疾、绦虫病和闭经等症。近些年来,对龙芽草的化学成分分析、提取分离、测定方法和功效都有了较深入的研究。目前龙芽的繁殖采用种子和分根方式进行,这两种方法存在淹繁殖系数低、繁殖周期长的缺点,因此建立龙芽草的组培快繁体系,是实现其产业化生产的又一有效途径。已有龙芽草组织培养的报道(《植物生理学通讯》1986年04期,龙芽草的组织培养,吴美芬、陈伟东)以龙芽草实生苗的下胚轴、子叶和叶片为外植体的器官发生途径,叶片和下胚轴需经2,4-D诱导愈伤组织阶段,子叶可经MS+6-BA 2.0 mg/L NAA 0.2 mg/L诱导愈伤组织后分化出不定芽。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采用该方法进行龙芽草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提高了生根率和生根数,并且根的长度和粗度适中,大大提高了移栽的成活率。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 ,该方法包括以下的步骤 1)外植体的消毒 取刚发育成熟的龙芽草羽状复叶中的较大小叶,加洗涤剂仔细刷洗,再用流水冲洗,在超净台里将叶片转入酒精溶液中浸泡,后转入消毒液中浸泡消毒,用无菌水冲洗,然后将叶片切成f 3 cm2的小块,以正面朝上的水平摆放方式接种到添加不同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的MS培养基上; 2)不定芽诱导 外植体接入的MS培养基中添加的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的组成包括6-BA 0. 5 5. 0 mg/LTDZ O. Γ . O mg/L ; 先进行暗培养,温度为25土 TC,培养条件为光/暗小时比为12 16: 8^12,光照强度30 40 μ mol/ m · s ; 3)切取叶片嫩绿、生长旺盛且2 3 cm高的不定芽,插入到生根培养基中,所述的生根培养基中包括 基本培养基(1/4 1)MS NAAO. 05 O. 5 mg/L ; 炼苗时微开培养瓶盖进行炼苗,2(T30h后取出并洗净根部附着的培养基,移入土中,初期要做好保湿措施,并置于阴凉处,待新叶长出,即可除去烧杯。作为优选,上述的步骤I)消毒液为滴加一滴I mol/L NaOH的O. 2%HgCl2溶液。作为再优选,上述的消毒时间为l(Tll min。 作为优选,上述的步骤2)中添加的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的组成包括6-BA1. 0 4. O mg/L TDZ O. Γθ. 8mg/L。作为最优选,上述的步骤2)中添加的植物生长调节物质选用TDZ 0.3 mg/L +6-BA2. O mg/L ο作为优选,上述的步骤2)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的组成还包括IAA、NAA或两者的组合,IAA的浓度为0 2· O mg/L, NAA的浓度为0 0· 5 mg/L。作为再优选,上述的步骤2)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的组成还包括IAA,IAA的浓度为O.5 L 5 mg/L。作为优选,上述的步骤3)生根培养基中NAA为O. 08 0. 3mg/L。作为最优选,上述的步骤3)生根培养基为1/4MS+NAA O.1 mg/L。本专利技术由于采用了上述的技术方案,采用该方法进行龙芽草的与快速繁殖提高了生根率和生根数,并且根的长度和粗度适中,大大提高了移栽的成活率。该方法建立了龙芽草的组培快繁体系,是实现其产业化生产的有效途径。具体实施例方式材料来源龙芽草采自浙江省丽水市白云山,移栽种植至中国计量学院网室。外植体材料龙芽草的叶片。1.外植体的消毒取刚发育成熟的龙芽草羽状复叶中的较大小叶,加适量洗涤剂仔细刷洗,再用流水冲洗O. 5^1. O h后,在超净台里将叶片转入70%的酒精溶液中浸泡30s,后转入滴加了 I滴I mol/L NaOH的0. 2%HgCl2溶液内浸泡消毒若干时间,用无菌水冲洗4飞次,然后将叶片切成f 3 cm2的小块,以正面朝上的水平摆放方式接种到添加不同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的MS培养基上。1.1结果消毒5飞min达到最佳效果,外植体的污染率和死亡率均低于10%。2.不定芽诱导预实验 外植体接入的MS培养基中添加的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的组成分别为1)2,4-D 2. O mg/L +6-BA 0. 5 mg/L ;2)6-BA 2. 0 mg/L +NAA 0.1 mg/L ;3)TDZ O. 3 mg/L _1+NAA 0.1 mg/L ;4)TDZ 0. 05 mg/L +2,4-D 2. 0 mg/L ;5)TDZ 0. 3 mg/L +6-BA 2. 0 mg/L。重复3次。所有培养基中蔗糖浓度为3%,琼脂浓度为0.7%,pH 5.8-6.0,下同。先进行暗培养,温度为(25±1)°C,培养条件为14 h光/10 h暗,光照强度3(Γ40 μ mol/m*s,下同。平时观察外植体生长情况并记录,在30 d时随机抽出10瓶进行统计,并筛选出较佳的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组合以进行优化。2.1结果添加2,4-D的培养基(I和4号培养基)中没有诱导出不定芽,而其余3种培养基中均诱导出了不定芽,但不定芽出现的时间不一,以添加TDZ 0.3 mg/L +6-BA2.O mg/L的最早(5号培养基),最早可12 d,诱导率也最高(65. 6%),添加6-BA 2. O mg/L+NAA O.1 mg/L的最晚(2号培养基),最早时间为20 d,诱导率也最低(12. 2%),故在最佳 不定芽诱导的筛选中选择TDZ和6-BA作为侯选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同时,在培养过程中观察,添加2,4-D的培养基中只观察到较小的愈组织,而在产生不定芽的培养基中,发现一定时间后其部分叶盘基部膨大,边缘翘起,叶片切口处有类似愈伤组织的绿色物质形成,且基部多于端部,但仔细分辨为小芽点,并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而更加明显,出现不定芽最多的部分是着生叶柄处。3.不定芽诱导的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组合的优化各设置 3 个梯度的 TDZ(O.1、O. 3 和1. O mg/L)和 6_BA(0. 5、2. O 和 5. O mg/L)组合,配制MS培养,将外植体接种于其上,30 d随机抽出10瓶进行统计。3.1结果TDZ和6-BA浓度的升高,不定芽诱导率和诱导数表现出快速上升的趋势,但在高浓度时有所下降,各处理的诱导率介于44. Γ8. 9%之间,诱导出的不定芽数量介于3. 3^7. 7之间。两个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的叠加效应也非常明显,尤其是低浓度时,一个植物生长调节物质浓度的提高可快速提高诱导率和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龙芽草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的步骤:1)外植体的消毒:取刚发育成熟的龙芽草羽状复叶中的较大小叶,加洗涤剂仔细刷洗,再用流水冲洗,在超净台里将叶片转入酒精溶液中浸泡,后转入消毒液中浸泡消毒,用无菌水冲洗,然后将叶片切成1~3?cm2的小块,以正面朝上的水平摆放方式接种到添加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的MS培养基上;2)不定芽诱导外植体接入的MS培养基中添加的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的组成包括:6?BA??0.5~5.0?mg/LTDZ???0.1~1.0?mg/L;先进行暗培养,温度为25±1℃,培养条件为光/暗小时比为12~16:8~12,光照强度30~40?μmol/m·s;?3)切取叶片嫩绿、生长旺盛且2~3?cm高的不定芽,插入到生根培养基中,所述的生根培养基中包括:基本培养基??(1/4~1)MS?NAA??????????0.05~0.5?mg/L;炼苗时微开培养瓶盖进行炼苗,20~30h后取出并洗净根部附着的培养基,移入土中,初期要做好保湿措施,并置于阴凉处,待新叶长出,即可除去烧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骏威朱诚王飞娟江琼丁艳菲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计量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