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膜感应器、包含该感应器的电容触摸屏及其终端产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513730 阅读:1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30 12: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薄膜感应器、包含该感应器的电容触摸屏及其终端产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薄膜感应器,仅具有一个光学透明的基材,该基材的两个表面分别镀设感应电极层和驱动电极层,有利于减少薄膜感应器的厚度,从而有利于触摸屏和手触电子产品向轻薄化方向发展。(*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薄膜感应器、包含该感应器的电容触摸屏及其终端产品
技术介绍
目前,手触式智能电子产品风靡市场,电容式触摸屏的良好的人机互动性能已经获得广泛认可,电容屏市场的迅速扩张也促进了该领域技术的发展。电容式触摸屏,按感应器的材质大致可以分为玻璃电容屏和薄膜电容屏。薄膜电容式触摸屏因其感应器重量比玻璃电容屏的感应器轻,且薄膜材料可以采用卷对卷(Rollto Roll)的生产方式,有利于大规模生产,降低生产成本,所以薄膜电容式触摸屏被广泛的应用于手机,平板电脑及超级笔记本电脑上,其市场规模同玻璃电容式触摸屏相当。传统的薄膜电容式触摸屏,其感应器是由两层透明导电薄膜通过光学胶粘合而成,具体来说,首先制作导电薄膜,即分别在两个透明的薄膜基材的上表面制作电极层,然后再通过光学胶将两层导电薄膜上下贴合,上下两层电极层(上层为感应电极层,下层为驱动电极层)之间的间距为一层薄膜基材加一层光学胶的厚度,并且驱动电极层的下方还有一层薄膜基材的厚度。传统的薄膜感应器的厚度较厚,会增加触摸屏的厚度,不利于触摸屏和手触电子产品向轻薄化方向发展;并且耗材多,成本高,制作工序较为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急需一种更薄的薄膜感应器和更薄的薄膜电容式触摸屏。本技术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电容触摸屏的薄膜感应器,所述薄膜感应器包含感应电极层和驱动电极层,所述薄膜感应器还包含一光学透明的基材,所述基材具有两个表面,所述两个表面分别镀设有所述的感应电极层和所述的驱动电极层;所述基材包含镀设有所述感应电极层的第一薄膜、镀设有所述驱动电极层的第二薄膜、位于所述第一薄膜与第二薄膜之间的光学透明的粘合部件,所述第一薄膜和第二薄膜通过粘合部件粘合。所述的光学透明的粘合部件可以为光学胶,或者两侧表面分别涂有光学胶的整体光学透明的部件。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用于电容触摸屏的薄膜感应器,其仅具有一个光学导电基材,具体来说,仅具有一个光学透明的基材,该基材的两个表面分别镀设感应电极层和驱动电极层,有利于减少薄膜感应器的厚度,从而有利于触摸屏和手触电子产品向轻薄化方向发展。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薄膜和第二薄膜都采用PET材质,所述第一薄膜和第二薄膜通过光学胶粘合。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基材的厚度为0. 05、. 2mm。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感应电极层和所述的驱动电极层都采用光学透明的导电材料IT0。所述的感应电极层和驱动电极层的制作都是在薄膜表面镀设一层ITO导电膜,并通过刻蚀形成各自相应的所需要的ITO图案。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感应电极层和所述的驱动电极层的远离所述基材的一侧表面都设有金属电极引线。具体来说,感应电极层和驱动电极层镀设在薄膜上,而在各自的没有贴合薄膜的一侧表面镀设金属膜,并刻蚀形成各自相应的金属电极引线。所述的金属膜可以是铜膜、铝膜、银膜或者其他本领域人员所熟知的可以用于电容触摸屏感应器电极层的金属膜,同样的,所述的金属电极引线可以是铜引线、铝引线、银引线等。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感应电极层与所述的驱动电极层通过柔性印刷电路板相互电连接。在其中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感应电极层为X轴向导通电路,驱动电极层为Y向导通电路,柔性印刷电路板包括连接X轴向导通电路的第一部分和连接Y轴向导通电路的第二部分,其中第一部分通过异方性导电胶与感应电极层电连接,第二部分通过异方性导电胶与驱动电极层电连接。本技术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容触摸屏,其包括盖板和上述的薄膜感应器,所述感应电极层与驱动电极层相比,所述感应电极层离所述盖板相对较近。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薄膜感应器的感应电极层与所述盖板通过光学胶粘口 ο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光学胶为OCA光学胶,厚度为50微米-100微米。在其中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光学胶的透光率达到95%以上。从而保证粘接的耐久性并确保色彩和充分的显示亮度。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盖板为异形钢化玻璃材质。也可以采用其他本领域所熟知的可以用于触摸屏的玻璃材质盖板。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盖板的一侧表面设有视窗外框,该设有视窗外框的一侧表面与所述感应电极层通过光学胶粘合。本技术再一方面提供了 一种触摸屏终端产品,其包含了上述的电容触摸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电容触摸屏的剖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1的电容触摸屏的剖视示意图,其包含盖板10和薄膜感应器20。所述盖板10为异形钢化玻璃材质盖板。盖板10下表面(即与薄膜感应器粘合的一侧)设有视窗外框11,一般来说,视窗外框11是通过丝网印刷工艺利用油墨制作于盖板10上。薄膜感应器20包括感应电极层21、驱动电极层22、基材23。基材23为由两层PET材质的薄膜(第一 PET薄膜231和第二 PET薄膜232)通过光学胶233粘合而成,基材23整体光学透明。第一 PET薄膜231的上表面镀设有感应电极层21,第二 PET薄膜232的下表面镀设有驱动电极层22,感应电极层21与驱动电极层22相比,感应电极层21离盖板10相对较近。感应电极层21和驱动电极层22都采用光学透明的导电材料ΙΤ0。感应电极层21的远离基材23的一侧表面都设有金属电极引线24。驱动电极层22的远离基材23的一侧表面都设有金属电极引线25。盖板10设有视窗外框11的一侧表面通过OCA光学胶30与薄膜感应器20 (感应电极层21 —侧)粘合。柔性印刷电路板压合在薄膜感应器20 —端部。感应电极层21的金属电极引线24与驱动电极层22的金属电极引线25通过柔性印刷电路板40相互电连接。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技术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本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电容触摸屏的薄膜感应器,所述薄膜感应器包含感应电极层和驱动电极层,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感应器还包含一光学透明的基材, 所述基材具有两个表面,所述两个表面分别镀设有所述的感应电极层和所述的驱动电极层; 所述基材包含镀设有所述感应电极层的第一薄膜、镀设有所述驱动电极层的第二薄膜、位于所述第一薄膜与第二薄膜之间的光学透明的粘合部件, 所述第一薄膜和第二薄膜通过粘合部件粘合。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感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薄膜和第二薄膜都采用PET材质,所述第一薄膜和第二薄膜通过光学胶粘合。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感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材的厚度为0.05、. 2_。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感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感应电极层和所述的驱动电极层的远离所述基材的一侧表面都设有金属电极引线。5.一种电容触摸屏,其包括盖板和如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薄膜感应器,所述感应电极层与驱动电极层相比,所述感应电极层离所述盖板相对较近。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容触摸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的一侧表面设有视窗外框,该设有视窗外框的一侧表面与所述感应电极层通过光学胶粘合。7.一种触摸屏终端产品,其包含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容触摸屏。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电容触摸屏的薄膜感应器,所述薄膜感应器包含感应电极层和驱动电极层,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感应器还包含一光学透明的基材,所述基材具有两个表面,所述两个表面分别镀设有所述的感应电极层和所述的驱动电极层;所述基材包含镀设有所述感应电极层的第一薄膜、镀设有所述驱动电极层的第二薄膜、位于所述第一薄膜与第二薄膜之间的光学透明的粘合部件,所述第一薄膜和第二薄膜通过粘合部件粘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志政孟锴唐根初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欧菲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