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孙健专利>正文

秸秆成型煤高效节能环保锅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511222 阅读:1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30 08: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秸秆成型煤高效节能环保锅炉,炉体由前炉体和后循环换热室组成,前炉体的下部为上、下炉膛,上部为上集热水箱,中部为循环换热室,上下炉膛四壁设有下换热水套、过水炉排集水箱、侧集水箱,上炉膛的顶部设有下集水箱,下炉膛上部设有过水炉排,前炉体中部的循环换热室内设有外烟道、中烟道、内集烟室、出烟道、外换热水套、中换热水套、内换热水套,外烟道下端与上炉膛相通,外烟道上端通过上集烟室与中烟道上端相通,中烟道下端通过下集烟室与内集烟室相通,内集烟室通过出烟口经出烟道与后循环换热室内的上上、中上、下上循环烟道相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侧集烟室统一外排,结构简单,易清灰,热效率高,效果好。(*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秸秆成型煤高效节能环保锅炉
本技术涉及锅炉,具体涉及一种秸杆成型煤高效节能环保锅炉。
技术介绍
目前,我国锅炉总的可以归纳为立式和卧式两种类型。市场上民用、服务用、供 暖供热水用等燃烧秸杆成型煤卧式锅炉还很少。现有的主要是秸杆气化锅炉,其制造成 本高、投资费用大、推广使用难,其它现有的立式和卧式锅炉,燃烧秸杆成型煤受热面积 小、热效率低、浪费大、改造费用高,解决秸杆能源化问题有一定困难。现有技术专利号为 ZL200620073858 · I和专利号ZL200520073880 · I的中国专利,是立式锅炉热效率较高的 高效节能锅炉,但燃烧秸杆成型煤还存在许多不足,其结构由炉体、炉体的下部为炉膛、炉 体的上部为上集热水箱、炉体的中部为循环换热室,在炉膛的四壁设有下换热水套,炉膛的 顶部设有下集水室,所述的循环换热室设有外烟道、中烟道、内烟道、外换热水套、中换热水 套、内换热水套,下换热水套中设有上下相通的内火管。该锅炉燃烧秸杆成型煤主要不足 是燃烧秸杆挥发份高,吸热效果不太理想,浪费秸杆能源;炉体较重,安装有一定难度;单 层炉排燃烧不充分,有一定的浪费;人工进料人力浪费大;耗钢材多,制造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秸杆成型煤高效节能环保锅炉,是针对秸杆成 型煤挥发份高、热值抵、一般锅炉使用效率差、改造费用大、秸杆成型煤大面积推广使用难 等特点而设计的一种卧式大、中、小型专供燃烧秸杆成型煤的高效节能环保热水锅炉。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该锅炉由前炉体和 后循环换热室组成;前炉体的下部为上炉膛和下炉膛,前炉体的上部为上集热水箱,前炉体 的中部为循环换热室,其特点是在上炉膛和下炉膛四壁设有下换热水套,在上炉膛的顶部 设有下集水箱,循环换热室设在上集热水箱与下集水箱之间;所述的循环换热室设有外烟 道、中烟道、内集烟室,内集烟室向上通过三条出烟道,穿出前炉体与后循环换热室相接冲 烟道、外烟道呈环状依次围在内集烟室四周,外烟道下端与上炉膛相通,外烟道上端与中烟 道上端通过上集烟室相通,中烟道的下端与内集烟室之间通过下集烟室相通;外烟道设有 与炉体壁固定相接的外换热水套,外烟道与中烟道之间设有中换热水套,内集烟室的外部 设有与内集烟室固定相接的内换热水套;内集烟室的上侧通过下出烟口、中出烟口、上出烟 口与后循环换热室下上烟道口、中上烟道口、上上烟道口相接;下上烟道口与下上循环烟道 相通,下上循环烟道通过法兰与下中循环烟道相通,下中循环烟道通过法兰与下下循环烟 道相通,下下循环烟道通过出烟口与侧集烟室相通;中上烟道口与中上循环烟道相通,中上 循环烟道通过法兰与中中循环烟道相通,中中循环烟道通过法兰与中下循环烟道相通,中 下循环烟道通过中下出烟口与侧集烟室相通;上上烟道口与上上循环烟道相通,上上循环 烟道通过法兰与上中循环烟道相通,上中循环烟道通过法兰与上下循环烟道相通,上下循 环烟道通过上下出烟口与侧集烟室相通;下下出烟口、中下出烟口、上下出烟口通过侧集烟室上的侧出烟口与风机相接。该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后循环换热室内设有下下、下中、下上换热水套,中下、中中、中上换热水套,上下、上中、上上换热水套,在下下、下中、下上,中下、中中、中上,上下、上中、上上换热水套两端开有进出水口 ;下下进水口与水源相通,下下出水口与下中进水口相通,下中出水口与下上进水口相通,下上出水口与前炉体过水炉排集水箱进水口相通;中下进水口与水源相通,中下出水口与中中进水口相通,中中出水口与中上进水口相通,中上出水口与前炉体过水炉排集水箱进水口相通;上下进水口与水源相通,上下出水口与上中进水口相通,上中出水口与上上进水口相通,上上出水口与前炉体过水炉排集水箱进水口相通;过水炉排集水箱中设有隔板与过水炉排相通,过水炉排通过侧集水箱与过水炉排集水箱出水口相通;过水炉排集水箱出水口与前炉体设有的下换热水套进水口相通;下换热水套出水口与外换热水套下端进水口相通,外换热水套上部通过外过水管与内换热水套上端相通,内换热水套下端通过内过水管与下集水箱相通,下集水箱通过出水孔与中换热水套下端相通,中换热水套上端通过中过水管与上集热水箱相通,上集热水箱上部设有热水出口。该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前炉体内设有下集水箱,下集水箱开有与下集烟室和上炉膛相通的带封板清灰口,外换热水套上端开有上清灰孔,外换热水套与下换热水套通过加固丝组装,中部循环换热室通过加固栓加固,在后循环换热室内的下中、下上,中中、中上,上中、上上循环烟道口上、下端分别开有清灰孔,在侧集烟室下端开有侧清灰孔。该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在前炉体左面设计进料口、储备箱、进料口自动封板、自动闸门机械进料,在前炉体下部设有下备用通风孔。该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在前炉体外换热水套上端设有水位计,顶部设有排气孔、温控仪、热出水口,下部设有上炉膛、上炉门、上炉门观火孔、过水炉排集水箱、过水炉排侧集水箱、下炉膛、下炉门、下观火孔、下炉排,在外换热水套、下换热水套、上集热水箱下端开有下、中、上排污孔;在后循环换热室内的下下、下中、下上,中下、中中、中上,上下、上中、上上循环换热水套下端分别开有排污孔,在下上、中上、上上循环换热水套上分别开有排气孔。该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方案来进一步实现在后循环换热室内,下下循环换热水套和下下循环烟道、下中循环换热水套和下中循环烟道、下上循环换热水套和下上循环烟道两端分别设有下下、下中、下上循环换热水套封板;中下循环换热水套和中下循环烟道、中中循环换热水套和中中循环烟道、中上循环换热水套和中上循环烟道两端分别设有中下、中中、中上循环换热水套封板;上下循环换热水套和上下循环烟道、上中循环换热水套和上中循环烟道、上上循环换热水套和上上循环烟道两端分别设有上下、上中、上上循环换热水套封板。该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将前炉体与后循环换热室内的下下、下中、下上三条循环换热水套组装,组成前炉体和后循环换热室下型卧式秸杆锅炉;将前炉体与后循环换热室内的下下、下中、下上,中下、中中、中上六条循环换热水套组装,组成前炉体与后循环换热室中下型卧式秸杆锅炉;将前炉体与后循环换热室内的下下、下中、下上,中下、中中、中上六条循环换热水套组装成双排,组成中下双体中 型秸杆卧式锅炉;将前炉体与后循环换热室内的下下、下中、下上,中下、中中、中上,上下、 上中、上上九条循环换热水套组装成双排,组成上中下双体大型秸杆卧式锅炉。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该专利技术前炉体内三条烟道在其纵截面上形成N形走 向烟道,后循环换热室内的烟道从上向下形成螺旋下降烟道,利用混联水路纵横交错,烟气 逆时针运行,水路顺时针运行,强化对流吸热,延长受热面距离,增加受热面积;2、利用内外 烟道,上下集烟室增大烟气截面积,减少烟气阻力;3、设有上下清灰孔、后循环换热室内的 换热水套均设有清灰孔,可以定期清洗整个炉内的灰尘,清灰水冲简单;4、与现有技术相比 其设计更合理,结构更简单,易加工,易清灰,节材,省力卫生,成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秸秆成型煤高效节能环保锅炉,炉体由前炉体(1)和后循环换热室(1?1)组成,前炉体(1)的下部设有上炉膛(2)和下炉膛(5),上炉膛左面设有自动进料口(46),上部设有上集热水箱(25),其特征在于:在上炉膛(2)和下炉膛(5)四壁设有下换热水套(10),上炉膛(2)的顶部设有下集水箱(42),中部设有循环换热室,循环换热室设在上集热水箱(25)与下集水箱(42)之间;所述的循环换热室设有外烟道(19)、中烟道(20)、内集烟室(38),外烟道(19)、中烟道(20)呈环状依次围在内集烟室(38)四周,外烟道(19)下端与上炉膛(2)相通,外烟道(19)上端与中烟道(20)通过上集烟室(35)相通,中烟道(20)的下端与内集烟室(38)的下端通过下集烟室(39)相通,外烟道(19)设有与炉体壁固定相接的外换热水套(17),外烟道(19)与中烟道(20)之间设有中换热水套(18),中烟道(20)与内集烟室(38)之间设有内换热水套(34),内集烟室(38)从上集热水箱底板(33)设有的出烟口(26、27、28)分别于出烟道(23、24、29)相通出前炉体(1?1);出烟道(23)通过下上法兰对接,出烟道(24)通过中上法兰对接,出烟道(29)通过上上法兰对接,后循环换热室(1?1)内的下上循环烟道与前炉体(1)出烟道(23)相通,下中循环烟道(2?2?14)与下上循环烟道通过下中法兰(2?2?19)相接,下下循环烟道(2?1?7)与下中循环烟道(2?2?14)通过下下法兰(2?1?12)相接,下下循环烟道(2?1?7)通过下下出烟口(2?1?5)与侧集烟室(3?9)开设的进烟口(3?10)通过下接法兰(2?1?4)相通;后循环换热室(1?1)内的中上循环烟道与前炉体(1)出烟道(24)相通,中中循环烟道与中上循环烟道通过中中法兰相接,中下循环烟道与中中循环烟道通过中下法兰相接,中下循环烟道通过中下出烟口与侧集烟室(3?9)开设的进烟口(3?11)通过中接法兰相通;后循环换热室(1?1)内的上上循环烟道与前炉体(1)出烟道(29)相通,上中循环烟道与上上循环烟道通过上中法兰相接,上下循环烟道与上中循环烟道通过上下法兰相接,上下循环烟道通过上下出烟口与侧集烟室(3?9)开设的进烟口(3?12)通过上接法兰相通,侧集烟室(3?9)通过侧出烟口(3?13)排出烟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健
申请(专利权)人:孙健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