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蓄热式烧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510808 阅读:2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30 08: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蓄热式烧嘴,包括炉体、第一烧嘴、第二烧嘴、第一蓄热体和第二蓄热体,第一烧嘴和第一蓄热体连接,第二烧嘴与第二蓄热体连接,第一蓄热体通过第一高温空气通道和第一回流排烟通道连接炉体、第二蓄热体通过第二高温空气通道和第二回流排烟通道连接炉体,第一高温空气通道、第一回流排烟通道、第二高温空气通道和第二回流排烟通道内均设置有内置阀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将传统的蓄热式烧嘴采用的弥散式火焰改为半预混火焰,烧嘴自带自动点火、火焰检测、大火燃烧和小火燃烧功能,由于烧嘴的喷出口与烟气回收口不共用同一通道,且不在同一高度,防止了烧嘴换向时有部分可燃气被吸入蓄热室后排放造成燃料的浪费。(*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可应用于冶金、机械、化工、石油等具有高温燃气加热设备的各种隧道窑、台车式加热炉、室式加热炉等燃气火焰加热炉,特别是涉及一种燃气火焰加热炉的蓄热式烧嘴。
技术介绍
当前,我国的能源利用率低、能源浪费大,其中冶金、机械、化工、石油等行业的高温燃气加热设备(火焰炉)作为耗能大户,体现尤为突出。因此,节能降耗、提高经济效益,采用行之有效的新技术,是热加工火焰炉的必经之路。随着新型蓄热体——陶瓷小球和陶瓷蜂窝体的出现,使原本古老的蓄热式燃烧技术焕发出无限强大的生命力,继而发展成为一种被称为“高温空气燃烧技术(HTAC) ”的燃烧技术,它把高效燃烧与极大限度的回收烟气余热及降低NO排放等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了极限节能和极限降低NO排放量的双重目的。蓄热式烧嘴一般由一对烧嘴、一对蓄热体、切换向换阀和相关控制系统组成。一个烧嘴和一组蓄热体为一组,两组轮换使用,可将助燃空气预热到低于炉温 250°C左右、排烟温度< 200°C,节能效果明显。蓄热式燃烧技术具有重大的推广价值。目前,国内外开发的蓄热式烧嘴(燃烧技术),有二种类型(I)烧嘴式蓄热燃烧技术,其结构是,每一个烧嘴自带一蓄热箱,将蓄热体布置在蓄热箱内,烧嘴的喷出口与烧嘴的吸风口共用,烧嘴喷出的燃烧产物运行轨迹与烟气回收的运行轨迹相同,只是方向相反,所以烧嘴的喷出口也是烟气的回收口。(2)蓄热沟式蓄热燃烧技术,该技术是将蓄热体布置在炉体内,一般是布置在炉体二侧的下方,在炉体内形成二条燃烧沟,换向燃烧时,炉体的二侧一侧燃烧、一侧蓄热,换向后,原蓄热侧燃烧,燃烧侧蓄热。所以其空气运行轨迹与烟气运行轨迹也相同,只是方向相反,所以燃烧的喷出口也是烟气的回收口。蓄热式燃烧的火焰一般采用弥散式火焰,即燃料与空气在炉内混合,火焰铺展面较大,且没有刚性。炉内的燃烧产物与烟气的流向在炉内容易产生死角,造成炉内温度均匀性较低的缺陷。因此对蓄热式燃烧技术推广上带来一定的局限性。如特种钢在加热工艺上有严格的炉温均匀性要求,一般控制在< ± 10°C以内,否则在加热过程中很容易产生废品O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克服现有技术中燃气火焰加热炉所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蓄热式烧嘴以满足需求。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种新型蓄热式烧嘴,包括炉体、第一烧嘴、第二烧嘴、第一蓄热体和第二蓄热体,第一烧嘴和第一蓄热体连接,第二烧嘴与第二蓄热体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蓄热体通过第一高温空气通道和第一回流排烟通道连接炉体、所述第二蓄热体通过第二高温空气通道和第二回流排烟通道连接炉体,所述第一高温空气通道、第一回流排烟通道、第二高温空气通道和第二回流排烟通道内均设置有内置阀门。上述一种新型蓄热式烧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烧嘴上设置有第一空气管道和第一烟气管道。上述一种新型蓄热式烧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烧嘴上设置有第二空气管道和第二烟气管道。上述一种新型蓄热式烧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烧嘴的第一空气管道和第一烟气管道内均分别设置有内置阀门,所述第二烧嘴的第二空气管道和第二烟气管道内均分别设置有内置阀门。 上述一种新型蓄热式烧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烧嘴和第二烧嘴均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侧壁上设置有开口,开口内设置有伸入进壳体内的加热棒,所述壳体的上方还设置有进风口。上述一种新型蓄热式烧嘴,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棒包括棒体,棒体为中空的管体,棒体的一端开口为大火燃气的大火进气口,棒体的侧壁上开设有小火燃气的小火进气口,小火进气口的直径小于大火进气口的直径,所述棒体的侧壁上还开设有冷风口。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完全保留传统蓄热式烧嘴的优点,实现“高温空气燃烧技术(HTAC) ”的燃烧技术,它把高效燃烧与极大限度的回收烟气余热及降低NO排放等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了极限节能和极限降低NO排放量的双重目的;(2)将传统的蓄热式烧嘴采用的弥散式火焰改为半预混火焰,提高了火焰的刚性,缩短了火焰的长度,避免了火焰对工件的冲刷;(3)烧嘴自带自动点火、火焰检测、大火燃烧和小火燃烧功能,可实现在低温状态下换向的功能,在炉子设计时可取消辅助烧嘴;(4)由于烧嘴的喷出口与烟气回收口不共用同一通道,且不在同一高度,在炉子设计时可合理布置烧嘴和烟道的位置,增加了炉内的对流传热,提高了炉温的均匀性,同时防止了烧嘴换向时有部分可燃气被吸入蓄热室后排放造成燃料的浪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烧嘴的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参看图1,一种新型蓄热式烧嘴,包括炉体100、第一烧嘴210、第二烧嘴310、第一蓄热体220和第二蓄热体320,第一烧嘴210和第一蓄热体220连接,第二烧嘴310与第二蓄热体320连接,第一蓄热体220通过第一高温空气通道230和第一回流排烟通道240连接炉体100、第二蓄热体320通过第二高温空气通道330和第二回流排烟通道340连接炉体100,第一高温空气通道230、第一回流排烟通道240、第二高温空气通道330和第二回流排烟通道340内均设置有内置阀门。在第一烧嘴210上设置有第一空气管道211和第一烟气管道212,第二烧嘴310上设置有第二空气管道311和第二烟气管道312,在第一烧嘴210的第一空气管道211和第一烟气管道212内均分别设置有内置阀门,第二烧嘴310的第二空气管道311和第二烟气管道312内均分别设置有内置阀门。当第一烧嘴210工作时,空气通道211的内置阀门打开,使高温空气通往第一烧嘴210,第一烧嘴210对高温空气点火燃烧后,再将高温空气经过第一高温空气通道230向炉体100内供热,此时第一高温空气通道230内的内置阀门处于打开状态。在第一烧嘴210工作的同时,第一回流排烟通道240内的内置阀门关闭,使炉气经过第二回流排烟通道340流向第二蓄热体320,第二蓄热体320完成蓄热的功能。当烧嘴换向后,第二烧嘴310开始工作,空气通道311的内置阀门打开,使高温空气通往第二烧嘴310,第二烧嘴310对高温空气点火燃烧后,再将高温空气经过第二高温空气通道330向炉体100内供热,此时第二高温空气通道330内的内置阀门处于打开状态。在第二烧嘴310工作的同时,第二回流排烟通道340内的内置阀门关闭,使炉气经过第一回流排烟通道240流向第一蓄热体220,第一蓄热体220完成蓄热的功能。烧嘴的换向频率与炉温控制相结合,一般为30 60秒为一个周期,由PLC程序控制完成。参看图2,第一烧嘴210和第二烧嘴310均包括壳体400,壳体400侧壁上设置有开口 410,开口 410内设置有伸入进壳体400内的加热棒420,壳体400的上方还设置有进风口 430。加热棒420包括棒体421,棒体421为中空的管体,棒体421的一端开口为大火燃气的大火进气口 422,棒体421的侧壁上开设有小火燃气的小火进气口 423,小火进气口 423的直径小于大火进气口 422的直径,棒体421的侧壁上还开设有冷风口 424,冷风口 424的作用在于棒体421的管道,保证其不结碳,供气平稳,而进风口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蓄热式烧嘴,包括炉体、第一烧嘴、第二烧嘴、第一蓄热体和第二蓄热体,第一烧嘴和第一蓄热体连接,第二烧嘴与第二蓄热体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蓄热体通过第一高温空气通道和第一回流排烟通道连接炉体、所述第二蓄热体通过第二高温空气通道和第二回流排烟通道连接炉体,所述第一高温空气通道、第一回流排烟通道、第二高温空气通道和第二回流排烟通道内均设置有内置阀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俊杰彭东旭戈小云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久烽工业炉窑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