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重臂及其自动注油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510134 阅读:2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30 07: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起重臂及其自动注油装置。其中,自动注油装置包括润滑机、卷筒和油管。其中,所述油管绕设在所述卷筒上,所述油管的进油口与所述润滑机相连接,所述油管的出油口用于与其中任一节臂的臂头润滑圈相连接;所述卷筒连接于所述起重臂上,带动所述油管随所述起重臂的伸缩而自动收放。该自动注油装置可以在起重臂伸缩的同时,通过润滑机自动向各节起重臂的臂头润滑圈内加注润滑油,使起重臂在伸缩的同时能够自动补给润滑油,防止起重臂磨损,减少故障发生率,避免了现有人工加注方式的加注不及时、注油速度慢及操作不方便的问题。(*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起重臂及其自动注油装置
本技术涉及工程机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起重臂及其自动注油装置。
技术介绍
起重臂是起重机的重要工作装置,其润滑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起重机的起重性 能,出厂前,都会给起重臂涂抹足量的黄油使其润滑。在使用过程中,一般在起重臂全伸出 时,人工用黄油枪等器具给起重臂筒体喷涂黄油。该种润滑方式存在如下缺陷手动工作量 大,加润滑油的速度很慢,并且涂抹不均匀;大臂不能全部趴平并且存在一定高度,不方便 人工操作;起重机趴大臂时,不能全部伸出大臂一次性的加润滑油,使大臂润滑不充分。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出一种起重臂及其自动注油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通 过人工方式加入润滑油导致的注油速度慢、操作不方便及加注不充分的问题。一个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自动注油装置,用于对起重臂注油,该装置包 括润滑机、卷筒和油管;其中,所述油管绕设在所述卷筒上,所述油管的进油口与所述润 滑机相连接,所述油管的出油口用于与起重臂的任一节臂的臂头润滑圈相连接;所述卷筒 设置于所述起重臂上,带动所述油管随所述起重臂的伸缩而自动收放。进一步地,上述注油装置中,所述卷筒设置于所述起重臂的基本臂的外壁上。进一步地,上述注油装置中,所述卷筒包括卷轴、卷管本体和卷簧;其中,所述油管 绕设于所述卷管本体上,所述卷管本体与所述卷簧均套装于所述卷轴外,所述卷轴用于与 所述基本臂相连接,所述卷簧用于在所述起重臂收回时,向所述卷筒本体施加使所述油管 收回的力。进一步地,上述注油装置中,所述润滑机为气动润滑机。该自动注油装置可以在起重臂伸缩的同时,通过润滑机自动向各节起重臂的臂头 润滑圈内加注润滑油,使起重臂在伸缩的同时能够自动补给润滑油,防止起重臂磨损,减少 故障发生率,避免了现有人工加注方式的加注不及时、注油速度慢及操作不方便的问题。另一方面,本技术还提出了一种起重臂,所述起重臂上设置有上述任一种自 动注油装置。进一步地,所述起重臂为N节臂;所述的自动注油装置中的油管共有N-1根,分别 与所述第I臂节至第N-1节臂的臂头润滑圈相连接。进一步地,上述起重臂中,所述油管的出油口与所述臂头润滑圈之间设置有阀门。进一步地,上述起重臂中,所述起重臂各节臂的臂头润滑圈上均设置有管接头,所 述管接头的一端与该节臂的臂头润滑圈的储油腔相连接,另一端用于与所述油管的出油口 相连接。该起重臂可以通过润滑机自动向各节起重臂的臂头润滑圈内加注润滑油,使起重 臂在伸缩的同时能够自动补给润滑油,防止起重臂磨损,减少故障发生率,避免了现有人工加注方式的加注不及时、注油速度慢及操作不方便的问题。附图说明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自动注油装置实施例与起重臂的安装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自动注油装置实施例中,臂头润滑圈的剖视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自动注油装置实施例中,卷筒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I臂头润滑圈11储油腔12出油孔I 3注油孔2卷筒21卷轴22卷管本体23卷簧3油管4起重臂41基本臂42第一节伸缩臂43第二节伸缩臂44第三节伸缩臂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自动注油装置实施例参见图1,图中示出了本技术自动注油装置的优选实施例,该装置用于向起重臂4的臂头润滑圈I中加注润滑油。如图所示,本实施例自动注油装置包括润滑机(图中未示出)、卷筒2和油管3。其中,油管3绕设在卷筒2上,油管3的进油口与润滑机相连接,油管2的出油口用于与其中任一节臂的臂头润滑圈I相连接。卷筒2与起重臂4中的基本臂41的外壁相连接,卷筒2用于带动油管3随起重臂4的伸缩而自动收放。参见图2,臂头润滑圈I为环状结构,臂头润滑圈I内开设有储油腔11,臂头润滑圈I的外壁开设有注油孔I 3,内壁开设有出油孔12。油管3的出油口穿过注油孔I 3后, 与储油腔11相连通。本领域人应当理解,对于起重臂4,除最后一节伸缩臂外,其余各节伸缩臂及用于收容各节伸缩臂的基本臂41的臂头处均设置有臂头润滑圈I。例如,参见图1,图1中的起重臂为四节臂,其中,除第三级伸缩臂44外,第一级伸缩臂42、第二级伸缩臂43及基本臂 41的臂头均设置有臂头润滑圈I。需要说明的是,各节起重臂的前端为该节臂的臂头。参见图3,本实施例中,卷筒2包括卷轴21、卷管本体22和卷簧23。其中,油管3 绕设于卷管本体22上,卷管本体22与卷簧23均套装在卷轴2 I外,卷轴21固定连接在基本臂41的外壁上。卷簧23用于在起重臂4收回时,向卷筒本体22施加使油管3收回的力。下面结合图1,以第二节伸缩臂43为例,对其润滑过程进行说明。将油管3的出油口与第一节伸缩臂42的臂头润滑圈I相连接,第一节伸缩臂42 伸出时,带动油管3伸出,润滑机向该臂头润滑圈I内加注润滑油;此时,卷簧23处于收紧状态。再伸出第二节伸缩臂43,臂头润滑圈I中的润滑油经过出油孔12流出后,对第二节伸缩臂43进行润滑。当第一节伸缩臂42收回时,油管3在卷簧23回弹力的作用下,重新收容于卷筒本体22中。可以看出,当油管3连接于第N节臂的臂头润滑圈I时,可以对第N+1节臂进行润滑。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卷筒2通过卷簧 23的回弹力使油管3随起重臂的伸缩而自动收放,但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习知的其他结构,例如…也能实现上述目的,也应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具体实施时,润滑机可以采用气动润滑机,利用起重机下车的气动压力为该气动润滑机提供动力。通过上述实施例,可以看出,本实施例自动注油装置,可以在起重臂伸缩的同时, 通过润滑机自动向各节起重臂的臂头润滑圈内加注润滑油,使起重臂在伸缩的同时能够自动补给润滑油,防止起重臂磨损,减少故障发生率,避免了现有人工加注方式的加注不及时、注油速度慢及操作不方便的问题。起重臂实施例实施例一参见图1,图1中还示出了起重臂的优选实施例。如图所示,该起重臂上设置有自动注油装置,对该起重臂中的各个臂头润滑圈I进行注油。其中,自动注油装置的具体实施过程参见上述实施例即可,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本实施例中,起重臂为N节臂,自动注油装置为一套,自动注油装置中的油管3共有N-1根,分别与第1、2、……第N-1节臂的臂头润滑圈I相连接。以图1中的四节臂为例,自动注油装置上需要设置三根油管3,三根油管3的出油口分别与基本臂41、第一级伸缩臂42及第二级伸缩臂43的臂头润滑圈I相连接,向上述各臂头润滑圈I加注润滑油。具体实施时,可以在油管3的出油口与臂头润滑圈I之间设置阀门(图中未示出)。 根据润滑需要,打开或关闭阀门。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对起重臂4中的各个臂头润滑圈I分别设置有油管,使用过程中,可以根据润滑需要,分别打开或关闭各个臂头润滑圈I上的阀门。通过上述实施例,可以看出,该实施例起重臂在使用过程中,打开阀门,可以自动向起重臂中加注润滑油,简单方便,并能使各节起重臂润滑充分,防止起重臂磨损,减少故障发生率,避免了现有人工加注方式的加注不及时、注油速度慢及操作不方便的问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注油装置,用于对起重臂(4)注油,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注油装置包括:润滑机、卷筒(2)和油管(3);其中,所述油管(3)绕设在所述卷筒(2)上,所述油管(3)的进油口与所述润滑机相连接,所述油管(2)的出油口用于与所述起重臂(4)的任一节臂的臂头润滑圈(1)相连接;所述卷筒(2)设置于所述起重臂(4)上,带动所述油管(3)随所述起重臂(4)的伸缩而自动收放。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向峰万钦段春玲
申请(专利权)人: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