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机床供油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8500878 阅读:2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9 22: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数控机床供油系统,包括给油泵浦,与所述给油泵浦的出口连接的进油管,以及润滑点,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油管上连接有与所述润滑点数量相应的定量贮油器,所述定量贮油器通过出油管连接到对应的润滑点。在给油泵浦和润滑点之间设置定量贮油器,针对不同的润滑点定量地提供所需量的润滑油,避免了润滑油过量或者润滑不足,为机床提供了强有力的润滑保障,提高了机床的精度持续性,稳定性和实用寿命,减少了故障发生率。(*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数控机床,尤其是数控机床的润滑油供油系统。
技术介绍
数控机床作为高速高精度加工母机,对各滑动、滚动结合面有极其严格的润滑要求,因此,通常设有润滑油供油系统,以对各滑动、滚动结合面进行润滑,确保机床正常工作。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2344336U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数控机床的润滑油路系统,包括油管输出端、过滤器、润滑点、两压力开关检测仪及控制器,润滑油自油管输出端经过滤器过滤后输送到润滑点。然而上述的润滑油路系统,控制器只能在油路系统发生异常状况时(油路堵塞)进行报警并切断油路,但没有贮油功能,各润滑处无法控制实际油量,导致各润滑点供油量失控。部分润滑点会因润滑不够充分而加速磨损,部分润滑点会因供油过量而导致油料外溢,浪费资源,造成环境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定量供油,提高机床的精度、稳定性以及使用寿命的数控机床供油系统。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数控机床供油系统,包括给油泵浦,与所述给油泵浦的出口连接的进油管,以及润滑点,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油管上连接有与所述润滑点数量相应的定量贮油器,所述定量贮油器通过出油管连接到对应的润滑点。定量贮油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为,所述定量贮油器包括筒体,所述筒体内设置有活动底板,所述活动底板和所述筒体的上底面、侧壁构成贮油腔,所述活动底板和所述筒体的下底面之间连接有弹性体,所述进油管和所述出油管均与所述贮油腔联通,所述进油管位于所述贮油腔内的进油口和出油管位于所述贮油腔内的出油口位置相对应,所述进油口和出油口之间设置有能利用油压上下浮动从而封堵所述进油口或出油口的浮塞。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在给油泵浦和润滑点之间设置定量贮油器,针对不同的润滑点定量地提供所需量的润滑油,避免了润滑油过量或者润滑不足,为机床提供了强有力的润滑保障,提高了机床的精度持续性,稳定性和实用寿命,减少了故障发生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供油系统的示意图;图2-1为定量贮油器处于休止状态的示意图;图2-2为定量贮油器处于贮油状态的示意图;图2-3为定量贮油器处于贮油结束状态的示意图;图2-4为定量贮油器处于出油状态的示意图;图2-5为定量贮油器处于出油结束状态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参见图1,一种数控机床供油系统,包括给油泵浦1,与给油泵浦I的出口连接的进油管2,进油管2上连接有多个定量贮油器3,每个定量贮油器3分别连接到一个润滑点,在本实施例中,具有八个定量贮油器,相应地,连接到八个润滑点为其提供润滑油。参见图2-1至图2-5,在本实施例中,定量贮油器3包括筒体31,筒体31内设置有活动底板311,其周缘与筒体31的侧壁316接触,活动底板311和筒体31的上底面312、以及侧壁316构成贮油腔313,活动底板311和筒体31的下底面314之间连接有弹性体315,优选的,如弹簧,初始状态给油泵浦I未开始供油时,弹簧处于松弛的状态,供油后,弹簧被压缩,使得活动底板311保持缩小贮油腔313容积的趋势。进油管2从筒体31的侧壁316进入到贮油腔313内后向上弯折使得进油口 21向上,筒体I内设有管道317,进油管2在筒体I内的部分位于管道317内。出油管4从筒体31的上底面312穿过后连接到润滑点,进油管2的进油口 21和出油管4的出油口 41位置相对应,两者之间设有浮塞32。在本实施例中,浮塞32呈工字型,其第一底面321呈圆形,与进油管2的进油口 21相对并且直径大于进油口 21,第二底面322也呈圆形,与出油管4的出油口 41相对并且直径大于出油口 41。给油泵浦I开始供油后,定量贮油器3贮油开始,润滑油从进油管2进入到贮油腔313,箭头所指为润滑油供油方向,浮塞32在油压的作用下,向上浮动,使得第二底面322与出油管4的出油口 41抵接,从而封闭出油管4 ;活动底板311被下压,弹簧被压缩,参见图2-2。当弹簧被压缩到极限,贮油腔313容积达到最大,贮油腔313内贮满油,进油管2内压力升高,给油泵浦I感应到压力升高(如通过压力传感器)后停止供油,贮油结束,箭头所指为润滑油供油方向,参见图2-3。贮油结束后,进油管2停止进油,弹簧在回复力的作用下逐渐伸展,浮塞32在油压的作用下离开出油管4,向下浮动,使得第一底面321与进油管2的进油口 21抵接,从而封闭进油管2 ;定量贮油器3的贮油腔313通过出油管4向各润滑点释放润滑油,箭头所指为润滑油供油方向,起到定量润滑作用,参见图2-4。当贮油腔313内的润滑油全部经由出油管4释放到润滑点后,弹簧复位到初始状态,浮塞32离开进油管2,为下一次贮油作准备,参见图2-5。参见表1,为定量贮油器3针对不同润滑点3的贮油量的对比,由表格中可知,改变定量贮油器3的筒体31容积,即可针对不同的润滑点提供相应的油量,既能保证充分润滑,又不会浪费润滑油。权利要求1.一种数控机床供油系统,包括给油泵浦(I),与所述给油泵浦(I)的出口连接的进油管(2),以及润滑点,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油管(2)上连接有与所述润滑点数量相应的定量贮油器(3),所述定量贮油器(3)通过出油管(4)连接到对应的润滑点。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控机床供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定量贮油器(3)包括筒体(31),所述筒体(31)内设置有活动底板(311),所述活动底板(311)和所述筒体(31)的上底面(312)、侧壁(316)构成贮油腔(313),所述活动底板(311)和所述筒体(31)的下底面 (314)之间连接有弹性体(315),所述进油管(2)和所述出油管(4)均与所述贮油腔(313) 联通,所述进油管(2)位于所述贮油腔(313)内的进油口(21)和出油管(4)位于所述贮油腔(313)内的出油口(41)位置相对应,所述进油口(21)和出油口(41)之间设置有能利用油压上下浮动从而封堵所述进油口(21)或出油口(41)的浮塞(32)。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数控机床供油系统,包括给油泵浦,与所述给油泵浦的出口连接的进油管,以及润滑点,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油管上连接有与所述润滑点数量相应的定量贮油器,所述定量贮油器通过出油管连接到对应的润滑点。在给油泵浦和润滑点之间设置定量贮油器,针对不同的润滑点定量地提供所需量的润滑油,避免了润滑油过量或者润滑不足,为机床提供了强有力的润滑保障,提高了机床的精度持续性,稳定性和实用寿命,减少了故障发生率。文档编号B23Q11/12GK202825428SQ201220463638公开日2013年3月27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12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12日专利技术者郑森法 申请人:宁波海顺数控机械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数控机床供油系统,包括给油泵浦(1),与所述给油泵浦(1)的出口连接的进油管(2),以及润滑点,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油管(2)上连接有与所述润滑点数量相应的定量贮油器(3),所述定量贮油器(3)通过出油管(4)连接到对应的润滑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森法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海顺数控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