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校正挤压丝锥,包括柄、切削部位、挤压部位,其特征在于:在丝锥柄前端设有呈螺旋槽型切削部位和呈螺旋棱型挤压部位,与过度槽相靠接设有螺旋刮削部位。(*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刀具,确切的说是一种石油机械用螺纹刀具。
技术介绍
目前,在加工石油工业上,采油用的抽油杆的接箍时,所有的挤压丝锥,都消除不了由于挤压回弹不均,刀具磨损形成的齿型误差和挤压过程中产生的毛刺。螺纹齿型误差和毛刺,影响产品质量及合格率。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告的“螺旋槽棱挤压丝锥”申请号99250414.7技术专利是本人申请的,该专利也存在上述技术不足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加工油田用的抽油杆接箍精度高的双校正挤压丝锥。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在丝锥柄前端设有呈螺旋槽型切削部位和呈螺旋棱型挤压部位,与过度槽相靠接设有螺旋刮削部位。本技术的优点是挤压校正后,再进行一次更精确的齿型刮削校正,第二次校正能消除挤压回弹不均和刀具磨损形成的齿型误差。同时能清除毛刺。用双校正挤压丝锥加工出来的内螺纹精度更高,合格率高。提高刀具寿命,降低产品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图3是图1的B-B剖视图;图4是图1的C-C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由图1-图4可知,本技术是在丝锥柄前端设有呈螺旋槽型切削部位和呈螺旋棱型挤压部位,与过度槽相靠接设有螺旋刮削部位。所述的切削部位、挤压部位和刮削部位三部分所设的切削槽、挤压排油槽、刮削槽均为螺旋型或直线型。所述的刮削部位由引导齿、刮削校正齿构成。所述的挤压部位由挤压引导齿、挤压校正齿构成,挤压校正齿横截面的排油槽夹角θ的角度为35-80°,刮削部位横截面的前角β的角度为0-10°,切削部位、挤压部位和刮削部位的螺旋角相等,螺旋角γ1、γ2、γ3的角度为0-10°,切削引导锥半角、挤压引导锥半角、刮削引导锥半角相等,引导半角α1、α2、α3角度均为2-10°。由图1所示本技术由切削部位、挤压部位和刮削部位三部分组成,其中切削引导齿1、切削校正齿2构成切削部位,空刀槽3、挤压引导齿4、挤压校正齿5构成挤压部位。与空刀槽6相靠接的刮削引导齿7和刮削校正齿8组成刮削部位,9为柄部。权利要求1.一种双校正挤压丝锥,包括柄、切削部位、挤压部位,其特征在于在丝锥柄前端设有呈螺旋槽型切削部位和呈螺旋棱型挤压部位,与过度槽相靠接设有螺旋刮削部位。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校正挤压丝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切削部位、挤压部位和刮削部位三部分所设的切削槽、挤压排油槽、刮削槽均为螺旋型或直线型。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校正挤压丝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刮削部位由引导刮削齿、刮削校正齿构成。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校正挤压丝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挤压部位由挤压引导齿、挤压校正齿构成,挤压校正齿横截面的排油槽夹角θ的角度为35-80°,刮削部位横截面的前角β的角度为0-10°,切削部位、挤压部位和刮削部位的螺旋角相等,螺旋角γ1、γ2、γ3的角度为0-10°,切削引导锥半角、挤压引导锥半角、刮削引导锥半角相等,引导半角α1、α2、α3角度均为2-10°专利摘要一种双校正挤压丝锥,它是在丝锥柄前端设有呈螺旋槽型切削部位和呈螺旋棱型挤压部位,与过度槽相靠接设有螺旋刮削部位。该装置挤压校正后,再进行一次更精确的齿型刮削校正,第二次校正能消除挤压回弹不均和刀具磨损形成的齿型误差。同时能清除毛刺。用双校正挤压丝锥加工出来的内螺纹精度更高,合格率高。提高刀具寿命,降低产品成本。文档编号B23G5/06GK2647485SQ0326026公开日2004年10月13日 申请日期2003年7月11日 优先权日2003年7月11日专利技术者齐长海 申请人:齐长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齐长海,
申请(专利权)人:齐长海,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